党建引领项目支撑助推发展提质增效
今年我市要实现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
党建引领项目支撑助推发展提质增效
今年我市要实现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
B
“八八战略”在身边
本报讯(融媒首席记者 陈晓苏) “一年百把万元总要有的。”日前,象珠镇象珠三村党支部书记王勇敏和镇干部一起匡算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时,援用的是除去开支的净利润概念。这是他一贯来养成的习惯,为的是鞭策自己“开源节流、能挣会花”:“一个村就像一个家庭,有支出就要有收入,要实现有结余。”
今年以来,象珠三村已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68.4万元。像象珠三村一样,目前,我市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达29.6%、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的占比已达50.50%,在金华排名靠前。今年我市将力争实现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不投入肯定没收入。”王勇敏经常给村里算账,更多的是算投资账,把投资体现在实实在在的项目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往上涨,就有能力支撑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村民的获得感才会跟着往上涨。”对于村集体经济,王勇敏坚信:要靠项目、要把目光放长远、要创造机会去拼。
这种思维,芝英镇街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勇成无比赞同。“现在政策好,干事创业不主动就是浪费资源。通过项目实施,盘活村里的闲置土地,并将资源效益最大化,由此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共同稳定增收。”陈勇成说,就在前几年,街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过十来万,完成“消薄”任务都有较大压力。如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定在500万元左右,“返还地三期项目在建,建成后,我们的目标就是冲1000万元。”
曾经守着薄田羡鱼之渊,如今安居乐业令人生羡。象珠三村、街头村的实践证明,要实现从“穷”到“富”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而其中的关键动力,在于坚定不移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实现“村级增收、农民致富、基层稳定”为目标,象珠镇坚持镇村两级书记齐抓村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摸清各村资源优势、难点堵点,聚焦强基固本、分类施策、各方联动,通过思想上引、政策上扶、方法上教、工作上帮,在积极推动镇级抱团项目落地的同时,更好激发各村积极性、主动性,因地制宜推行“一村一策”,形成“一村一品”。芝英镇则通过实施“党建联盟、人才联治、项目联体、产业联动”四联工程,以人才等资源之力带动村集体主动性发挥,聚焦强弱共进、智库造血、抱团强基、集群联建,突出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尽力而为,引导镇辖区内42个行政村联动联责、资源共享、事务共商、难题共解,全面激活红色引擎,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全力实现全域强村富民。
截至6月底,芝英镇、象珠镇所有行政村均已实现总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同时,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超100万元以上行政村实现率等指标领跑全市。为有效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前期,我市推行深化“百团联百村”共建共富行动,明确要组建“助村帮帮团”、共富共同体,强化村级主体作用发挥、镇级项目统筹和部门结对帮扶,深入实施产业项目晒拼、乡村人才实训、惠民服务共享、环境风貌提升、乡村干部培养等专项行动,配套开展“六送六助”活动,通过经验宣讲、结对帮扶、难题会诊等多种形式,赋予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自主造血功能,构建可持续、可再生、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提升共同富裕成色,打造更多“强村富民”的永康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