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是怎么吃进嘴里的
![]() |
微塑料是怎么
吃进嘴里的
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国际期刊《纳米材料》杂志上,奥地利科学家发表一项研究成果指出,微塑料颗粒在被摄入人体后,仅两小时即可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这说明几乎无处不在的微塑料可能比以前想象的更令人担忧。
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理查德·汤普森等人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微塑料是由塑料产品在环境中分解时形成的物质,通常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纤维或碎片。很多微塑料可达到肉眼看不见的微米甚至纳米级别。近年来,在土壤、河流、蔬菜里都检测到微塑料踪迹。除分布广泛,微塑料来源还多样隐蔽,主要来自人们日常生活直接使用的塑料或含有塑料的制品。
微塑料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再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们的餐桌,通过人们的饮食、呼吸或皮肤接触直接进入人体。2022年,安东尼奥·拉古萨等人发表在《聚合物》期刊的最新研究表明:在人类母乳中首次发现了微塑料颗粒。这是继在人类血液、肺部、胎盘中发现微塑料颗粒后的又一项新发现,并且进一步证实微塑料可以通过食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
微塑料进入人体后可以排出,但仍会有遗留,而遗留在体内的微塑料并不会被人体降解,这就给人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如何避免微塑料进入体内?在使用塑料制品前,我们先要辨别产品的功能以及是否有毒性,使用时最好不要加热,防止塑料中产生有毒物质;不要使用塑料制品去盛装酒、油、醋等,不用的塑料制品不要焚烧。
微塑料是一种分布广泛且持久的污染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危机。微塑料无处不在,对于塑料制品的使用无法彻底停止,但是我们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塑料包装食品和饮品,多使用玻璃或非塑料的餐饮器具。
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应进一步研发微塑料的降解方法,并且寻找塑料的替代材料,严格控制塑料产量,大力提高回收利用率。
(市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