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球发布首批五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五峰计划”榜单
我市在杭建成永康科创之芯招揽天下英才
![]() |
![]() |
向全球发布首批五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五峰计划”榜单
我市在杭建成永康科创之芯招揽天下英才
5月23日,永康科创之芯(杭州)启用仪式暨五金产业招才引智大会在浙大紫金科创小镇举行。这是我市继上海之后建设启用的第二个“科创飞地”。
近年来,加快打造“科创飞地”已然是我市加速传统五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永康科创之芯落户浙大森林,不仅标志着校地跨区域合作走向更深层次、更高境界,而且还能借宝地“生才”,推进“飞出地”永康对“飞入地”杭州的招才引智和研发孵化,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传统五金产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五金制造业集聚地。
海外博士招才引智签约仪式
借力“科创飞地”
实现“借梯登高”
据悉,“科创飞地”是“飞地经济”模式的延伸和创新,通过与“飞入地”人才、研发设施等资源的结合,在回馈“飞出地”创新成果的同时,也带动创新资源向“飞出地”流动。
近年来,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加速、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以及科创板的推动,越来越多的永企期待将产业创新触角延伸到上海。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经过市科技局、市招商中心等部门的多方努力,去年10月,我市顺利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核心地带设立总建筑面积3262平方米的“中国·永康五金科创中心”,以此来深化促进我市传统五金产业的发展。短短一年,已取得相应成效。
“县域的科技创新、人才招引是我们不可避免的难题。杭州已经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引领地、科技创新策源地,其中杭州未来科技城、浙大紫金众创小镇、滨江高新区、钱江新城等集‘智’聚地,潜力无限。除了上海,我们也要将求贤的橄榄枝伸向杭州。”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说,通过“逆向飞地”模式“借脑研发、柔性引才”,加速转化“飞地”成果,能有效破解我市高端人才难引难留的困局,从而弥补因自身城市量级不足导致的高端人才匮乏短板,最终实现人才资源跨地招才、异地研发和本地转化。后续,我市还将加快永康科技之芯(深圳)的建设。
无独有偶,作为现场重量级嘉宾及东道主的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立忠对永康科创之芯(杭州)启用满怀期待,并现场为杭州“打call”。他说,金华是浙江大学的重要合作伙伴,永康是金华工业发展的主阵地。长期以来,浙江大学和永康有着密切联系。下一步,浙江大学将继续发挥学科人才优势,为永康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提供重要智力支撑。在这个新起点上,他希望双方持续深化战略合作目标引领、合作发展路径、合作交流机制,在更深层次、更多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高水平校地合作的新标杆。
发布“五峰计划” 攻关核心技术
当前,我市正在围绕打造“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努力打造世界五金制造业重要展示窗口。虽然工业基础扎实、产业特色明显,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市仍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缺芯少核”、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创新之痛。
“转型升级的‘引擎’、核心技术的攻克,归根结底就是高新技术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而这些科研成果掌握在人才手中。想方设法让人才关注永康,并鼓励、支持他们用手中的科研成果为永康产业赋能,是我们殚精竭虑的工作目标。”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叶建永直言不讳。
记者了解到,在当天的五金产业招才引智大会上,浙江大学—永康智能农机装备联合研究中心和浙江先进电池技术研究院先后揭牌。我市分别与韩国庆北国立大学设计学博士张鹏、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博士兼以色列理工学院博士后吴守军、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化学工程博士洪孝挺签署海外博士招才引智相关合作协议。
此外,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各方创新资源,共同攻克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共性技术,推动五金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我市还发布了五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五峰计划”及人才政策。
据悉,“五峰”是指我市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现代五金、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等五大产业。“五峰计划”是围绕五大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调动各方创新资源开展的一项技术攻关计划。值得一提的是,对列入“五峰计划”榜单的项目,市委、市政府将给予项目攻关资金50%的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1000万元,每个产业最高补助1亿元。
永康科创之芯(杭州)
■相关链接
首批“五峰计划”榜单
经市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多次下沉企业调研,召集专家论证、筛选评议,最终遴选出第一批10项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攻关清单。它们分别是:
(一)不锈钢—钛薄壁焊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针对钢钛材料因熔点、热导率、膨胀系数差异,直接焊接易发生脆性断裂难题,研究不锈钢与纯钛直接焊接技术,实现工业化量产。攻关资金500万元。
(二)大功率单缸柴油机排放升级技术研发项目。对照2023年执行的第四阶段排放限值要求,研制大功率机械泵单缸柴油机,满足丘陵山地农用机械及各类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动力需求。攻关资金2000万元。
(三)智能采摘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针对温室非结构环境,研制融合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眼臂手协同控制的无损采摘机器人,解决非结构狭窄空间下果实智能高效收获难题。攻关资金2000万元。
(四)高效自适应的高速插秧机插植控制系统研发。针对国内插秧机在平整度、硬物、土壤浸泡时长、田块水量以及秸秆还田等非标田地中适应性不够的问题,开展插植控制系统研发,以准确、快速地适应作业条件的变化,提高插秧效果和插秧效率。攻关资金500万元。
(五)新型可降解低密度防火门芯板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针对现有主流防火门芯板易发臭、易腐蚀、环境不友好等问题,研制性能稳定、密度低、防火性能强、成本适中的防火门芯板新材料,并实现批量化生产。攻关资金1000万元。
(六)超浸润仿生表面不沾技术研发项目。针对不粘锅涂层特氟龙硬度低、易受损、增加铝摄入风险、高成本等问题,通过仿生表面工程技术研发获得高密度、微凸纹结构,提高铝制品表面超疏水性、超疏油性实现不粘效果。攻关资金500万元。
(七)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关键技术研发项目。针对电动工具对电机综合性能的需求,通过仿真分析等技术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优化设计,提高电机效率和功率密度,并降低振动与噪声,适应小型化高功率需求。攻关资金500万元。
(八)农机自动路径规划关键技术研发项目。针对智能农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作业边界识别难、路径规划凌乱、自学习能力差、效率低等问题,攻克融合多种导航定位、具备环境信息感知和解析、路径实时动态规划等关键技术,提高农机智能化水平和作业效率。攻关资金500万元。
(九)高压无刷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项目。针对1千瓦以上的有刷电动工具体积大、重量重、寿命短、效率低、功耗大等问题,突破电机本体、散热风道、控制算法等无刷电机关键技术,大幅提升角向磨光机、搅拌机、电锤(镐)等电动工具效能和寿命。攻关资金1500万元。
(十)新型绿色农机动力系统。针对动力电池与农机作业工况不匹配,不能满足多工况作业需求等问题,重点开展农机用电驱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整车智能控制系统的突破。攻关资金2000万元。
这是首期发布的“五峰计划”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榜单,有意向、有能力攻关的单位请与市科技局何晓峰对接,联系电话:13857955563。
融媒记者 程明星 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