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文献丛书》县志引读(一)
![]() |
《永康文献丛书》县志引读(一)
□胡德伟
《永康文献丛书》编纂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经过一年左右的酝酿准备,终遂永邑有志人士20多年夙愿,于2021年3月10日正式启动。《丛书》编纂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组成以李世扬为主编的编委会实施。另设由若干永康籍知名人士、专家学者等参与的编纂顾问委员会,为其“拉大旗,出点子,防火墙”。本人忝列顾委会主任,除了参加编辑例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协调、“参成”(永康话成人之美)的工作。
《永康文献丛书》2022年的重头戏是整理出版1949年以前永康历代县志和儒学志、乡土志、五峰书院志。笔者从2022年11月中旬开始,通览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据卢敦基校点后印出的电子版校样,至今年4月中旬,将六部县志通览阅毕。原先的打算是借此机会通读一遍现存历代永康县志,同时做一点(程序之外的)校勘。然卢君校点和上古出书的速度都很快,遂将重点改为前者。考虑到此前的县志版本一般人不去阅读,校点本出版后将减轻难度,倘县市主政者、永邑读者和关心本邑的同仁能用比较经济的时间有所涉猎,或选其中必要内容浏览,对拓宽视野做好本职可能会有所帮助。故将自认为重要的内容和若干感触不揣浅陋略述一二,妄称“引读”,敬请方家指正。
历代县志和儒学志、乡土志的校点,有幸请1977级杭大中文系毕业、在永邑工作两年后入杭大古籍研究所和浙江大学攻读硕、博的《丛书》编纂顾问卢敦基担纲。卢君曾多年担任浙江省社科院越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去年在《浙江学刊》主编任上退休后即接此重任。之所以说“有幸”,还因为卢君是地地道道的永康人,除了知识渊博,有着非本土人士较难具备的对永邑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天然了解的得天独厚条件,因而校点之顺利、“前言”评点之贴切,也是顺理成章了。
历代县志之纂修和存佚
永康建县始于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永康有县志,据目前为此的记载始于南宋,到1949年之前,依次顺序为:
南宋嘉泰年间(1201年-1204年)县志 陈昌年主纂。今佚。据光绪志“职官志”,陈“嘉泰元年来任知县”,“自公创为邑志,而后乃班班可考,则公之有造于邑多矣”。
元延祐年间(1314年-1320年)县志 陈安可主纂。今佚。陈,邑人,据光绪志“选举志”为“龙门巡检”。
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县志 欧阳汶、尹士达纂修。今佚。据康熙徐志“历代修志姓氏”,欧阳为本县司训,江西分宜人;尹为江西泰和人。
明正德辛巳年(1521年)县志(简称正德志) 主纂人为吴宣济、胡楷、李伯润,参与人为刘辑(学司教)、刘珊(学司训)、艾琼(学司训)、章懋(兰溪人),赵懋功(邑人,以下同)、徐访、俞申、周桐、曹赞、陈泗。此志今存。据此志序、跋(书永康县志后)记述,其纂修起于正德九年(1514年),主事者为知县吴宣济。初稿成于次年。正德十四年(1519年)胡楷接任永康知县,正德辛巳年(1521年)胡拟将志“梓行之”,遂组织专人修订并由自己把关、耗时半年于次年四月完工付诸印刷。事将垂成,胡因故突然去职,由李伯润接任(嘉靖二年,1523年),此志随后印出,主纂者又加上李的姓名。三位主纂者的简历,正德志卷四有记:“吴宣济,字汝霖,庐陵人。举人。正德九年任。以忧去。”“胡楷,字天则,望江人。举人。正德十四年任。嘉靖元年冬以事去,民皆惜之。”“李伯润,字文泽,山海卫人。举人。嘉靖二年任。”
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县志 洪垣(知县)主纂。今佚。康熙十一年(1672年)县志卷六“治官名表”记:“洪垣,字觉山。由进士。婺源人。自莅任以来,修养济院,修学宫并启圣祠,建预备仓于兴圣寺西,立申明亭,修县治,建布政司,清税粮,兴水利,立方岩精舍,定淹没子女之戒,严火葬之禁。惠政甚多,民至今思之。”当代文史学者也有疑此志即正德志嘉靖版。
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县志 吴安国(县令)、胡以准(学司教)、应廷育纂修。今佚。仅存万历辛巳年(1581年)吴安国序、应廷育叙、胡以准跋(均载《永康文献丛书》康熙十一年志)。康熙十一年志卷六“治官名表”记:“吴安国,字文仲。长洲人。进士。万历庚辰任。约己慎施,治行表著,多兴革,作《县志》,缮学宫,丈量清亩,立社学社仓,因火灾建正一道院。后升温处道,陪巡至县,留三日召致故识属吏,蔼如也。宜入名宦。”“教官名表”记:“胡以准,字可平。丰城人。举人。万历五年任。尝修县志。”而邑人应廷育,应是主纂者。《五峰书院志》卷三载“明晋庵应先生”:“讳廷育,字仁卿,号晋庵,永康芝英人,嘉靖进士。”“著有《金华先民传》、本邑志。又有《刑部志》《读律管窥》《中庸本义》等书。”(见《永康文献丛书》第1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1月第1版)。康熙十一年志、三十七年志、道光志、光绪志在“人物”卷中均详细记录了应的事迹。
康熙十一年(1672年)县志(简称“康熙徐志”) 今存。由徐同伦领衔纂修,主纂者有尚登岸、俞有斐等,参与者虞辅尧(司训)、徐光时(邑人,以下同)、徐宗书、王世鈇、程懋昭、汪弘海。徐志卷六、卷七分别有记:“徐同伦,号亹源。湖广安陆府京山县人。由己亥进士。康熙六年任(知县)。”“俞有斐,初任瑞金县令,廉干有惠政。以疾告归,士民号泣板留。”而进士尚登岸与徐同伦同乡,在徐同伦完成志书初稿后来永康,用几个月时间参与修志,做了不少工作,并为志写了“跋”。此志国内已无存,幸赖徐林平、江庆柏两先生从日本稀见浙江方志搜得。是故,本次《永康文献丛书》对此志整理,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清康熙十一年刊本为底本。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县志(简称“康熙沈志”) 今存。由沈藻领衔,主纂者有余瀍(司教)、余敬明(司训)、朱谨(县丞)、陈铣(县丞)等,参与者(均邑人)王同廱、徐琮、林徴徽、应锦郁、俞玉韬、徐友范、王同杰、徐玑、徐彦滋、应本初、徐友闽、程璘初、金兆位。沈志卷九“宦表”有记:“(知县)沈藻,号琳峰。江南松江府华亭县人。乙丑进士。康熙三十年任。”“(县丞)陈铣,字吉臣。顺天大兴人。监生。康熙二十三年任。”“(教谕)余瀍,字东觐,号潜亭。山阴人。壬子举人。康熙三十五年任。”“(训导)余敬明,字寅亮。龙游人。贡士。康熙二十九年任。”县丞朱谨则沈志和后之道光、光绪志均查无此人,但此志从第一卷到第十六卷首页均有“昆山(第一卷为吴郡)朱谨雪鸿编纂”字样,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员。且卷十六“艺文”收有一篇“应仕濂传”撰者就是“朱谨”。如此看来,是否在本志“宦表”名单中漏抄了此君,而后志沿袭前志再无补正机会;抑或朱任职不在永邑。对于此志纂修,沈藻在序中言明,“始事于去秋,告成于今夏”。其间,康熙三十七年京城官员张希良视学浙江,在金华公干之余寻览所属八县县志,发现独缺永康。恰永康知县沈藻是他科考同年,于是动问。沈答书板毁于大火,已有二十余年,且说久已有意修志,“当勉力从事”。书成,张为之写序,已是冬十一月。“科友”张希良的动问应是推动了沈志的修纂。清代戴名世有文(见《戴名世集》,中华书局,2000年)称其“同年友”沈藻为人“和厚而详明”,“县父老子弟皆怀其德,上官将欲文章荐之”。然在修志乃至离职后,据说“库金因公事挪移四千余金”,而“官吏去任,库金不足者必偿之”,沈“家故贫”“无以得偿”。县父老子弟“以吾侯之贤”,打算“醵金(集资凑钱)助侯”,又因永康县小民贫仅集得四分之一,无以救急;后有某(巡)官至婺了解到此情,召沈嘱其带话给同僚和上下级以捐俸相助,亦成效不显。乃至沈滞留永康,直到去世。
道光十七年(1837年)县志(简称“道光志”) 今存。其纂修“有一个庞大的写作班子”,本志卷首详列了四十三人名单:总修廖重机等三人,校阅魏青岩等三人,分校张凯等三人,纂修应曙霞、潘国诏二人,分修徐绍开等九人,采访程凤岡等十七人,董事周师贤等六人。对此,卢敦基君在本志“前言”中有生动的叙述:“总修三人:廖重机、陈希俊、彭元海,均曾任本县知县。廖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冬来永康,觉得距前志纂修已过一百三四十年,实在应该重修县志了。次年,他就立局开工。但不巧,此年秋天歉收,‘经费不足’,工作暂停。下一年遇丰收年景,重新开局。但廖此时调到了横阳(今浙江平阳),来接任的是陈希俊。廖在交接工作时特别向后任提到县志修纂,陈氏也高兴地回答愿意继续。又过年余,志书告成,知县又换成了彭元海。彭元海何时到任,志无明确记载,但既上县志编纂领导班子名单,显然在刻板印成前已到位,至于干了多少实际工作,则难说得很。而且,廖重机在这项工作一开始就聘请了当地的两位官员充纂修职:应曙霞,原任甘肃秦州直隶州知州;潘国诏,前任直隶天津府沧州知州。两人均曾任州职一把手,让他们来主持实际工作,能够更方便地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和牵制。”“可以认为,此志是廖定宗旨,应、潘二人主持日常工作,众人各有分派。”“工作既多,人员亦富,但也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负主要责任。”人多确实有利有弊,但卢君认为:“如果从志书的外观及编校品质上来看,此志在现存永康志书中无疑是最好的一种。”
光绪十七年(1891年)县志(简称“光绪志”) 今存。按照本志“卷首”的罗列,总修为“任永康县知县”李汝为、“署永康县知县”郭文翘,校阅为戴穗孙等二人,分校为李世均等三人,纂修为“钦加内阁中书七品衔孝廉方正候选教谕拔贡生”潘树棠、“举人候选知县”陈宪超、“恩贡生前署淳安教谕”陈汝平,分修为朱正廉等四人,董理为黄人守等二人,采访为王龄等五十二人,合计六十八人。光绪志的纂修似在太平时节,但也一波三折:同治十二年(1873年),湖南善化人赵煦(字舜臣)署理永康知县,次年他请潘树棠等人纂修新志。因“经费不敷”,工作半途而止。其间大约历五任知县,十六年后即光绪十五年(1889年),江西新建人李汝为(字桐孙)来永康任知县,方以潘树棠等起草的旧稿为基础重启县志修纂。又过二年开设志局正式进行修志工作。但到光绪十七年(1891年)七月李突然病逝于任上,安庆合肥人郭文翘接任署理县事。端赖潘、陈、陈三位纂修历经八任知县仍锲而不舍、难以定稿者“郭公祖(文翘)酌裁审定”,光绪志终得成书。
民国永康县新志稿 由宁海干人俊纂,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成稿。今存。此志稿前有干人俊之父干善韶作序介绍成书经过:1939年秋,干人俊在缙云壶镇安定中学(今杭七中前身,因避日寇迁居至此)任教,壶镇毗连永康方岩,干人俊曾游其地,“而受某方(注:推测为浙江通志馆)之促”,纂修永康新志。方创之际,因“母病嘱返,就近天台中学执教”,纂事中阻。到1944年秋,干人俊任宁海县志馆编纂,“复受某方之促”,抽空续纂成书。干人俊其人其事,今李圣华、万吉良主编之《宁海丛书》第3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方正学先生年谱》提要中有介绍:“人俊字世杰,一字庭芝,号梅园,宁海下何人。善韶子。生于光绪二十七年。”
综上所述,本邑1949年之前有记载的县志十一部,已佚五部:宋嘉泰年志、元廷祐年志、明成化年志、嘉靖年志、万历年志;今存六部:明正德志、清康熙徐志、康熙沈志、道光志、光绪志、民国新志稿。存者已全部收入《永康文献丛书》。
(未完待续)
六部永康县志 胡华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