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色传统 擦亮创建品牌
我市谱写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 |
![]() |
![]() |
弘扬红色传统 擦亮创建品牌
我市谱写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年是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也是新一届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考评年。近年来,我市以“双拥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各项工作,用心用情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让丽州的红色沃土上处处涌动着军民同心的涓涓暖流,奏响了军政军民情深的壮丽乐章。
传承红色基因
续写新时代双拥佳话
无论是过去战火纷飞的岁月,还是如今和平富足的年代,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一直在永城的热土上赓续传承,“半条被子”的动人故事一直在续写传颂。
对于家住前仓镇世彰村的老人章高云来说,去莲花井烈士墓走一走,擦擦墓碑、除除杂草,已是48年来不变的日常。遇到年轻一辈,他也经常说起张鼎祥等25名革命先辈为了解放永康壮烈牺牲的故事。
2022年清明时节的绵绵细雨,章高云永远难忘。那一天,25名长眠他乡的革命先烈找到了“家人”,与生前所在部队官兵们“久别重逢”。军地联动为烈士“寻亲”的感人故事在永城继续上演。今年4月,在云南省通海县相关部门和我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共同努力下,时隔53年,跨越1800公里,陈品阳烈士遗骸得以顺利从云南迁葬回刘英烈士陵园。
这些“团聚”画面其实都是近年来我市重视烈士工作的生动缩影。从为零散烈士建墓区,将散葬各地的64穴零散烈士墓迁入刘英烈士陵园集中安葬管护,到投入2000多万元对红色革命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再到创新开发英烈红色场景应用,让红色故事乘着数字东风进万家……浓厚的红色基因营造出丽州大地军爱民、民拥军的良好氛围。
“昨夜走失的老人还未找到,搜寻继续。”“有市民被困在飞龙山,附近队员快去支援。”这是时常在千喜救援队微信群里跳动的信息。除了日常救援,23名退役军人组成的突击队在重大抢险救灾任务来临时总是冲锋在前。正因为他们时刻“救”在身边,群众的安全感更足了。
“祝您生日快乐,身体健康。”4月26日,抗美援朝老兵夏金兰家中热闹非常。市关爱老兵志愿服务队的10名志愿者带着生日蛋糕及慰问品,来陪老人过92岁生日。今年以来,志愿者们先后走访慰问抗战老兵,将温暖持续传递。
近年来,在我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爱国拥军促进会、一二一公益协会、玖玖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为退役军人服务的社会组织不断涌现,由退役军人自发组建的志愿服务团体也在不断增加。一个个双向奔赴的动人故事、一幕幕军民同心的感人场景,正是我市积极推进双拥工作、军民鱼水情深结硕果的生动体现。
军地联合祭扫张鼎祥等25名烈士墓
我市举行第二批零散烈士集中安葬仪式
营造崇军氛围 构建社会化拥军格局
退役军人凭优待证免费乘坐公交车
在我市的大街小巷,不时可见一块块双拥宣传牌。医院、车站、银行、景区的服务窗口都张贴着“军人优先”等字样,让人倍感温馨。当然,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不光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喊在嘴里的口号,更是扎扎实实落地的行动、深深烙在心里的共识。
领到了属于自己的优待证,退役军人黄恩激动地说:“这张小小的优待证承载着我们曾经光荣的从军岁月,也代表着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关爱。”据了解,去年以来,我市为1.8万余名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制发优待证,并不断提升卡片“含金量”。如今,现役官兵立功受奖送喜报、家门悬挂荣誉牌、退役返乡有接迎、乘车旅游有优待等举措让军人的荣誉从档案袋里“苏醒”,也让军人“荣光满面”。
“过几天别忘了来拿体检报告,再忙也不能忘了身体。”日前,在瑞侦医院工作人员细心引导下,武警机动二中队官兵耿宾做完了身体检查,又迅速奔赴工作岗位。“战士们都很忙,每年都是打电话催着他们来检查。他们为我们守平安,我们为他们护健康。”这是时常发生在这所拥军医院里的动人日常。今年已经是瑞侦医院为部队官兵免费体检的第三个年头。三年来,他们坚持为军人免除门诊挂号费、开展免费胃镜检查、为老兵开展免费义诊和开放养老床位等,努力守护军人健康,细心呵护着军民情谊。
如今,我市的拥军联盟不断壮大,其中不乏优质商户,为军人的衣食住行普惠添彩。除此之外,拥军书店、拥军广场、拥军校园等诸多场景也纷纷“解锁”,让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得以乐享生活。
离开部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是不少退役军人返乡后的忐忑。2018年转业回乡的退役军人张建龙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扰。但如今,敢想敢干的他已经是车海洋自助洗车的金华总代理,年收入过百万元。“随时欢迎有想要创业就业的退役军人加入我们。”张建龙说,希望自己能帮助更多退役军人。
在我市,让众多“张建龙”敢拼敢闯的背后,是浙江飞剑科技有限公司、金邦驾校等企业为代表的社会拥军队伍不断壮大,为退役军人提供创业支持和就业优待。此外,我市对退役军人提供一揽子服务:发放抚恤金、生活补助和临时救济金来兜住生活底线;每年两次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让部队和职场无缝衔接;联合金融机构提供授信资金、发放创业贷款等,为退役军人创业解决资金难题。
军地齐心聚力 唱响双拥共建协奏曲
在三江广场,有一片特殊的小树林。今年4月,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携手武警机动二中队共同栽下了这片绿意盎然的“双拥林”。每当微风拂过,林子里回响起的便是一首动人的军地合奏曲。
这些年,驻永部队官兵始终把永康视作第二故乡,把永康人民当做父母,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2019年“利奇马”台风和2020年“黑格比”台风给我市带来灾情,机动二中队武警官兵紧急驰援,连续奋战在抢险救灾前线,席不暇暖参与伤员救治、灾后重建等工作,与干部群众并肩奋战。
除了扶危于急难险重之时,在我市脱贫攻坚、项目工程建设、社会公益事业、重大活动安保维稳等工作中也常有驻永部队官兵的身影,是他们用一次次“最美逆行”谱写了军民团结如一家的时代赞歌。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在今年年初开展的春节专项慰问活动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年味满满的慰问品送到部队官兵手中,让这群春节无法归家的小伙子无比动容。“永康也是我的家!”一名官兵手拿年货激动地说。
改善驻永部队执勤和工作环境是市委、市政府念兹在兹的头等大事。如今,武警机动二中队的官兵们在闲暇时有了新去处——营地读书室和健身房。看着窗明几净、设备一新的场馆,军人们幸福感满满。这是2020年我市拿出专项资金为部队新打造的文化场所。此外,我市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在驻永部队营房建设、战备训练、军事工程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近年来,拥军优属的理念早已铭刻在全市上下的双拥工作者心里,落实在我们的行动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徐鹏表示,一定会落实好党中央对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指示精神,满腔热忱为部队解难题,服务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更好支持部队练兵备战,帮助官兵坚定安心服役、建功军营的信心和决心,让军政军民团结大好局面得以进一步巩固发展。
融媒记者 胡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