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社会·看点

回村改造祖宅延续乡愁 修旧如旧保留温暖记忆

三姐妹齐心让老房子变成新的“老房子”

  回村改造祖宅延续乡愁 修旧如旧保留温暖记忆

  三姐妹齐心让老房子变成新的“老房子”

  在西城街道田桥村上田桥自然村,坐落着一幢30多年的老房子,寄托了张飞燕、张飞云、张飞窕姐妹三人的童年记忆。如今,在三姐妹的共同努力下,这幢承载温暖记忆的老房子重新焕发生机,让她们过上了与四季相伴、岁月静好的向往生活。

  5月16日,沿着村道一路前行,记者来到上田桥自然村的这处农家小院。刚下车就被小院外墙边的月季花吸引,门上黑色的“老房子”三个字,与黄泥墙相得益彰,温馨而自然。

  改造后的院子一角

  三姐妹在老房子前合影

  二楼的榻榻米

  姐妹情深

  老房子拥有很多回忆

  房子的主人张飞燕说:“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条件虽然没有现在好,但日子过得非常热闹。我就是在这样的老房子里度过了童年,所以改造后就用这个名字命名。”

  去年12月,张飞燕回了一趟上田桥,面对爱人家常年闲置的祖宅,她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打造诗意田园的想法。

  “我们一起把这老房子翻修一下吧?”在全家一起吃年夜饭时,张飞燕说的这句话像石子投入湖面,在三姐妹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尽管三姐妹都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但平时也会经常聚在一起。思量再三,她们决定修旧如旧,将闲置的老房改造一下。大姐张飞燕承担起组织施工的重任。

  张飞燕说,在三姐妹中自己最年长,成家也较早,两个妹妹经常过来玩,在这里拥有了很多儿时回忆。最重要的是,房子构造非常有意思,大的框架完全不用动,而且这里离城市不远,更适合家庭聚会。

  “在有记忆的地方重新改造,把那种质朴、放松的生活方式复制出来、传承下去。这种感觉是去任何地方旅行,住各种酒店民宿都无法比拟的。”张飞燕说。

  三个房间用三姐妹的名字命名

  推开木门,不到30平方米的院子里种满了各色鲜花,远远望去,竹篱笆围成精致庭院,白色房子在绿树掩映下,更显得动人。房子的格局很简单,一楼有三个房间,每个房间风格不同,对应着窗外不同的景致。

  “前段时间,我把‘老房子’的照片发到朋友圈,有不少朋友说要过来参观。一楼的三个房间还没有取名,我们打算用姐妹三个的名字命名为飞燕、飞云、飞窕。”张飞燕说,“楼上、楼下不是彼此隔绝的,你在二楼也能感受到家人的存在,可以相互照应。”

  记者注意到,二楼房间的后墙上开了一道小窗,从里往外可以看到老房附近的一棵树。这棵树是姐妹三人的心灵寄托。“这棵树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我还有个想法,等房子完全装修好后,这里要弄些瑜伽垫。到时,我们姐妹三个可以在这里进行运动。”张飞燕说。

  三姐妹都很迷恋老物件,在这个小院,她们找到了旧茶桌、放粮食的谷柜、蓑衣、暖水壶、梳妆台等,还有伯母年轻时当医生留下来的接生箱。在她们看来,每件旧物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最有意思的是,她们保留了一楼通往二楼的楼井。

  “我们小时候都有类似的经历,喜欢在家里狭小、隐秘的角落捉迷藏、‘寻宝’,看看是否能翻出长辈保存已久的宝贝来。”张飞燕说,“从楼梯通过楼井可以通往二楼,所以就保留了下来,希望能延续老宅的故事,也延续一种诗意、一种回忆。”

  改造过程最麻烦也最治愈

  三姐妹的老房改造之路并不一帆风顺。改造一间废弃老屋,困难程度要远高于新建。从拆瓦砸墙、砌砖到水电、刷漆、栽种植物、打制家具,以及将破旧的老家具搬走、改造窗户、铺地板、用干花相框装饰房间……三姐妹都亲力亲为。对她们来说,这不是苦活而是一种乐趣。

  老房改造就是一种尘世的修炼,而一切才刚刚开始。因为农村居所的换代,传统的木作手艺渐渐消失,只得从外地请来专业的工人。加固地基扶正房柱,加高楼层增加采光。光是这两道工序就耗时一个多月,经济、时间成本比较大。

  在改造过程中,张飞燕还没来得及放松一下,又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找不到人清扫二楼堆积了几十年的落叶尘土。她只能全副武装亲自上阵,口罩戴了一层又一层,鼻腔依旧吸足了灰尘。一轮轮清洁结束后,眼睛常常酸涩难忍、泪流满面。遇到的这些大小困难,就好似这幢沧桑的老房子倔强地对抗革新者。

  在不断地否定、重来之后,老房子终于展露新颜。修旧如旧,不仅是木式建筑与旧框架的存留,那些印刻着岁月与记忆的旧家具也保留了下来。二楼的木地板赤脚踩上去,依旧是最熟悉的踏实温暖感。精挑的地毯,呼应庭院的石地板,似乎将庭院延伸到了屋内。保存多年的旧花瓶,随手插上一株植物,自是禅意弥漫。

  “老房改造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乡土人情。隔壁邻居都来帮我们的忙,房子里的电线都是村里人帮忙落实的,特别感动。”张飞燕说。

  修建后的老房子,为有些冷清寂寥的村庄注入了不少生机。如今,周围邻居时常会聚在一起在院子里喝茶聊天。

  这里已成为三家人的共享之居

  如今,不仅是张飞燕、张飞窕一家会在老房子相聚,在杭州定居的二妹张飞云一有空闲也往老房子赶。周末,这里已经成了大家固定的活动时间。

  “有空与邻居们聊聊天,带着孩子去看看稻田、走走菜地。大家都很喜欢这里的生活状态。”张飞云说,“城市里的房子再大、再豪华,都无法为他们带来这样的体验。”

  现在,张家三姐妹非常享受乡村生活,常常和家人沿着碎石路跑步或散步,也会一起去附近转转或者呆在家里看看书。有时,他们还会从附近的菜场买些鸡蛋和蔬菜回来做饭。

  “在城市里,我们总是忙于工作和各种应酬。每逢休息的日子,也总想着跟朋友出去玩,留给家人的时间很有限。在这里,我们和长辈、孩子有了更加完整的相处时间。”张飞燕介绍,这也是她们改造老房子的初心。因为上一辈人正在逐渐老去,下一辈人却正在成长。“孩子们更乐于接受新事物,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对他们有所触动,他们或许以后也会跟我们一样回到乡下生活。”

  “我未来的计划是将自家厨房再美化一下,弄成餐厅,让更多人了解老房子的故事,为更多人带去美好的记忆。”张飞燕如是说。

  融媒记者 吕晓婷

  一楼摆放着的老物件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看点 00003 三姐妹齐心让老房子变成新的“老房子” 2023-05-19 永康日报2023-05-1900006;永康日报2023-05-1900007;永康日报2023-05-1900008;永康日报2023-05-1900013;永康日报2023-05-1900009;永康日报2023-05-1900010;永康日报2023-05-1900011;永康日报2023-05-1900012;永康日报2023-05-1900015;永康日报2023-05-1900017;永康日报2023-05-1900014;永康日报2023-05-1900016;永康日报2023-05-1900018;永康日报2023-05-1900019;永康日报2023-05-1900021;永康日报2023-05-1900022;永康日报2023-05-1900020;永康日报2023-05-1900023 2 2023年05月19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