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社会·看点

不求花哨豪华 但求书香弥漫

有间书房,足矣

  不求花哨豪华 但求书香弥漫

  有间书房,足矣

  ①

  ②

  ③

  图①②③均为书房一隅

  提起书房,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雅致的案几、整齐的书架,也可能是琳琅满目的书籍、散发墨香的字画。其实,书房无论大小,都是读书人的安乐窝。在这里,他们同自己对话,与好友雅集,不亦乐乎。5月10日,记者走进市民章竟成的书房,体会书斋之妙、书房之雅。

  书房宛如一片净土

  “于读书人来说,最能慰藉心灵、安放心灵的莫过于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无论外界如何喧嚣,进入书房,就宛如回归一片净土。”简单的话,透露出章竟成对书房的看重。也正是因为这样,从老房到新居,无论居住在何处,他都坚持留有这方净土。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都喜欢为书斋取名,有时也将此作为自己的雅号,章竟成也不例外。“从前,我的书房名为‘问耕堂’,意为只问耕耘不求收获。搬进新家后,我的书房名就取为‘且庐’,主要意思是,这里是我心灵栖息之地。”他笑着说,书房之名并非从一而终,而是会随着条件、心境而变。

  走进“且庐”,触目可及的是文人风雅:一副老木质楹联上书着“读圣贤书,立修齐志”,2米多长的书画台上摆着笔墨纸砚,一排排书架里塞满了文学、文史、书画艺术、瓷器鉴赏等方面的书籍。还有墙上挂着的名家书画,博古架上摆放着的诸多文玩雅物,都让整个空间变得丰富而精彩。

  作为一位书法家,章竟成说,自己并非师出名门,如今小有所成,就是靠在书房这方天地里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不断开拓。兴来时,他会拿一叠白宣纸,随意挥写。“如今,书法对我来说已经抛却名利,成了一种消遣、一种日常,好坏无须评说,自得其乐足矣。”他说,在书房看看书、写写字、作作画,累了就把玩下文玩雅物,一日光阴须臾间便悄然过去了。

  书房宜简不宜繁

  在“且庐”,一博古架上摆放着的5个白色圆筒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面有章竟成的书法作品,远看十分别致。原以为这是精心制作的摆件,走近一看才发现另有玄机——原来这5个白色圆筒只是再平常不过的卷纸内芯,章竟成闲来无事时在上面练书法,机缘巧合下造就了这道小景观。

  记者发现,“且庐”里物物皆非苟设,就连书画台下随意堆放的十几箱青花瓷片,也有门道。“那些是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收藏的青花瓷片,刚开始只是收藏残品、瓷片,当作学习标本,后来开始收藏一些老普品,如今只对高古瓷比较心仪。”说着,章竟成拿起书桌上的一只湖田窑高足杯介绍,“湖田窑白里带青,你看这积釉处,宛如一汪碧水,看着都能让人的心沉静下来。”

  章竟成的书橱,让人窥见这看似简单的收藏之路并不简单。书架上,关于瓷器鉴赏的书籍比比皆是,几乎各个有名的南方窑口都有涉猎,最贵的一本要近千元。“多年来,我乐‘瓷’不疲,从书中了解它的文化、历史,它的型、纹、色、意。后来,我将自己对青花瓷的研究心得结成《民窑青花瓷绘赏析》供同好交流参考。”章竟成笑着说,可能这就是文人的较真劲。

  采访中章竟成多次提到:“书房宜简不宜繁,更不用追求豪华。你看这书画台,只是非常普通的木桌,能够满足所需,就够了。如条件所限,一桌一椅,也能成书房。”

  有间书房,足矣。

  倾听书香故事

  Q

  融媒记者 李梦楚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看点 00005 有间书房,足矣
2023-05-15 永康日报2023-05-1500006;永康日报2023-05-1500008;永康日报2023-05-1500009;永康日报2023-05-1500015;永康日报2023-05-1500013;永康日报2023-05-1500014;永康日报2023-05-1500016;永康日报2023-05-1500017;永康日报2023-05-1500018;永康日报2023-05-1500019;永康日报2023-05-1500020;永康日报2023-05-1500021;永康日报2023-05-1500022;永康日报2023-05-1500025;永康日报2023-05-1500024;永康日报2023-05-1500023 2 2023年05月15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