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聚焦博士乡贤大会

专注科学研究 展望生物材料发展

颜德岳:离乡七十载 难舍家乡情

  专注科学研究 展望生物材料发展

  颜德岳:离乡七十载 难舍家乡情

  【个人名片】

  颜德岳,著名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席教授,四川轻化工大学名誉校长。长期致力于聚合反应动力学、高分子构象统计、超支化聚合物的设计合成、超分子自组装和药物智能输送等领域的研究。

  Y

  永康博士乡贤风采

  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化学A楼,有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门口右侧的老式书架满满摆放着科研书籍和获奖证书,书桌上简单摆放着笔记本电脑和一些资料,这是颜德岳的办公场所。“办公室不太大,空间都留给学生做实验了。大家快请坐。”见到家乡来人,86岁的颜德岳开始讲述他与家乡的故事。

  弃文从理 转攻高分子化学

  1953年,颜德岳毕业于永康中学。随后,他进入杭州市第一中学(现杭州高级中学)学习。当时的颜德岳还是个文艺青年,爱好文学的他曾立志要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不过,高三那年学校黑板报上的一篇文章改变了他的想法。

  “我在黑板报上看到了同年级同学写的文章。作者说他要报考化学,理由是掌握了化学就能合成除草剂、杀虫剂,减轻农民‘锄禾日当午’之苦,确保农业大丰收。”在老家种过地的颜德岳明白农民的辛苦,“既然化学这么好,那我就报考化学。”

  1956年,颜德岳顺利考入南开大学化学系。大学期间,颜德岳当过土高炉的炉长,还到天津电源研究所金工车间学习车床技术。回到学校后,颜德岳觉得自己耽误了不少专业课,于是到图书馆借物理化学专业的书籍自学了一遍。

  本科毕业后,颜德岳决定继续读研究生。恰巧当时吉林大学的唐敖庆先生到南开大学招研究生。不出意外,颜德岳顺利通过了考试,成为这位中国理论化学领域泰斗的学生。

  当时,唐敖庆先生在研究高分子理论。得知此事的颜德岳便攻读高分子,并花了两年时间补习数理基础。1963年,由于唐敖庆先生转为研究量子化学,便介绍苏联留学回国的吴邦瑗教授指导颜德岳做高分子实验。毕业后,颜德岳被分配到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后又被吉林大学借调一年,协助导师写书。

  1979年,开始做高分子理论研究的颜德岳,在国内一级学术刊物上连续发表了两篇论文。1980年初,颜德岳调入上海同济大学工作。1984年,颜德岳调到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化学系。2001年,因在高分子科学领域的贡献,比利时鲁汶大学授予颜德岳自然科学博士学位。2005年,颜德岳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游子思乡 苍手执笔寄乡情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颜德岳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颜德岳说:“搞科研不要怕困难,因为每一次挫折中都会有收获。”1989年、1999年和2009年,颜德岳分别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四等奖和二等奖。他的学生中,有3人获国家优秀博士论文奖,6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21年,颜德岳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第一届“交大名师”。

  近年来,颜德岳又提出两亲性药-药缀合物纳米药的概念,研究靶向抗肿瘤纳米新药。目前,他和学生研制的第一款药已经进行临床试验,另一款靶向药正在推进临床转化。

  身在异乡,心在故乡。虽然离开家乡已有70年,但颜德岳对家乡的记忆仍然十分清晰。谈话时,他的言语间依旧带着浓重的永康腔。

  为了歌颂家乡美景和人文故事,前几年,颜德岳还写下了《方岩赋》和《五峰书院祭先贤》。“补天巨石,阅尽沧桑。三面如削,拔地千丈,南麓悬崖……圣贤乃佛,山是道场。佑我黎民,太平永康!”情到深处,颜德岳当场背诵了起来,言语中饱含浓浓乡情。

  谈及近年来家乡的变化,颜德岳露出了欣喜的微笑。“家乡的变化太大了,旧瓦房变成新楼房,道路宽敞又干净。”他说,永康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这些变化让他倍感欣喜,也让他对家乡的发展充满信心。

  颜德岳回家乡的时间虽然不算多,但他的心里一直挂念着家乡。“思念家乡的时候,就会想起肉麦饼、麻糍,永康有很多好吃的。”聊到家乡,颜德岳有说不完的话。

  融媒记者 蒋中意 王佳涵 王昊 李学东


永康日报 聚焦博士乡贤大会 00002 颜德岳:离乡七十载 难舍家乡情 2023-04-27 永康日报2023-04-2700010;永康日报2023-04-2700012;永康日报2023-04-2700013;永康日报2023-04-2700014;永康日报2023-04-2700015;永康日报2023-04-2700011 2 2023年04月27日 星期四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