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模样刻在我心底
你的模样刻在我心底
□乔飞鸽
古山是个好地方,不疾不徐,有自己的节奏。
小时候经常到古山车站玩,那里堆放着很多萤石。坐在高高的石堆里,看来来往往的车辆,偶尔能看到吉普车,便会激动不已,因为那是儿时能见到的最高级的车。
小镇里有正规医院,有完整的中学、小学。我家的几代人都是古山小学校友。这所百年学校不知为家乡培养了多少人才!
交通文教卫生等这些便利因素,使得小镇出行方便,随时就医、家门口上学,有什么可慌张的呢。这里既有邮局、供销社、法庭等与都市一样便利的单位组织,又有脚踏泥土、直面乡野的自然环境。
这一切赋予了小镇不疾不徐不慌忙的笃定,支撑起了百年来小镇自信从容的气质,并世世代代影响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那时上学,书包很小。学生有大把的闲余时间,有很多的户外活动。每学期都会组织校、镇运动会,扫墓、秋游;还有滚铁环、爬竹竿等这些因地制宜的体育项目。
如果没有这些活动项目,孩子们早早放学,旺盛的精力无处释放,上树爬墙,还有那么多池塘,极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课程项目设置,是一种智慧。它让俯首乡野的古山孩子闻到了泥土的气息,就像满山的野草,有了一种原始蓬勃的生命力!
当时,在永二中操场举办全县运动会时,古山常常会单独组队,与当时的芝英区、象珠区、龙山区、石柱区等一起参赛。每次参加,落落大方,我从来不胆怯。即使输了比赛,也一定是昂首阔步不输气势,永远有一种“我来啦”的王者之气。常常引得其他对手偷偷打量我们。后来,我上了永一中,与当年的比赛对手成了同学。她们经常会提起,你们古山队真厉害,对你们都特别好奇。
我想,这可能是古山小镇自信的气质,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了体现吧。
那时,古山中学和小学是挨在一起的,中间仅隔一条小路,共用一个200米跑道的大操场。古山的体育项目水平非常好,体育队的学生每天早起训练,放学后也练,节假日更是不停歇。于是,在粮食收割的时节,校方与东风大队村民“争夺”操场,成了年年都会上演的风景,极尽烟火气息。
记得一次上体育课,一孙姓中学体育老师,看着操场上密密麻麻一张张晒满稻谷的地簟,要求村民们空出一个篮球场。其中,一个正在晒谷的大婶不干,双方对峙起来。大婶不慌不忙打开地簟,倒出一箩筐谷子,手拿谷耙,直指老师心窝:“你不吃饭的啊,现在不让晒,等着谷子发霉啊……”
那眼睛分明是闪着两道寒光的利剑,直戳老师的脸。平时,孙老师很严厉,对待淘气的男生,训斥之余,常常会像老鹰捉小鸡那样一把拎起来。此时,面对大婶咄咄逼人的气势,老师那双有如手电筒里的电珠的亮眼瞬间熄灭,呆若木鸡,伫立在风中独自懵圈。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切都要为粮食让路!
大概在学龄前吧,有一年收割麦子,阴雨连绵。刚刚收割好的麦子只能晾在家里,潮湿的麦子没几天就开始发霉变红。我外婆仍然把发霉的粮食磨成粉充饥。于是吃了吐,吐了再接着吃,吐得外婆走路都摇摇晃晃的,因为没有其他的粮食可替代的了。
记忆中,我的外婆皮肤很白,挽着发髻,夏天穿淡士林大襟短袖衫,摇着蒲扇,很有都市旗袍女性的温婉风度。外公念过私塾,个子很高,挺拔清瘦,耿直寡言,有一种老派读书人的内敛自律。他喜看书籍,崇尚文化,经常会问我发生了什么国家大事,完全把还是孩童的我当成了文化人。
幸好我有彩色的16开杂志《人民画报》。它类似《人民日报》的彩照版,是我父亲单位订阅的月刊,我老在他单位看。里面都是国内外时政要闻的图片。于是,每当外公问我这些“外面的世界”时,我总会一本正经地告诉他:
有外国的元首来北京访问了,有一个头上系着大红蝴蝶结、穿着白底红点裙子的小女孩,向他献花了……
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在北京呢。他老婆莫妮卡是公主,头发卷卷的,法国人,可好看了……
其中,有些是妈妈和小姨聊天时,我听到的。于是,小小年纪便依样画葫芦地讲给外公听。《人民画报》给童年的我打开了一扇外面世界的窗,也给了我一颗诗和远方的种子。
农历逢五、十是古山集市,外公会在古山东侧溪滩摆摊卖草鞋、畚箕、裹粽子的箬叶等山货,所以他每隔一段时间要到四十里地外的县城进货。拉着双轮车,穿着草鞋,腰间系着白色汤布,黑天出门黑天回。那时的永东公路还是土路,上面铺满了豆子般大小的石子儿,拉起车来很费力。外公拉着满满沉沉的一车货物,穿着草鞋,一天八十多里路的来回。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可思议。
硬直硬性的外公是条汉子。即使如草芥般卑微,也能咬紧牙关,不动声色地守护着一大家人的周全。老派读书人的内敛温润和饱经人间风霜而形成的硬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集成在了外公身上。
父辈们受的苦、落的难、泥地里的挣扎,他们在被消耗的生命里,养活了千千万万的永康儿女。他们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是为儿女挡风遮雨留下的。在苦难的岁月里,正是他们的隐忍吃苦,打下了之后永康崛起的底色。
小镇在成长,我们也终将老去。可即便我们白发如雪,唇齿干瘪,依旧还是你的孩子呵!哪怕散落天涯,千帆过尽,梦里出现的依旧还是你清晰的身影:鹅卵石铺就的街路,还有桥亭、文昌星、小山、七棚头、大井头、大路堂、大山成、小溪沿、上新屋角……
泪眼风干后,你的模样刻在了我心底。古山是柔美的,也是硬朗的,永远有自己从容不迫的气度。懦夫一生数死,壮士只死一遭,人此一生,是取经,也是冒险,有胆量奔赴山海,山海便近了一半!不论走到何种境地,古山人永远会寻找机会改变,完成自我涅槃。这是古山这个城镇刻在骨血里的勇气和智慧,祖祖辈辈、生生不息!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博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