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时政·要闻

践行“四千精神” 勇攀科学高峰

金章东:探寻地球化学的未知奥秘

  践行“四千精神” 勇攀科学高峰

  金章东:探寻地球化学的未知奥秘

  【个人名片】

  金章东,1971年生,石柱镇华川人,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党委副书记,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席科学家。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十大地质科技进展、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国际合作伙伴奖等。

  故事的主人公叫金章东。

  初见时,一身时髦的黄色皮夹克,自信阳光的笑容、开朗健谈的性格,颠覆了采访团队对于地学工作者的传统印象。作为国内率先开展“湖泊流域化学风化”研究的学者,多年来,他不断挖掘新“证据”,追寻地球的“构造-气候-风化”真相。

  潜心科研三十载,踏遍山河,阅尽浮华。岁月好似流水,带走一个又一个春秋冬夏。在岁月中沉淀的,是游子对家乡愈发深厚的念想。

  躬行践履求真理

  四千精神系心中

  1999年,南京大学博士毕业的金章东进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工作,成为该所的第一位博士后。在“中国大陆环境科学钻探工程”第一钻云南省鹤庆盆地,金章东利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首先提出将原本应用于风化壳、黄土风化研究的Rb/Sr比值,创新性地应用于湖泊沉积研究。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并入选2011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三十载科研之路,金章东的足迹早已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第一次住帐篷,是在新疆鄯善的戈壁滩上,我住了整整两个月;在青海湖科考时,我一周被晒脱皮两次,船只差点被巨浪掀翻。”谈起野外考察的时光,金章东记忆犹新,“虽然条件艰苦,但我甘之如饴。”

  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四千精神”所形容的,也是金章东的切身体会。“每每遇到困难,我就会想起我们浙商的‘四千精神’,就会想到永康,这是骨子里不可磨灭的一股韧劲,支撑着我爬坡过坎。”

  剑桥求索育新人

  慎思笃行以致用

  为了开拓眼界,金章东曾以英国皇家学会访问学者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导师不直接指定研究方向,而是让我自己通过野外考察、阅读文献和资料提出研究方案。”这种理念和方法深刻地影响了金章东。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助力下,金章东拥有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和实验室。目前正在重组的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一面旗帜。金章东说:“作为实验室主任,我要做的不止是提升自己的研究团队,更应该为我国黄土科学和第四纪学科的发展培养更多人才,推动相关领域取得长足进步。”

  实践检验真理,格物方能致知。十多年来,金章东带领的研究团队一直在青海湖、黄河中游和汶川震区等地开展长期连续的环境变化监测工作。有关汶川地震与环境效应的研究成果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Geology等期刊和杂志上,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的有关单一构造事件对地表环境过程影响的系统性研究。

  寸心盼得双全法

  一方水土寄乡愁

  “经济社会要高质量发展,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更需密切关注。”金章东希望永康能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勿走部分国家和地区“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金章东建议,要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单一治理模式转变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包括我在内的科研学者,会积极建言献策,为家乡在源头治理、生物修复等方面提供帮助。”金章东认为,只有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动全民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理念,久久为功,方能行以致远。

  “无论走得多远,永康永远是我心之所向。我会尽我所学、所能,去寻找‘双全之法’,守护这片养育我的水土。同时,也希望家乡在阔步迈向世界五金之都的路上,青山沃土环绕,碧水蓝天相伴。”言末,金章东送上了自己的祝愿。

  融媒记者 陈馨泽 田佳琪 李智耿 牛晨光

  Y

  永康博士乡贤风采


永康日报 时政·要闻 00002 金章东:探寻地球化学的未知奥秘 2023-04-18 永康日报2023-04-1800012;永康日报2023-04-1800014;永康日报2023-04-1800015;永康日报2023-04-1800013;永康日报2023-04-1800016;永康日报2023-04-1800017 2 2023年04月18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