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开“警源治理”非警务事项处置新模式
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我市推开“警源治理”非警务事项处置新模式
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本报讯(融媒记者 童英晓) 日前,前仓镇非警务处置小组接到一个警情电话。接警后,网格员周岩良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原来,一防盗门销售商与工人发生了纠纷。周岩良将双方带回前仓镇社会治理中心调解室。经过工作人员耐心调解,双方握手言和。
今年以来,前仓镇以警源、诉源、访源“三源共治”专项行动为抓手,制定了非警务事项处置实施方案,成立了镇社会治理工作专班,实行“值班领导+队伍轮值+镇值班组”全天候坐班制度,全面提升非警务事项处置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该镇还充分调动网格员力量,组建了非警务事项处置队伍,切实提升治理实效。截至目前,前仓镇非警务类事项接警32起,现场成功处置31起,流转1项,非警务事项处置率100%,警情同比下降17.95%。
前仓镇是我市推行“警源治理”非警务事项处置新模式的一个缩影。自去年12月我市被确定“政务双向分流”全省试点县市以来,各镇(街道、区)根据实际情况,有序推进“政务双向分流”工作。比如,古山镇充分发挥网格员基层治理“红色细胞”的作用,选优配强了79个网格293个微网格协同共治力量,由各村党支部书记任网格长,强化源头纠纷化解,实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化解,切实把好“警源治理”事前关口。
为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和跨部门跨领域执法,我市建立了权责清晰、运转高效、多跨协调、联勤到位、保障有力的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同时,我市立足市场主体多、民营企业多的实际,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微中心建设,倡导“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试点企业警情同比下降74.2%、工伤事故同比下降30.6%、生产效率同比提升20%。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4月底前50%的规上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内部管理复杂型企业都将建立社会治理微中心,5底前实现100%全覆盖。
我市还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中心指挥中枢功能,加强平台运行及交办事项办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第一时间接收、第一时间流动、第一时间反馈,实现“受理、执行、督办、考核”闭环治理机制,为全省110、12345和社会治理中心的高效互联互通工作作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