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时政·要闻

深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助力绿色转型发展

杜欢政:研究循环经济 实现变废为宝

  深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助力绿色转型发展

  杜欢政:研究循环经济 实现变废为宝

  【个人名片】

  杜欢政,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浙江)院长。兼任国家发展循环经济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银行环境治理与循环经济专家、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循环经济分会副主任等。曾获十余项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这款循环包装箱采用的是折叠结构,无需胶带,用魔术贴粘合即可,最多可循环使用50次。相较于一次性快递箱,它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日前,杜欢政向记者展示其研发的循环包装箱。从1986年开始研究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到如今研究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杜欢政在循环经济领域不断探索,不断奋斗。

  废物利用引领绿色转型

  1980年,杜欢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就读统计学专业。毕业后,杜欢政进入冶金工业部直属高校,从事统计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一次废钢回收利用的研究中,杜欢政了解到,当时发达国家每年使用的钢铁近40%取材于废钢,而非铁矿石,这一数据令他大为惊讶。也正是从那时起,他一头扎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开启了研究之路。

  杜欢政在国内率先提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这一概念。2012年,杜欢政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他提出,我国应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工业文明社会转变为“合理生产、适度消费和循环利用”的生态文明社会。他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系统研究,推动了这一产业不断发展。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循环经济研究的专家之一,凭借在循环经济领域的贡献,杜欢政获得了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2019年全球循环经济奖——领导力奖”。

  心系家乡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名常年在循环经济领域开展理论探索、实践创新、产业应用的专家,杜欢政与家乡的交流从未间断。“永康这些年的变化很大,城乡面貌显著提升,传统产业也在转型升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杜欢政说。

  此前,杜欢政总结出把“回收游击队”转变成“正规军”的浙江永康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新模式,成为商务部的试点项目。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个法宝、二个阶段、三种模式、四项机制、五位一体”的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挖掘了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经济发展与资源循环利用密不可分。浙江循环经济和区域发展融合的核心,就是通过循环利用废弃物,完成工业化的社会转型,推动经济发展。”杜欢政说。

  如何推动永康经济可持续发展?杜欢政给出了建议:“永康可通过转变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打造变废为宝的绿色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杜欢政看来,绿色转型不仅是一个理念问题,更关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接近5万亿元。要实现永康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生态、循环、低碳、高效的绿色产业。在这个方面,我希望可以为家乡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杜欢政说。

  融媒记者 蒋中意 王佳涵 王昊 李学东

  Y

  永康博士乡贤风采


永康日报 时政·要闻 00002 杜欢政:研究循环经济 实现变废为宝 2023-04-14 永康日报2023-04-1400010;永康日报2023-04-1400012;永康日报2023-04-1400013;永康日报2023-04-1400011;永康日报2023-04-1400014;永康日报2023-04-1400015 2 2023年04月14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