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震波“把脉” 探索地球未知领域
杨英杰:永康工匠精神指引科研奋进路
用地震波“把脉” 探索地球未知领域
杨英杰:永康工匠精神指引科研奋进路
【个人名片】
杨英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美国布朗大学地球物理博士,南方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聘专家。主要从事地球内部结构成像研究。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曾荣获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未来研究学者称号、澳大利亚科学院安东海尔斯奖章、教育部长江讲席学者等。
Y
永康博士乡贤风采
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大楼里,有一个看起来十分普通的实验室。多年来,在这个并不起眼的实验室里,杨英杰和他的团队不断探寻地球内部的奥秘。28年来,杨英杰陆续在顶尖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原创科研成果,成为全球知名的地球物理学家。
科学追求 深耕不辍
“我研究的地震波与背景噪声,是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就好比人的身体出现不适时,需要用CT来查明病因。我用地震波来给地球内部‘把脉’,观察地球内部构造的运动规律。”日前,杨英杰用通俗的话语向记者解释了研究地震波与背景噪声的意义。
杨英杰与地球科学之间的缘分早在28年前就已经结下。1995年,18岁的杨英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这个小众专业可以满足我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可以让我更好地了解世界和地球之外的浩瀚太空。”从小酷爱数学和物理的杨英杰说。
大学毕业后,杨英杰得到了去美国布朗大学留学的机会。“布朗大学的设备和技术很先进。在那里,我不仅能接触到最先进的设备,还可以向国外顶尖科学家学习。”杨英杰说。
2006年,杨英杰拿到了布朗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然后,他又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开始为期3年的博士后工作。博士后工作结束后,杨英杰留校成为了一名副研究员。其间,他发表了多篇论文,离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越来越近。2010年,杨英杰获得了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教职工作,踏上了前往澳大利亚的新旅程。在澳期间,凭借出色的成就,杨英杰获得了副教授的终身教职。
教书育人 反哺家乡
作为一名全球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杨英杰不仅推动了地球内部构造研究的发展,更是地震波与背景噪声研究等领域的开拓者。2021年11月,杨英杰毅然放弃了澳大利亚终身教授职位回到祖国,出任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积极参与我国地球物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在南方科技大学做出有世界性影响的研究成果,培养出高水平的科研人才,这是杨英杰希望做到的事。“我们团队主要研究的是‘深地、深海、深空’计划中的‘深地’部分。目前,我们正参与构建中国大陆地下三维结构项目。”杨英杰说。
11年来,杨英杰培养了7位优秀博士研究生和3位博士后,他们都在一流的大学、研究所任教或深造。
回顾成长之路,杨英杰说:“感谢家乡对我的培养,永康人不怕吃苦、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滋养了我,指引我在科研路上不断奋进。”
虽已离家多年,杨英杰却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回国之后,家乡的学校邀请我去交流,我都会欣然参加。我觉得自己在培养本科以及研究生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希望以后能培养更多优秀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不仅为家乡建设助力,也为家乡培养更多高科技人才作出更多的贡献。” 杨英杰说。
融媒记者 程德胜 吕旭斌 吕晓婷 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