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吾心携吾长 回报吾故乡

胡伟武:为永康五金贡献“芯”力量

  吾心携吾长 回报吾故乡

  胡伟武:为永康五金贡献“芯”力量

  开栏语

  自古以来,行担文化铸就了永康人敢于走四方的精神。但无论他们走多远,家乡始终是他们最牵挂的地方。第二届永康博士乡贤大会即将召开,市融媒体中心采访小组兵分多路,前往北京、上海以及深圳、西安、杭州寻找永康博士和乡贤,聚焦他们的创业创新故事,感受他们的家乡情怀,汲取他们的精神力量。今起本报将推出“永康博士乡贤风采”栏目,带您走近在外的优秀博士乡贤,看永康儿女如何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勇毅前行,看他们如何在深情回望家乡中凝聚起新时代的“永康力量”。

  【个人名片】

  胡伟武,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工学博士,主持完成了龙芯1号、龙芯2号、龙芯3号系列处理器的研制,改写了我国信息产业无芯历史,曾荣获“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CCF王选奖”“全国五四青年奖章”“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第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等。

  Y

  永康博士乡贤风采

  提起胡伟武,这位“龙芯之父”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多年来,每一条关于他的消息总能牵动很多永康人的心。3月31日,市融媒体中心赴京采访组来到位于海淀区的龙芯产业园,近距离接触胡伟武,听他讲述与家乡难以割舍的情感,感受他根植内心的家国情怀,以及他回报家乡的赤子之情。

  离开永康老家

  年轻小伙成长为“龙芯之父”

  见到胡伟武时,他衣着简洁,戴着眼镜,头发灰白。见到家乡人来了,胡伟武露出了亲切的笑容。

  1986年9月,胡伟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那时,谁也不知道,这位来自浙中小城的年轻人将会和国家信息产业发展产生紧密的联系。

  毕业那年,成绩优异的胡伟武被保送到中科院计算所直接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2月,胡伟武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这篇论文还入选了当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计算机开始大规模普及。虽然当时国内已经出现了一批计算机生产企业,但最关键的CPU(中央处理器)全部依赖进口。当时有一部分人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胡伟武就是其中之一。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为国家造芯。

  2002年8月10日凌晨6时8分,中科院计算所北楼105室,第一台安装了“龙芯1号”CPU的计算机启动,意味着中国人结束了依靠进口CPU制造计算机的历史。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胡伟武不禁泪流满面。

  从永康小伙到“龙芯之父”,胡伟武用了16年。当初的年轻小伙,此时也长出了几丝华发。但胡伟武为国造芯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这个过程中,鲜有人知的是,永康基因对胡伟武的影响一直没有减少过。

  传承永康基因

  带着龙芯到市场闯荡

  在这次采访中,胡伟武与记者聊了很多关于家乡文化的内容。

  在胡伟武看来,陈亮“义利并举”的事功学说为永康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底蕴,也为世世代代的永康儿女培养了勤奋务实的品质。

  “陈亮反对把义和利对立起来,而是推崇义利并举,以义为先。”胡伟武坦言,刻在骨子里的永康基因深刻影响了他与龙芯的发展轨迹。

  (下转2版)


永康日报 要闻 00001 胡伟武:为永康五金贡献“芯”力量 2023-04-04 永康日报2023-04-0400016;永康日报2023-04-0400015;永康日报2023-04-0400014;永康日报2023-04-0400018;永康日报2023-04-0400019;永康日报2023-04-0400020;永康日报2023-04-0400021;永康日报2023-04-0400017 2 2023年04月04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