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政·专版

为迷途未成年人“掌灯”

——记石柱镇社工站社工翁瑜洁

  为迷途未成年人“掌灯”

  ——记石柱镇社工站社工翁瑜洁

  翁瑜洁清楚地记得那一天,今年春节假期刚结束,石柱镇社工站突然接到居民求助,称孩子不愿意上学,希望社工帮忙开导。这个父母口中的“问题少年”阿文(化名)长相斯文,全程戴着耳机听歌,不愿和任何人沟通。

  阿文今年16岁,正在上高一,厌学情况已持续大半年。父母透露,阿文的厌学情绪源于中考后在选择学校时没有遵循本人意愿,以致他对现在的校园生活充满抗拒。经过短暂接触,翁瑜洁初步判断阿文的厌学情绪可能与学校氛围有关,就联系其班主任了解情况。

  “阿文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在学校独来独往,老师建议阿文休学。我觉得旁人的不关注、不关心,很可能是让他抗拒上学的原因之一。”翁瑜洁觉得,只有温暖的阳光,才能融化阿文冰封的内心。

  之后的一段日子,阿文暂时留在社工站,或帮忙整理内务、文件,或跟着社工入户走访。在服务过程中,翁瑜洁欣喜地发现,阿文主动把耳机摘了下来,跟在身后认真做着笔记,格外用心地投入这份志愿工作中。

  “有了这段经历,阿文的自我认同感增强,消极情绪也缓解了。我们鼓励他学好本领,以后也能加入社工行列,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摸清阿文的真实想法及需求后,翁瑜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寻找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为其提供心理疏导,另一方面制定帮教方案,了解转学的流程,帮助其尽快回归校园。

  与此同时,翁瑜洁还当起阿文的家庭指导师,时不时邀请阿文父母到社工站唠家常,希望缓和这家人关系紧张的现状。她了解到,阿文的父亲长期忙于工作,疏于关心,母亲只顾着操持家务,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父母管教方式不当,也导致阿文对家庭心存芥蒂。“阿文不善言辞、内心敏感,你们家长应该转变教育方式。”翁瑜洁细心指导,推动阿文父母反思、改变。

  “培育孩子就像养花,需要家长适时适量地浇水、施肥、补光。不同品种花卉有不同花期,我们要做的,是用心浇灌、静待花开。”翁瑜洁意识到: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指导而非主导。所以,服务未成年人过程中要增强当事人的认同感,为其赋能,提升家长的教育意愿、教育观念、教育能力,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发展。

  翁瑜洁(右)和阿文一起入户走访


永康日报 时政·专版 00004 为迷途未成年人“掌灯” 2023-04-04 永康日报2023-04-0400006;永康日报2023-04-0400007;永康日报2023-04-0400008;永康日报2023-04-0400009 2 2023年04月04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