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丝线绕指柔 一双巧手传非遗
“汉服姐妹”乐当簪娘缠花绽梦
![]() |
![]() |
![]() |
![]() |
![]() |
万千丝线绕指柔 一双巧手传非遗
“汉服姐妹”乐当簪娘缠花绽梦
随着国潮的兴起,在大街小巷,我们时常能看见年轻人身着汉服、面化汉妆、头戴汉饰,汉文化元素已然成为新风尚。汉服热也催生一些新兴职业,簪娘便是其一。顾名思义,簪娘就是擅长做发簪的姑娘,她们以缠花、绒花、点翠等工艺制作簪花配饰,为汉服妆造来锦上添花。在我市,就有这么两位擅长缠花的“簪娘姐妹”——罗静和陈静,在她们的巧手下,普普通通的彩色丝线能缠绕成各种花样的配饰工艺品。3月21日,记者走进姐妹俩的工作室,切身感受了一把缠花世界的五彩缤纷。
缘起汉服
入坑缠花成簪娘
陈静出生于1999年,罗静则是“00后”,因为都喜欢汉服,曾在同一家摄像馆共事,异姓同名的两人一见如故成了闺蜜。虽然职业都是化妆师,兴趣爱好也相仿,但两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陈静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对她来说,每天给自己搭配一套漂亮的汉服,再光鲜靓丽地出门是最开心的事情。而罗静则文静腼腆,她说:“以前,我都不敢穿着汉服出门,觉得一个人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怪尴尬的,但认识陈静以后,就可以两个人一起穿了。”
对于汉服,很多人应该是一知半解,记者也不例外,便向两位资深爱好者请教起来。这让陈静来了劲头,她对着一柜子珍藏的宝贝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不同朝代汉服区别很大。这种叫马面裙,是明代的爆款服装,它由四个裙门重合而成,穿着起来美丽的同时还灵活不束缚。这件是齐腰襦裙,之前大火的《梦华录》里的汉服就是这类样式……”说罢,陈静还犯起了化妆师职业病,热情地要帮记者穿搭一番。精致素雅的汉服,巧手随意缠绕出的发型,再配上陈静自制的琉璃缠花发簪,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让从未如此装扮过的记者也瞬间折服于汉服之美。
“入坑6年,汉服起码买了60多套,贵的一套动辄上千元,真是掏空了我的钱包。有了好看的衣服,没有合宜的头饰相配,便觉得美中不足,就想着购买发簪,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去年,我就想着发簪配饰是不是能自己学着做一做。”陈静先是从最简单的琉璃发簪开始学起,后来她又动手挑战起了缠花。
网上找来教学视频,购入卡纸、铁丝、丝线,不断地尝试和学习后,陈静逐渐摸出了点门路,首先成为汉服“簪娘”中的一员。而后又当起了“师傅”,把小姐妹罗静也拉入坑,两人亦师亦友共同开启了缠花学习探索之路。
刚开始“一看就会,一做就废”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网上缠花教学视频千千万,手法和技巧讲解都很细致,但要做到丝随手动,游刃有余,还是得靠勤学苦练。“刚开始跟着视频学的时候,真的是‘一看就会,一做就废’,怎么都绕不好,不是留白就是重叠。做出的成品惨不忍睹不说,手还练到抽筋,肌肉酸痛也得忍着继续练,不然刚练出点手感,一停手又生了。”那段酸爽的时光,罗静至今记忆深刻。为了缠花,两位小姑娘细嫩的手都起了老茧,大拇指的指甲盖也是严重变形。她们打趣自己现在皮糙肉厚,有了“盔甲”便能沉浸创作,不再担心被丝线磨出水泡,纸板会硌手了。
不论做什么花型,缠花的要点就是要一鼓作气。每一个部件从开始绕线就不能停,不然一旦滑线便前功尽弃,得从头再来了。陈静一边介绍着缠花基本技法,一边手上不停地缠绕起玫瑰花瓣,可哪怕是她已经如此熟练的情况下,一小瓣花瓣也需耗时3分多钟。其间,陈静必须全程保持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紧捏住丝线起头处,而完成一朵玫瑰花制作需要如此反复绕出十几瓣花瓣部件。
“我现在制作的玫瑰花还是相对简单的,因为花瓣形状比较规整,弧度变化不大。制作菊花那才叫费神呢,不仅花瓣数量多,而且一做就得30瓣花瓣连着不能断开,起码得个把小时不能松手。”罗静拿起一旁的牡丹花成品发簪继续介绍道,像牡丹花制作最难的其实是它的叶子,因为叶片成锯齿状,一上一下的形态起伏变化需要反复起线,一部分丝线会交叠缠绕,要想重叠部分平整美观就非常考验手头功夫。
缠花要想做得栩栩如生还要会观察、勤思考。卡纸的剪裁、铁丝的弯折、丝线的走向等稍有变化,成品都大相径庭。为了让作品更逼真灵动,具有生命力,陈静和罗静会找来网上的优秀作品观摩学习,会多去观察生活中鲜花的形态,反复雕琢不同丝线材质特性和色彩搭配,从而形成一套自己的缠花制作风格。
穿着汉服带上缠花打卡古镇
因为缠花,真正体会到喜欢的事情是干不腻的。两人平时都上班,下班就窝在一起做缠花。有时候,从早到晚能无言静坐上十四五个小时,顾不上吃饭也不觉得累,只觉得享受于每一根丝线的起和落。现在,两人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缠花作品已经有上百个。
为了缠花,这对闺蜜可谓倾尽家底。在不足5平方米的小工作室内,置物架、收纳柜、操作台置办齐全,珍珠、丝线、琉璃、木簪、卡纸等各式材料更是应有尽有,仅丝线就有几十种颜色。更令人意外的是,为了腾挪出空间做个缠花工作室,陈静还特意搬了新家。“我买了个相机学摄影,罗静去学短视频制作。我们有空就去参加一些活动和夜市摆摊,然后把作品照片和摆摊日常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和小红书。”陈静介绍,现在她们的作品开始慢慢“出圈”,受到很多人喜爱,找她们私人定制的越来越多,也因此结识到很多喜欢汉服和缠花的朋友。
对于热爱的缠花,两个小姑娘有自己的坚持。陈静说:“陆续有商家来找我们谈合作,想要售卖我们的作品,但都被我们拒绝了。一方面,我们现在的手艺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只想专注于当下,坚持传承非遗老手艺的初心,如果有时间也想再学习一下绒花技艺;另一方面,我们更希望自己作品的文化价值能大于商业价值,让更多人可以通过缠花从而了解和喜欢汉文化。”
一步一脚印的执着是因为有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当下的小目标是攒钱和旅行,穿着汉服、带上缠花打卡每一个古镇,让更多年轻人感受这些传统手作的魅力。我们先后去过乌镇、西塘和横店,下一站想去更远的地方。”当记者问及两人的大目标时,陈静和罗静相视一笑,异口同声地说,“开店。”在一个古韵十足的城市,店里会有许多漂亮的汉服和缠花饰品,两人自己充当摄影师和化妆师,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穿越”千年,重现国风汉韵之美。
融媒记者 李梦楚
融媒见习记者 胡莹璐
罗静(左)、陈静(右)在制作簪花配饰
③
④
②
①
①②③④姐妹俩制作的各类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