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胡公文化

打造胡公式干部 致力为民造福

胡公精神何以能穿越千年历久弥新

  打造胡公式干部 致力为民造福

  胡公精神何以能穿越千年历久弥新

  □胡亦 雨晨

  胡公精神6句话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德操守;

  秉正崇善、天下己任的家国情怀;

  果敢重义、勇于开拓的创新品格;

  实干笃行、实功兴邦的使命担当;

  勤廉齐家、胸怀坦荡的守正风范;

  与时俱进、永续辉煌的时代特性。

  党的二十大指明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向。毛泽东主席曾教导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的党员、干部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2023年新年伊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时隔七年后再次刊发北宋名臣胡则专题——《胡则: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透过《胡则》专题,时光回溯到20年前。2003年6月1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视察永康,他在方岩胡公祠广场镌刻着毛主席赞评胡公语录的照壁前深情地说:“在宁德当地委书记的时候,我提出来的号召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它作为座右铭。”

  毛主席、习总书记所赞评的胡公,名胡则,字子正,浙江永康人,生活于北宋初年。他家境贫寒,勤耕苦读,27岁荣登金榜,是正史立传的第一位永康人。胡则三朝历政、十握州纲、六持使节、两任计相、功国利民。

  胡则享年77岁,去世后赐葬杭州西湖龙井源。范仲淹作墓志铭,称其“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预言其“百年之为兮千载后”。胡则受到历朝封赏,天下有胡公庙宇三千,百姓尊称他为“胡公大帝”。若“香火”可折算“流量”,胡公定是不折不扣的现象级“流量王”。

  胡公到底是谁?胡公精神何以能穿越千年历久弥新?

  (一)

  胡公富有守正风范,是“勤廉齐家、胸怀坦荡”的带头人。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县委大院》主人公说,“只要你干的一件事能被老百姓记住,那就不容易了”,而胡公让百姓记住的事何止一件两件!

  宋明道元年(1032年),年已七十的胡公出任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当年江南大旱,赤地连绵。胡公上奏:永免江南十四州身丁钱。不少朝臣攻讦他只顾百姓的粮袋,不管朝廷的钱袋。

  胡公毫不动摇,详述民众之困苦,尽诉丁钱之积弊。宋仁宗为三朝元老胡公的忠君爱民情怀所动,下旨永远免除衢婺两州丁钱。衢婺百姓喜大普奔。

  更早些的宋天圣三年(1025年),胡公刚出任福州知州,朝廷拟将福州的庄田提高租米。他体察民情,查明事实,上奏劝阻。朝廷同意不加租,后来又打算将庄田收回变卖,定价又高,百姓激愤。胡公再次上奏,建议降低田值,可他的奏章石沉大海。

  胡公第三次上奏,部下力劝。胡公知道,坚持上奏会触怒朝廷,但是他更清楚,庄田是众多佃农养家糊口的支柱。在百姓命运与个人前途面前,胡公毅然选择了前者。“百姓疾苦,刺史当言之;而弗从,刺史可废矣!”他手拿乌纱帽,为民请命。

  胡公舍官身保庄田之举,终引起朝廷重视。朝廷下旨其值减半,宽限三年。三年后又予全免。

  胡公为官47年(其中在地方履职42年、在朝廷履职5年),他走南闯北,始终不忘本色、洁身自好。每到一地,都是“一心为民来,两袖清风去”。胡公还与胞弟胡赈始创了以“正人君子,淡泊明志;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先忧后乐,鞠躬尽瘁”等为内涵的胡氏家训家风。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胡公文化的精髓,也是天下百姓对历代官员最基本、最朴素、最重要的官德期盼。

  而为民造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主线,与老百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据不完全统计,习近平同志涉及“胡公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讲话、指示、文章先后共有20多次。

  (二)

  胡公富有创新品格,是“果敢重义、勇于开拓”的先行人。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一千古官训永不过时,但知易行难,绝非轻轻松松能实现,常常前方有阻力,上方有压力,动辄有风险。

  宋天圣八年(1030年),68岁的胡公迎来了仕途上最辉煌的时期——他由河北都转运使升为给事中、权三司使。三司使,又称计相,是宋代主管全国财政经济的最高长官。

  山西的解州,是北宋重要的食盐产地,也是重要的财政来源。当时,解州盐池的盐堆积成山,而百姓却无盐可食。

  如何解决盐荒?胡公经察访,提出“盐制改官卖为商销”。然而,在当时重农抑商的社会环境下,这个提议引起了朝中官员的极力反对,认为有辱圣人治国之道,更有人攻讦他是官商勾结。

  胡公深知官盐官销,实施多年,利益错综复杂,自己又深受丁党之累,一有不慎,就会授人以柄;况且,胡公已经68岁,正常情况下再过两年就退休了,是不是还值得领衔改革?

  事实是——胡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义无反顾,与盛度、王随一起,再奏《通商五利之法》,言之有据、切中时弊。宋仁宗准奏,新盐政施行。有市场竞争,盐的价格降了,质量好了,买卖顺了,百姓乡亲得益了。而胡公却因改革得罪权贵,一年后从计相贬为知州。

  盐法改革,是宋仁宗支持、胡公主导的北宋立国以来的第一次经济改革。它冲破了传统观念,使商业得到重视与发展,也启蒙影响了宋代后来的系列改革与文化理念。

  胡公为何如此坚韧坚硬坚持?因为他深知百姓“丁钱永免无拘束,苗米常宜有限收”的殷切期待,清楚“鱼龙与百姓孰重,茭菱与稻粱孰要”的不二选择。革故鼎新、为民造福,成为他一生不懈的自觉行动。

  (三)

  胡公富有家国情怀,是“秉正崇善、天下己任”的同道人。

  为国为民愈挫愈奋、一腔孤勇,并非胡公的唯一标签;眼界开阔、秉正崇善、智勇双全,只图利国利民,也是胡公的禀赋。

  宋天禧三年(1019年),胡公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有一艘外国商船在海南遇险,向宋朝官府求救。

  胡公即命琼州府贷钱三百万给外商,但遭到不少官员劝阻,认为外商语言不通,船又没有根,不能冒险。胡公说:人有难,要相帮。外商向大宋求救,如置之不理,岂是大国应有的风度!再说开拓海路,通商四方,利华益邦。

  胡公毅然自己担保,救援外商。后外商回来,返还借贷十倍——三千万!宋真宗表彰胡公胸襟广阔、敢于担当、睦邻怀远、为国争光。

  当年,习近平同志在永康方岩胡公祠的“睦邻怀远”壁画前指示说:“我们也要像胡公‘睦邻怀远’那样招商引资,加强对外合作。”

  (四)

  胡公富有使命担当,是“实干笃行、实功兴邦”的开路人。

  举世关注的卡塔尔世界杯跌宕起伏的剧情告诉我们,江湖永远不是一个人的,都有山高水低时。而身居庙堂之上,只有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时代才会为你留下鲜明标记。

  胡公在两浙曾主政睦州、温州,并两任杭州知州。他始终秉承以民为本,坚持务实笃行。

  宋天圣四年(1026年),胡公任右谏议大夫、首知杭州。当时,钱塘水患肆虐,百姓流离失所。胡公一上任,即带幕僚和工匠勘察钱塘江,发布的第一道知州令,即修建钱塘堤防。

  水患变成水利,得到了民众拥护,也为后来的另一位杭州知州苏东坡治理西湖打下了基础,才有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美景。杭州百姓称胡公为神,在西湖龙井为他建了生祠。

  (五)

  胡公精神富有“与时俱进、永续辉煌”的时代特性。

  天地间有杆秤,秤之砣乃百姓。正因为有了胡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与担当,才有了后世百姓所敬仰的“胡公大帝”。

  胡公文化生命力蓬勃、凝聚力强大、发展力深远,其源泉在于胡公始终不忘夙夜奉公的初心、为国分忧的使命、勤廉有为的担当、务实笃行的品性。

  党的二十大召开前一天,习近平同志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坚持人民至上》。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早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高频词。

  珍惜民力,为民办事真心实意、躬身而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绝不半途而废、虚言搪塞、装样子划水。胡公树立了榜样,也提供了镜鉴。胡公精神犹如甘泉清风,源远流长。

  胡公: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十岁上方岩 励志敬胡公”活动

  婺剧《胡公》之《盐榷风云》剧照

  永康方岩胡公祠

  杭州龙井胡公馆

  胡公履职路线图

  胡公故事:睦邻怀远

  胡公故事:奏免丁钱

  胡公文化   总第112期   主办:胡公文化研究会 胡公书院   主编:胡联章   支持:古山镇党委政府


永康日报 胡公文化 00009 胡公精神何以能穿越千年历久弥新 2023-02-20 永康日报2023-02-2000006;永康日报2023-02-2000008;永康日报2023-02-2000007;永康日报2023-02-2000009;永康日报2023-02-2000010;永康日报2023-02-2000011;永康日报2023-02-2000012;永康日报2023-02-2000013;永康日报2023-02-2000014;永康日报2023-02-2000015;永康日报2023-02-2000016;永康日报2023-02-2000017;永康日报2023-02-2000019;永康日报2023-02-2000020;永康日报2023-02-2000023;永康日报2023-02-2000018;永康日报2023-02-2000021;永康日报2023-02-2000022;永康日报2023-02-2000024;永康日报2023-02-2000025 2 2023年02月20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