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花样多 最美是团圆
![]() |
![]() |
![]() |
![]() |
度假花样多 最美是团圆
茶话会集思广益
“新年快乐,祝大家新的一年身体健康,顺顺利利。”1月23日中午,楼美红正和家人们吃团圆饭,感慨一年的收获,诉说新年的期盼。过去三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楼美红将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重任扛在肩,坚守岗位,奔走在抗疫前线。尤其在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大,为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她每次都主动留守杭州抗疫,放弃回老家过年。
今年春节,楼美红终于可以回老家和家人团聚。正月初二,楼美红一家起了个大早,拎着大包小包精心挑选的杭州特产迫不及待地回老家见久违的家人们。“不用再面对冷冰冰的手机屏幕,今年的春节让我倍感温暖。”看着满满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和家人们亲切的脸庞,楼美红开心地笑了。
午饭后,楼美红还带着家人和周围邻居练起了八段锦。“两掌五指分开,腹前交叉,双腿伸直,两掌上托于胸前,内旋向上托起……”她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点,在她的细心指点下,大家一招一式比画得有模有样。
因久处抗疫前线,在楼美红看来,一个强健的身体是最重要的。前段时间家人们陆续感染新冠病毒,“阳康”后身体需恢复,因此,她特地回来教会大家练八段锦。“八段锦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胃肠等功能,是一项简单易学又能强身健体的运动。平时多练练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新的一年,我希望家人们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楼美红说。
家庭音乐会其乐融融
练八段锦强身健体
滑雪场一展身手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暖丽州万物荣。转眼间,我们迎来了兔年春节。与前几年相比,今年的新春佳节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我们的年味更浓了。
在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的大背景下,许多新老永康人备足了各种年货,踏上了或归家或返永之路。而等到大家都回到各自家乡后,春节的气氛逐渐弥漫开来:几年未见的家人、难得凑齐的朋友、互诉衷肠的夫妻……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一座座城市、一个个村庄变得无比的热闹、温馨,充满烟火气。
四代同堂:共话优良家风传承质朴匠心
1月22日,一场以“传承良好家风 共筑美好未来”为主题的“崇鲁居”家人新春茶话会在古山镇晏塘村举行。
“我们的父亲是我市有名的老木匠。他生前崇尚‘学艺先学做人’,并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传达了这个道理。今天,我们要向家族晚辈们讲述家风故事、重温长辈奋斗史,让他们明白家风对家庭和谐及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在退休老干部朱有抗的召集下,70多位从国内外各地返乡过年的家庭成员齐聚一堂,传承良好家风,共话美好未来。
作为家族里的大家长,朱有抗特意将家人召集在刚刚由老宅修建而成的“崇鲁居”。1950年,朱有抗的父亲朱崇鱼亲手打造了这所木结构的两层瓦房。去年,朱有抗和家人,以及朱崇鱼的徒弟们决定启动老宅修缮工作。经过9个月的紧张施工,于今年1月顺利竣工,老宅焕发青春。
朱有抗为老宅取名“崇鲁居”。“谈及木工的工匠精神,我们就会想到我国工匠大师鲁班。古人用大胆创新的工匠精神,推动社会进步。”朱有抗说,当前,永康五金开始走向世界,这份匠心精神在这个时代下依然受用。
家风是什么?朱有抗把家风概括为勤劳诚实、自立图强、知足感恩、崇德向善。他叮嘱在场的每位晚辈,不管从事任何岗位,都要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极致,还要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木匠只有工艺精才能打造出精品。作为一名教师,我的‘作品’就是学生。我希望把外公的精神铭记于心,通过我的教学模式,传给我的学生们。”家属胡红明说。
新永康人:返乡感受久违的老家年味
1月26日,在吉林市鸣山绿洲滑雪场,滑雪爱好者们早早排起了长队。新永康人程磊乐呵呵地抱着大宝二宝,和妻子一起留下了一张久违的亲子照。“这张照片,我等了2年。”程磊说。
程磊是吉林人,目前是市明珠学校的一名教师。一大包霉干菜、一只金华火腿、一大瓶永康特有的水果黄酒……腊月二十三,几年没回老家的程磊与妻子满载着永康“年味”,踏上了返乡之旅。
“我们好久没回家了,索性就开慢点,好好享受沿途风光。”往年30个小时的车程,今年,程磊花了近40个小时。见到路过的村庄家家户户粘贴着喜庆的剪纸,程磊夫妻二人直呼:“今年的年味格外浓。”
裹满芝麻酱、黏糊感十足的麻辣烫,东北煎粉、冷面、白雪肉肠、烧灯碗、黏豆包……除了滑雪,程磊带着妻儿行走在老家的大街小巷,感受久违的老家年味,这是自己儿时的味道,也让孩子们认识传统的家乡味。
说到吉林美景,自然少不了雾凇。程磊还专门带着妻儿前往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的雾凇岛,观赏“五星级雾凇景观”。尤其在清晨时分,寒雾消散,缀满枝头的凇花在朝阳照耀下折射出迷人的光彩。
“难得回来一趟,我要把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程磊说,等过完年带着妻儿回到永康,老家的一盘菜、一口饭、一次出游,又将是他们能够反复回味的珍贵记忆。
创业者:利用春节假期学习强化内核
春节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短暂放下工作,放松身心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对于孙晓丽来说,春节更多的意义在于行走、交流、思考和收获。
“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前仓镇大陈村网红景点猪栏咖啡墙上的这句话,是创始人孙晓丽创业的精神内核所在。从2016年创办主题精品民宿“铜院里”,到后来逐步打造了猪栏咖啡、芋见大陈营地等多个项目,经过多年的积累,孙晓丽和她的团队一直秉持“乡创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不断整合资源、开拓创新、寻求突破,打造出一条集农业、文化、旅游、供应为一体的农文旅产业链,推动乡村振兴、村民共富。
“我喜欢边走边和人沟通,从不同的人和物上获取不同的信息,汲取其中养分。”春节在孙晓丽眼中是一个学习吸收强化内核的黄金期,因此她的春节行程安排很满。在金华古子城,她欣赏城中各个商业店铺的陈设设计、外墙立面设计、色彩的运用等;大街上遇见做桂花糕的师傅,她驻足观看学习制作过程,想着能否引进大陈成为未来美食一条街的一员。
春节期间,孙晓丽借着乡贤们返乡探亲的契机,组织了多次茶话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碰撞思维火花。一到晚上,她会静下心来回顾总结当天的交流所得,探寻发展机遇。
“2023年,我想围绕整合大陈村现有的业态,通过开发新的旅游路线、创新营销方式等来打造大陈共同富裕生态圈,描绘更加绚丽的乡村振兴画卷。”她说。
医务工作者:一起练八段锦强身健体
融媒记者 应柳依 程明星 融媒见习记者 郑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