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两会特别报道

从一粒稻米中窥见世界稻作文明起源地

“稻源启明——上山文化考古特展”亮相市博物馆

  从一粒稻米中窥见世界稻作文明起源地

  “稻源启明——上山文化考古特展”亮相市博物馆

  2010年,考古学家在我市江南街道湖西村东南部发现湖西遗址,在遗址现场发现了大量的稻谷小穗轴,以及少量的炭化米,这是上山文化发现以来首次从遗址土壤中水(浮)洗丰富的稻谷遗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文化发现者蒋乐平曾说:“湖西遗址是迄今已经发现的上山文化遗址群中,有机质保存得最好的遗址,稻作遗存保存得天独厚,是探索稻作农业起源的难得遗址。”

  作为上山文化遗址第一批申遗遗址点,湖西遗址究竟有何特别的魅力?正在市博物馆展出的“稻源启明——上山文化考古特展”用文物给出了答案。

  驻足观展

  一粒炭化稻米讲述万年“稻”路

  万年上山,世界稻源。距今1.1万年至8500年的上山文化,是目前浙江乃至整个东南地区年代最早的考古学文化。

  走进市博物馆“稻源启明——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展厅,最先看到的是金黄色的稻穗。踏着先民们的脚印走进“远古中华第一村”,上山人耕耘土地、自给自足的幸福生活图景仿佛就在眼前。

  展厅中央,透明圆形容器中陈列着一粒粒炭化的稻米,不少前来观展的市民在此驻足。透过放大镜,可以看清它的样子。这些炭化稻米来自上山文化早期,距今已有上万年。一粒小小的稻米,串联着上古文明与现代文明。

  带有神秘的纹饰图案的陶器也是展厅的一大亮点。从朴拙的大口盆到精美的彩陶壶,展览清晰展示了上山文化不同时期陶器风格的演变。这些陶器伴随着上山人的物质生活,也烙印下上山人的精神世界。

  除了丰富的展品,展览还重现了上山先民们的生活场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在义乌桥头遗址复原示意中,可以看到先民们的房屋,而左侧的坑洞则是考古文物的出土地。

  据了解,此次展览由省文物局、市政府主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体局承办,为期三个月。展览分为“那一个脚印”“那一群人”“那一粒米”“那一缕炊烟”“那一抹彩红”“这一片土地”等六大主题章节,汇集了266件上山文化早、中、晚三期极具代表性的文物,包括最早的炭化稻米、陶器、定居村落遗迹等上山文化重要标志性遗存文物。

  其中,“这一片土地”主题章节详细介绍了我市庙山遗址、湖西遗址、长田遗址、太婆山遗址、长城里遗址、蓭山遗址,并集中展出了89件永康上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

  11件本土文物精品亮相国博

  “上山文化遗址是继良渚古城遗址之后的又一重要文化遗产,在研究中国东南地区文化发展史和稻作农业文明起源等一系列重大课题中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永康上山文化遗址数量较多,希望未来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罗汝鹏博士说。

  从2000年至今,浙江已经发现21处上山文化的遗存,更多前所未见的遗物浮出地表。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发现湖西遗址、长田遗址、庙山遗址等6处上山文化遗址,是上山文化遗址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其中,湖西遗址是动植物遗存,包括稻米遗存保存最好的遗址,该遗址于2010年5月发现,现存遗址面积1.8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上山文化晚期遗址。此外,湖西遗址还是彩陶首先发现地、最长环壕和双环壕发现地。

  2010年至2012年,市文广旅体局联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湖西遗址先后进行了三次试掘,在复原或能够辨别器形的陶器标本中,基本可分为大口盆、平底盘、双耳罐、敛口罐、圈足盘、尊形罐、曲沿釜等,纹饰有条带的彩陶、刻划纹、镂孔、拍印纹等,陶质以夹炭陶和泥质陶为主,也有夹砂陶。此外,还出土了石磨盘、石磨棒、石片、石核等文物。特别重要的是,发现了大量的稻谷小穗轴(稻谷小穗轴是目前判断野生稻还是栽培稻的最重要的依据),以及少量的炭化米,为稻作农业起源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近年来,市文广旅体局高标准推进《永康市上山文化遗址群总体保护规划》《湖西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湖西遗址等5处上山文化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基本探明了五处上山文化遗址的整体面貌、四至范围、核心区域构成等情况。2021年11月21日,“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其中,11件永康上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参展,向全世界彰显中华文明的悠久底蕴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市领导调研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工作

  长城里遗址考古发掘

  长田遗址考古发掘

  炭化稻米

  夹炭陶大口盆

  彩陶残片

  我市全力冲刺世界文化遗产“金名片”

  为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保护,统筹推进上山文化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22年5月13日,省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专班第一次工作例会在浦江县召开,浦江县、嵊州市、义乌市、永康市、龙游县和仙居县等浙江6个上山文化遗址分布所在县(市)举行联合申遗城市签约仪式,标志着上山文化遗址正式申遗迈出第一步。同年5月25日,市委办、市府办联合发文,高规格成立永康市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领导小组。

  联合申遗不仅加快了各地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也进一步完善了遗址保护和申报工作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目前,我市庙山遗址、湖西遗址、太婆山遗址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湖西遗址还被列为上山文化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系列遗址之一。

  2022年7月,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签订协议,拟用三年的时间,对我市上山文化遗址群发掘2000平方米,首个发掘地点即选在长恬村的长田遗址。此外,今年我市计划进一步对湖西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上山,一直在路上。“接下来,要加快挖掘上山文化,科学保护文化遗产,推进文化基因解码,提升‘文化润康’城市魅力。同时,组织诗词楹联学会、作协开展上山文化创作采风活动,组织开展上山文化进校园活动,不断提升上山文化的知名度,营造良好的保护和申遗氛围。”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接下来,市文广旅体局将联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其他上山文化遗址所在地的相关部门,继续夯实永康上山文化大遗址管理、保护与利用的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上山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宣传,以申遗为总目标,全力擦亮“万年上山”这张“金名片”,弘扬浙江优秀传统文化,为全省建设“重要窗口”增添文化色彩。

  融媒记者 王佳涵


永康日报 两会特别报道 00011 从一粒稻米中窥见世界稻作文明起源地 2023-01-18 永康日报2023-01-1800006;永康日报2023-01-1800008;永康日报2023-01-1800007;永康日报2023-01-1800009;永康日报2023-01-1800010;永康日报2023-01-1800013;永康日报2023-01-1800020;永康日报2023-01-1800022;永康日报2023-01-1800012;永康日报2023-01-1800015;永康日报2023-01-1800016;永康日报2023-01-1800017;永康日报2023-01-1800018;永康日报2023-01-1800019;永康日报2023-01-1800021;永康日报2023-01-1800023;永康日报2023-01-1800024;永康日报2023-01-1800025;永康日报2023-01-1800026;永康日报2023-01-1800027;永康日报2023-01-1800011;永康日报2023-01-1800014 2 2023年01月18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