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船
撑船
□丁耀民
我的撑船技巧是曾经作为艄公的姑夫传授的。当时,他身强力壮如《水浒传》中的李逵,日复一日艰辛地开辟出水域通道,方便人们出行。
每年的寒暑假,我们都要走十几华里的路到姑姑家玩耍。在家务农的她十分客气地拿出自家土产的食物,热情招待我们,而我们小孩的心早已飞向撑船的开心事了。
孩童时,我们懵懂地感受到姑夫撑船技术的熟练,天真地觉得这种体力活他都能拿得起,什么事情都会做,心里老佩服了。但自己人小力薄,不能撑起船,只能夏天边看边用双手、双脚玩玩水冲凉,冬天站在岸边或上船看着,而听得最多的是客人们对他的啧啧赞扬声和注意身体的吩咐声。
少年了,偶然能够跟着他学撑渡,刚开始只顾往一边用力,船不停地打转,不能前进也到不了对岸,急得我们不知如何是好。姑夫看在眼里,耐心教我们左边撑两下,右边也撑两下,用力平衡了,船才能向前进。不知不觉,我们掌握了技术,开始步入初学状态。他渐渐放手让我们掌控行船。听着他的指导,看着船的行进,觉得水都让路听从我们指挥。大家眺望乡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妙画境,船在我们的把舵下自然而然向两边渡口来回飞奔。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极其重要的成形时期,这个时候身如小老虎。依然在阳光下奔跑的我们,春节到姑姑家拜年吃了点心,健步来到渡口和姑夫换班。不惧寒风刺骨,将篙头轻轻点岸,船拖着一条滚动的银带,翩然游走。
现在可以让姑夫安心回家用餐,之前他要么带上冷饭菜在船边吃,要么在船上显眼位置标注“几点几分前到,请耐心等候”的提示语言,二十分钟之内快步回家囫囵吃完饭。如今,他尽可以回家美美吃上饭,这里有我们几个小辈自愿顶着。一会儿我来,过会儿小我一岁的堂弟来,再就是小我三岁的弟弟来,就好像跑接力赛,每个人来回一趟轮番撑船。
我们感觉自己真正地长大了,虽然体格没有姑夫强壮,但能够运用竹篙,在碧波荡漾的水上娴熟自如地撑船,为大人干上自己得心应手、有意义的事情,也是蛮有趣味的。
当时高中实行二年制,所以到农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我才能参加生产队举行的简陋成人礼,见证了自己的成长。自己已是农民身份,更会利用农闲时间和弟弟结伴去姑姑家,少不了到渡口体验撑渡。
这一天,酷暑骄阳。我走上船,身体站如钟,面向前方,抽出竹篙,从它的下部逐渐用力抓到上部,行船健步开启游动,左右来回,哪个地方用力,哪个地方放松,运用自如。放眼望去,好像看见大海一样心胸宽广,体会到“宰相肚里好撑船”,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的深刻含义,体验着劳动带来的快乐。
如今,年迈的姑夫已经不撑船了,他带着我们到渡口,叫后任者让我们过过瘾。在船上,他诉说自己在艰苦岁月养家糊口的不易,看着我们年轻人豪情满怀,不住地感动得热泪盈眶。木船快速离渡口而去,眺望岸上深翠的树林和平整的河堤,眼前的视野变得宽阔起来。我举起湿漉漉的竹篙,慢慢左右晃动,上面的水哗啦啦地洒落到河面上,形成一道亮丽的弧线。
“拢船不怕风波急,侬有竹篙知浅深。”顺水、逆水撑船行舟,已经是享受快乐的心气举动。兔年来临,想起一家人到姑姑家拜年的欢快热闹场面,想念勤劳的姑夫奋力挥篙撑船的精气神,想到氤氲水气上撑渡给我们带来的比同龄人多了点的悟性技巧,不知现在那里还有船可以撑吗?抑或已经造了桥,让行人车辆更便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