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政·专版

聚焦民生兜底线 数字赋能优服务

市人力社保局推动人社事业再谱新篇

  聚焦民生兜底线 数字赋能优服务

  市人力社保局推动人社事业再谱新篇

  今年以来,市人力社保局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疫情防控和人社业务“两手抓”,全力兜牢就业底线,高效落实社保政策,加快人才引育集聚,育好新时代五金工匠,巩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改革助力共富,通过不断夯实民生保障根基,为打造“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贡献力量。

  稳中求进兜牢底线

  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

  近年来,市人力社保局紧紧围绕“企业吸纳就业、创业大赛赋能、自主创业带动、东西部劳务协作、公益兜底安置、政策助企稳岗”六大工程,完善、落实稳定和扩大就业政策,全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依托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强化创业扶持力度,创业带动成效更加明显。建成高质量就业社区(村)40个、社区就业服务基地11家、就业创业示范工作站2家。发挥创业扶持政策效应,累计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个体工商户等群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4000万元,创业担保贷贴息98万元,进一步以创业带动就业。

  围绕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聚焦重点就业群体、行业企业组织开展各类创业大赛,形成优秀创业项目超50个,不断提升创新赋能实效。建立健全就业兜底安置工作机制,累计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1.7万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002人,完成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34人,补贴17.4万元。全方位为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搭建劳务输出平台,线上线下招聘转移就业,实现中西部脱贫人口在永就业2.78万人。落实企业各项补助政策,支持企业稳岗留工,共发放消费资金645.9万元,惠及13642人。

  织密助企纾困网络

  构建更健全完善社保体系

  “不需要提交申请材料,稳岗补贴直接到账,极大地方便了企业。”近日,我市一家公司负责人陈先生收到13万元稳岗返还资金已到账的信息,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为充分发挥失业保险援企稳岗作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市人力社保局首次推行“免申即享”经办服务新模式,实现企业全程“免申报、零材料、零跑腿”。据了解,2022年稳岗返还“免申即享”共筛选出14951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将返还金额4526.7万元,累计减征失业保险费约3080万元,缓缴社保费约727.7万元,拨付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5155.4万元,惠及14045家企业。

  “我领养老金已经10年了,越老越享福。”近日,东城街道的李先生乐呵呵地说。李先生今年70岁,2010年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今年1月,随着浙江省基础养老金调增,他一年可以领取基础养老金2560元,比最初的养老金多了1000多元。

  为了让更多参保居民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获得感、增强幸福感,市人力社保局紧紧围绕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民生工程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多措并举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民生工程。自2009年以来,我市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11年连涨,惠及7.5万余人次,同比增幅达11%。截至目前,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超49.3万人,符合领取条件的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100%。

  建设人才“对接站” 增强人才“吸附力”

  经济要得到高质量发展,最需要的是人才支撑。近年来,市人力社保局将企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作为人社领域重要任务、基础性工程来对待,不断提升引才聚才服务水平,积极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生态,以更高的标准服务人才,引导人才更快更好地融入与扎根本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如何不拘一格引育人才?市人力社保局用数据交出了满意的答案。该局创新搭建人才引进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人才为引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人才引领服务发展“1133”工程师培育计划和“金鹰”计划,组织开展“全市博士引才部署会”“助企开门红”“五金制造产业直播带岗线上招聘会”“才聚永康智汇赋能”等活动150余场,累计引进高校毕业生1387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549人,发放人才“购房券”及各类补贴350万元。

  与此同时,市人力社保局把“打造全省一流技师学院”作为新时代五金工匠培育工程的主攻方向,全力推进五金技师学院建设,通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育才,不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打造了五金工匠培养的“永康模式”。2022年5月,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成功入围全省10所一流技师学院创建单位,成为全省县(市、区)中唯一入选的技师学院,通过6年建设实现从技工学校到全省一流技师学院的快速蜕变。

  市人力社保局着力将“校企合作”打造成对接企业、汇聚人才的重要枢纽,立足我市企业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抢抓时机、靠前服务,打造人才“摆渡站”。目前,全市现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建成博士后工作站12家,建成浙工大永康工程师实训基地,组织各类企业工程师、职业经理人等培训班6期。同时,还建成人力资源产业园,建立高端人才引育、公共就业服务、信息数据、人力资源云四大平台,成功纳入省级专业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筹建园区。

  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能比武等活动,培训项目涉及家政服务、电子商务、五金技术等20余个工种。截至目前,累计培训2.68万人次,新增各类技术人才1753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942人,大幅超额完成省民生实事“浙派工匠”任务,还推选浙江工匠、八婺杰出工匠等省、市级高技能领军人才60余名。推动企业技能自主认定,全市纳入技能自主认定备案企业16家,涉及近百余个职业工种,评价人才2500人次。该局还积极参与“金蓝领”公寓建设,出台配套技能人才新政,首推3000多套精装小户型成品房“专供”技能人才,确保技能人才“买得到、买得起、住得好”,以安心安居撬动技能人才“集聚红利”。

  源头治理 让民安“薪”不忧“酬”

  “谢谢你们帮我们要回了拖欠几年的工资,终于可以安心回家过年了。”近日,几名外来务工人员在市人力社保局和市人民法院的共同努力下,讨回了拖欠已久的工资。

  市人力社保局注重将“防风险”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劳动关系调处机制更加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质效显著提升,欠薪案件实现“动态清零”,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实现了“双维护”。

  源头治理,让民安“薪”不忧“酬”。市人力社保局突出“抓源头、控过程、治末端”,大力推广省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应用,实现500万元以上在建工程、快递企业全部“线上”发薪,让用工单位“不能欠不想欠不敢欠”。全市累计处理各类欠薪线索超3400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超1.3亿元。创新“数字仲裁庭”“数字调解室”建设,实行“互联网+调解仲裁”模式,全市调解劳动人事争议2915件,调解成功率达98.5%。

  组织各镇(街道、区)开展“一月一村劳动用工大整治”“企业调解员培训班”等活动,进一步宣传劳动用工政策法规。目前,共开展培训40场,涉及企业2268家。

  数字化撬动人社领域改革 全面共享高效便捷服务

  “没想到在医院都能补换第三代社保卡,真的太方便了!”去年7月10日,患者吕先生在市一医办理第三代社保卡换卡业务,用身份证完成了从申请到领卡并激活的全流程智能化办理。我市因此成为金华首个医院端即可办理第三代社保卡的县级市。

  为推广第三代社保卡,市人力社保局携永康农商银行等金融单位,推广“社银合作”“网络化、零距离”的自助服务模式,在业务量大的网点,如大型综合医院等地配置自助制卡机;通过持续向村(社区)延伸社保卡“人社驿站”服务体系,打造社保卡15分钟服务圈,实现“现场一键制卡、当场即时领卡”全覆盖,累计办理第三代社保卡11万张。

  近年来,市人力社保局以数字化改革撬动人社领域改革,从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持续提升人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群众、企业提供更多更优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创新建立人力资源协同指数模型,指导出台《永康市人才购房实施细则》等人才新政,点对点帮助企业招用紧缺人才,通过“引育留用”精准服务助力五金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全面贯通4大省级应用,配合金华市人社局完成4项联动试点。同时,联合市五金技师学院,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系统建设,打造了“东迁西归”东西部协作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重点走访快递、物流、电商、外卖、网约车等新业态人员,组织新业态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750人次,完成宏伟供应链公司、韵达快递等6家新业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搭建户外劳动者驿站23个,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9408套,新增新业态工伤参保2011人。

  融媒记者 吕晓婷

  重温入党誓词

  录制“社保热点答疑”视频

  五金技师学院与人力资源产业园

  合作共建全省一流技师学院


永康日报 时政·专版 00004 聚焦民生兜底线 数字赋能优服务 2023-01-11 永康日报2023-01-1100006;永康日报2023-01-1100007;永康日报2023-01-1100011;永康日报2023-01-1100012;永康日报2023-01-1100017;永康日报2023-01-1100018;永康日报2023-01-1100015;永康日报2023-01-1100016;永康日报2023-01-1100019;永康日报2023-01-1100020;永康日报2023-01-1100021;永康日报2023-01-1100022;8139579;永康日报2023-01-1100014;永康日报2023-01-1100008;永康日报2023-01-1100009;永康日报2023-01-1100010;永康日报2023-01-1100013 2 2023年01月11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