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条块力量 打通“神经末梢”
花街镇创新网格智治模式
![]() |
![]() |
![]() |
![]() |
统筹条块力量 打通“神经末梢”
花街镇创新网格智治模式
生态宜居、政务通畅、乡风文明……如今,一幅平安和谐的智治图景正在花街镇徐徐展开。近年来,花街镇不断探索数字化基层治理新模式,积极运用网格解好基层治理“方程式”,打造新时代基层智治新样板,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为全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网格员开展入户排查工作
▲
▼
巡护员开展山林巡护工作
网格员培训现场
▲
综合信息指挥室智能大屏
▼
“四平台”整合
智治条块力量
“有很多货物撒落在330国道往金华方向的绿地生态园前公路上,占用了一部分车道。”近日,花街镇渎溪村第二网格网格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交通安全隐患,随即通过“掌上基层”移动终端上报,系统将信息流转至网格长。不到两分钟,网格长上报给综合信息指挥室,综合信息指挥室研判后立即联系相关部门予以处理。整个过程高效有序。
这是花街镇深化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是花街镇推进全域智治的一部分。
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基层治理体系,关键在于健全整体联动的协同机制。
据悉,作为“141”体系的一大版块,“基层治理四平台”系统由“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这4个功能性平台组合而成,通过强化纵向、横向协调统筹和平台内外力量整合,实现业务多跨协同、高效办理。日常工作由各平台承担,复杂工作平台间统筹,跨平台、跨层级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实行专班攻坚,缓解了基层治理中基础数据乱、指挥层级多、处置力量散等难点痛点。
今年,花街镇作为基层智治金华市混合型试点乡镇,先行先试、探路领跑,统筹条块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全力推动“141”体系迭代升级。
据介绍,第一个“1”即社会治理中心,对应乡镇层级就是综合信息指挥室。记者走进花街镇综合信息指挥室时,只见蓝色大屏幕上的数据实时刷新,全域关键指标一目了然。“4”即“基层治理四平台”,自上线以来,花街镇“基层治理四平台”运转高效顺畅,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第二个“1”即基层网格,花街镇优化网格设置,延伸基层“触角”,不断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一张网”兜起大小民生事
在花街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梭在村头巷尾,承担着政策宣传、信息采集、治安巡查、隐患排查、便民服务、纠纷协调等工作职责,凝聚起网格合力。他们就是织密全镇基层治理“一张网”的花街镇网格团队。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如何破解治理难题,创新治理理念与思路,是基层智治抛出的课题,也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关键所在。围绕这一课题,花街镇将工作“触角”延伸到点,聚焦网格设置优化,将原先42个网格重新划分为82个,配齐配强网格员1035人,制定花街镇网格管理机制、花街镇专职网格员管理考核细则等制度,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基层治理底座进一步夯实。
同时,花街镇定期开展网格员培训,着力提升网格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如今,一支素质过硬、战斗力强、作风优良的网格尖兵正在花街镇大小民生事中发挥堡垒作用,合力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
不仅如此,花街镇还积极探索网格团队积分制,推行网格协商周,编制网格议事协商本,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改变“网格员在做、网格长在看”的局面,并打破村域边界,探索网格组团轮值,联合开展治安巡察、清村扫楼、交通劝导等活动,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21起,访源等同比下降20%以上,预计全年缩减开支12万元以上。
“网格员的巡查,确实解决了很多安全问题。”近段时间以来,花街镇不少村民切实感受到了网格优化带来的明显改变。花街镇密织“智慧网格”,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与获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治理模式在疫情防控、防汛防台等工作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检验。花街镇按照50户-80户作为应对突发紧急事件的最小作战单元,将网格细化为232个微网格,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颗粒度和精细度。网格重平时治理、微网格重战时服务。在战时,微网格员将履行冲锋员、战斗员、攻坚员职责,在突发灾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工作中,协助做好人员核查、管控和服务等工作。为进一步畅通作战体系,提高网格实战灵敏度,花街镇构建“镇级战时综合信息指挥室——村级战时指挥室——村级微网格运行体系”三级扁平化指挥机制和“镇-村-网格-微网格-包联户”5级网格工作塔群,出台《花街镇战时应急网格工作指引》《花街镇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预案》,激发微网格团队力量,确保战时统一指挥、指令一触即达。
“我们在每个网格都设立了党小组,建立了由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热心村民构成的战时微网格储备池,同时设立微网格积分指标体系,初步明确积分指标10项,餐饮、医疗、教育等各类优惠待遇6项。”花街镇党群办主任徐爽说,我市“9·30”疫情期间,花街镇微网格团队累计参与大规模核酸检测及清村扫楼工作4585人次,充分发挥了“铁脚板”作用。
“一盘棋”构建多元智治新格局
细数近几年小界岭村的变化,该村网格长满脸自豪。曾经的小界岭村矛盾频发、管理混乱,现在却是和谐有序、宜居宜业。旧貌换新颜的背后,离不开以数字化为抓手的精密智管。
小界岭村外来人口众多,这些新鲜血液在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治理难题。为此,花街镇创新外来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在小界岭村率先开展外来人口管理试点,构建全方位智慧治理物联网,增设智能门禁、智慧摄像头、智能充电桩等855套(个),实现外来人口即到即知、即到即管,同时通过与历史数据碰撞,逐步建立“花街外来人口管理预警模型”,实现重点楼栋、重点地区人员险情预判预警和精准管控。
每日一早,花街镇巡护员微信群就响个不停,联络员一桩桩记下,整理后分别向村里以及相关部门对接交办。如今,上下贯通的整体智治格局正在花街镇形成。
除了探索数字精密智管,花街镇靶向发力,在网格管理基础上推进乡村振兴大巡护一体化改革。通过整合资规、农林、水务、应急各部门的河(湖)长、林长、田长等10余支队伍及其部门巡护资金、资源,此前设置的上百个巡护岗位,如今只需要专职的13人,实现了巡护队伍的“一体化、专职化、专业化、年轻化”,可谓是“瘦身”“强体”两不误。这些巡护员担任着“生态哨兵”的角色,每日穿梭在山林、农田、乡村、水库,将其巡护过程中发现的信息及时上报给联络员,再由联络员将信息汇总通报给相关部门,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让山野间“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
目前,花街镇山水林田湖巡护率、问题跟踪率达到100%,问题主动发现报告数量提升4倍,各类风险隐患消除效率明显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得到有效加固。
融媒记者 应柳依
融媒见习记者 张曼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