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鹤高风更安仰 惟有山光今古同
应宝时“胡公诗文”选辑
![]() |
![]() |
![]() |
![]() |
![]() |
![]() |
琴鹤高风更安仰 惟有山光今古同
应宝时“胡公诗文”选辑
□胡亦 辑
应宝时(1821年-1890年),字敏斋、可帆,斋名射雕山馆,永康芝英人。历任知县、知州、知府、上海道台,官至江苏按察使兼署布政使,一品荣禄大夫,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中屈指可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官员之一。卒赠内阁学士,朝廷恩准在上海建“应公专祠”祭祀。著有《射雕词》,编有《同治上海县志》《直省释奠礼乐记》等。应宝时是胡公(胡则)母家的后裔,清丁丙在《龙井访胡侍郎墓记》中记载:“仿佛得胡公侍郎墓址所在,余因转告侍郎乡人应敏斋方伯。方伯远祖实侍郎之母家,闻之欣然愿往。”140多年前(清光绪年间),应宝时携乡贤在杭州老龙井重修胡公墓、重建胡公庙,并写下了不少关于胡公的诗文。现辑刊其中的“一联一诗三记”,拟从应宝时的文笔中展现与传播胡公文化,亦藉以致敬先贤应宝时。
光绪帝对应宝时的谕祭祭文
杭州老龙井胡公馆
应宝时画像
应宝时手迹
杭州老龙井胡公墓墓碑(清 应宝时重修)
杭州胡公墓联
墓对狮峰 来看石磴千寻 足与方岩增众望
祠当龙井 愿借清泉一勺 好为正史洗公冤
清 应宝时撰书
(胡公墓,在西湖龙井源村。公讳则,官杭守,晋侍郎,宋永康人,有德政,封佑顺侯)。
——民国 干人俊编《永康县志
新志稿》卷二《艺文楹联》
展胡佑顺侯墓
即事原韵诗
松生兄约同人至狮子峰落广福院之成,展胡佑顺侯墓,归憩龙井,用薛慰农九日集旃檀林即事原韵
井于何年名以龙?因事祈祷酬其庸。
翠华不临近百载,神物潜伏疑衰慵。
只余一泓清见底,上有密树交葱茏。
元丰诸贤政多暇,喜与方外相过从。
深入丛薄二三里,携袂并不憎蒿蓬。
月夜潮音合幽契,千载犹慕尘襟空。
吾乡顺佑守此郡,菟裘遂卜狮子峰。
庙在墓前求不得,落晖惨淡衔山红。
茶香桂馥碧无罅,纵有榱桷如何容?
年时展拜偕数子,牲醴草草惭无丰。
今来忽然视巍焕,陈设已具鼓磬钟。
方圆庵地亦重辟,谁与淮海争词锋?
琴鹤高风更安仰,惟有山光今古同。
我思昔贤发长慨,藐尔徙留七尺躬。
幸得主人盛饷客,酒怀乍与诗情融。
叮咛分手觅佳句,归来灯火荧城东。
(数子:张潄珊、胡月樵暨松生诸君。)
——清 丁午辑《龙井显应胡公墓录》
重建杭州龙井胡公庙碑记
光绪二年,余既得公墓,稍稍修葺,规制未备,心窃慊之。按《省志》,公庙在墓前。今遗址悉为土人种茶,无可辨识,不知何时土人于风篁岭腹建公庙为祈报之神。于是,后来访墓者,往往徘徊庙侧,惟见山石嵚崎,树木蒙翳,而终不能得墓之所在。曩昔之岁,绩溪胡君楠生馆于戚氏,杭张君潄珊以治先茔宿是乡,穷足力者累旬,乃获仿佛公墓。为之披荆斩棘,一抔仅存,而碑碣已杳不可得矣。适余与丁君松生以事至龙井,遂得瞻拜,为树一碣。丁君以为有墓无庙,公之子姓(孙)远在数百里外,不久恐仍湮没,相与循山而下,访宋广福庙院故址,即东坡、淮海与参寥、辨才游息处。我朝嘉庆僧顶明结茅其间,创为指云寺,寻亦废。其徒慧通云游,年老归就昭庆寺前僧寮小憩,谈次知僧固曾纳指云寺粮者,界址了然,土人无可争,始得以价售丁君,捐资为倡,余和之,俾里之人戚大成董其役,伐石运木。肇工于光绪八年十一月,至次年十月而成。前堂三楹,供公像;后五楹,从里人之请供佛,后奉宋四贤二开士栗主。作碧 障之,其前翼以两厢。左右各三楹,盖即《淮海集》中所载方圆庵故址也。左侧小屋为庖湢。所共糜钱五千五百五十千有奇。最后隙地度可建楼五楹,去墓不过数十武,招吾邑方岩寺僧元球供香火。其寺之师悟兰、悟品、元檀各助钱三千四百二十千有奇,又携匠来加丹漆,黝垭赩翼,俨然琳宫绀宇矣。余不知较宋时公庙为何如,以视风篁岭腹之庙,似足肃观瞻而申景仰。庙成不数月,远近乡民争助冠袍、幢节、炉鼎、钟鼓之属,几无虚日。于以知公之灵,至今犹赫濯如守土时也。
余郡暨绍、台、温、处诸郡,公庙以千百计。风篁岭距兹地不满二里,何必再建一庙。第庙在,则墓可守;无庙,则恐异时并墓而无之。余移修墓之资以建庙,亦有鉴于前之失,非好兴土木崇饰,非族之祀且求福田利益也。窃谓公之生平载在史册,余不敢有所辩论,惟浙东千里几无一邑一乡无公庙,则公之能使桑梓远灾害、蒙芘覆亦彰彰可信矣。悠谬之口,岂能掩公灵爽哉!
丁君乃共成斯举者,谓宜叙其缘起。今年春适过公龙山故里,乃自志其不文而谨为之记。
——清 胡敬辑《胡正惠公遗集》
(“五贤二开士”,按元代张雨《句曲外史集》卷七《游龙井方圆庵阅宋五贤二开士像》,五贤为:胡则、赵抃、苏轼、苏辙、秦观;二开士为:道潜、元净)。
杭州老龙井胡公
显应庙刻石(宋)
方圆庵胡公祠记
吾邑宋兵部侍郎胡公之庙,布满郡境,即台、温诸府亦不下千数百区。近则杭、绍间,多有立像以祀者。而公墓在钱塘履泰乡之龙井原(源),范文正公为之志。其后达人之宦于杭者,葛参政洪、乔尚书行简修之于前,章转运使大醇新之于后。元明时,如黄文献溍、王文节祎,岁时佳日,每会同人祭于祠墓。自明中叶至今无闻焉,殆废于弘治间之洪水耶?光绪丙子,张君徐鼎、胡君楠生访得公墓。丁丑,丁君丙又访得方圆庵故址,公祠之基于是乎仿佛可指矣。
方岩僧衣食于公者数百年,雄于赀。余请诸有司饬建复公祠于旧址之前数十武,地在方圆庵下,乃并庵而复之,盖惧公墓之久而复失也。营工于壬午十一月,落成于癸未八月。两山环抱,一水潺湲,苹藻可馐,明禋依旧。今而后,浙西之儿童士女,其担簦襁负,刑牲击鼓,于于而来,致祈祷者,皆可无远涉之费,履险之虞,且以瞻拜茔域,光灵所炤,锡福攸隆。其间名公钜卿,与夫骚人词客,又得睹马鬛之崇封,仰名贤之遗迹,相与婆娑歌咏,奉扬神惠,岂不懿欤?
世传公以阴兵殄寇,敕赐庙额。嗣有旱潦、疫疠,求无不应。在宋,累加封号。我朝咸同间,粤贼之乱,吾邑吾郡,以至温、台郡城之克复,道路相传,靡不谓贼夜见城上城下灯悉署公姓,遂惊骇潜遁。公之灵,固甚昭昭矣。
余独谓公之食报,岂在杳冥惝恍之间哉!其知温州也,贷赃吏之罪;其转运广西也,拯难夷之生;其按宜州也,活重囚之命;其任福州也,减增税之租,平鬻田之直;其奏免衢、婺盐丁钱,虽为本传所不载,然一见于公之诗,再见于公从曾孙之记,则公之仁心仁政,完密恢宏,洵足以蟠际天地,而无间于生死也。余因公祠之成,乃推阐公所以庙食千秋之故,有可征诸宝理者,并记以谉来者。
——清 丁午辑《龙井显应胡公墓录》
书访胡公墓记后
兰阳诸生冯应鳌,为汉仲景太守复墓,迹至祝县丞园,不见墓形,向祝求尺寸地,为太守封树。祝以无验呵斥之。后三年,有人于园穿井,见石碣,果太守墓。应鳌选叶县校,乃亲至其地,已自祝而包而杨,三易主矣。乃出金,市杨地,重甓甃,另建墓祠赤城。杨提举慕宋、徐贞定温节两先生之学,作训示子孙,备言二徐墓在白岩海会寺侧,冀其子孙世世保卫之。后人君雅因家录之着,证以邑志而合,卒显之以成先志。初,主者闻君雅市地为复墓计,颇难之。会大水冲,见墓之前和,始昭然共信。此两事,皆见于台州戚鹤泉书《汉太守仲景碑阴》及《书杨君雅复宋二徐先生墓册》后,与龙井访墓复庙情节极相似。指云寺僧证地后即化去,为之塔于此山,岂亦胡公之灵所默使耶?恨舟松生诸君。光绪十三年丁亥三月严陵舟次记。
——清 丁午辑《龙井显应胡公墓录》
胡公文化 总第107期 主办:胡公文化研究会 胡公书院 主编:胡联章 支持:古山镇党委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