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胡公路 致力新时代”续篇
芝英怀古
![]() |
![]() |
![]() |
![]() |
“寻访胡公路 致力新时代”续篇
芝英怀古
□胡亦
芝英胡公庙
芝英紫霄路
(一)
芝英古镇始建于1700多年前的东晋,位于石翁之麓,面朝三宝,域内灵溪琴韵,华溪龙行,“十里云山环胜境,几重烟树锁应城”。古老芝英与千年胡公更是有着深厚情缘。
胡公,名胡则,宋乾德元年(963年)诞于方岩之邻、芝英之滨——库川之地。胡公为本邑第一位进士,开宋代八婺承续儒风先河。他为官四十七载,三朝历政,十握州纲,六持使节,两任计相,历践清要,爱国爱民、敢于担当。胡公以杭州知州加兵部侍郎致仕,一生77岁。范仲淹预言其“百年之为兮千载后”。胡则受到历朝封赏,百姓尊称他为“胡公大帝”,天下有胡公庙宇三千。毛泽东主席、习近平总书记赞评胡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我脑子还在念想着胡公,不觉车子已经抵达芝英。适逢集市,芝英街巷更是车水马龙。叶黎勇镇长和芝英八村党支部书记应立标已在等候我们。沿着清流潺潺的古灵溪向东,踏上年轮深深的灵溪桥往北,不需五十步就是芝英胡公庙。胡公庙三楹一天井,青砖黛瓦木结构,很有来历。应立标介绍说,芝英是胡公的外婆家,芝英胡公庙始建于宋代,历史上屡经修建,未有易址。最近一次修建是在2016年,庙内功德碑上刻有众多捐助人的芳名。应立标表示,近期将要对胡公庙再次完善提升,希望我们能提供一些见解建议。
应立标的介绍,使我想起了先贤应宝时。应宝时,字敏斋,永康芝英人,清代上海道台、江苏按察使兼布政使。140多年前,应宝时携乡贤在杭州老龙井重修胡公墓、重建胡公庙,并写下了不少关于胡公的诗文。清代丁丙在《龙井访胡侍郎墓记》中记载:“仿佛得胡公侍郎墓址所在,余因转告侍郎乡人应敏斋方伯。方伯远祖实侍郎之母家,闻之欣然愿往。”史书铭记,芝英乃胡公外婆家无疑也;如能确认应宝时在芝英的祖宅,那么胡公外婆家的芝英故地之谜也许就有解了。
(二)
在应立标的陪同下,我们从胡公庙出来,敬访紫霄观。紫霄观是千年古城的一颗明珠,坐落在芝英八村地域,与芝英胡公庙仅有一墙之隔。胡公和陈亮都曾在紫霄观留下足迹。在胡公传世的三文七诗中,就有《紫霄观》诗:
绮霞重叠武陵溪, 溪岭相逢路不迷。白石洞中人不到, 碧桃花下马频嘶。深倾玉液琴声细, 旋煮胡麻月色低。犹恨此身闲未得, 好同刘阮灌芝畦。 记得五年前(2017年11月6日),我在芝英镇举办胡公故事讲座时,回答听众提问,简要讲解了《紫霄观》一诗。诗中的“武陵溪”:实指流经紫霄观附近的芝英“灵溪”与灵溪所汇入的永康母亲河“华溪”(又名桃溪),也遥指传说中天姥山通往仙境武陵源桃花洞的“武陵溪”(又名桃花溪)。“白石洞”:道书中第21洞天,是得道成仙者居处之地,相传彭祖在此修炼成道。“刘阮”:指刘晨和阮肇。据《太平广记·神仙卷》载:东汉永平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同采药于天姥岭,迷入桃花洞,遇二女,邀至其家,其地草木常青,经半年还乡时,其子孙已历七代。“芝畦”:种植灵芝仙草的园地。
在胡公的七首诗中,有六首的写作年份均易考,而《紫霄观》诗未载年月,后人对该诗的写作时间有多种推测。《紫霄观》诗最早见载于元代吴师道的《敬乡录》一书,内录有胡公的《别方岩》《及第》《紫霄观》三诗。因此,有人推测《紫霄观》诗的写作时间与《别方岩》《及第》两诗的写作时间或为同一时期——胡公在家乡读书或金榜题名后正式出仕前这段时期(宋淳化二年前,亦即胡公29岁前)。
我们边议边走,进入紫霄观,见有工人在修缮施工,古老的《紫霄观重建记》石碑就矗立在进门通道的右首,碑文为800多年前南宋状元陈亮所撰。紫霄观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距今近1500年。“其旁有仙人炼丹之所,大同间始为观依焉”。道观傍依仙人炼丹之所而建,原名为“招仙观”。道家讲求“洞天福地”,而以当下来看“招仙观”,却农居混杂,难言清静。但当年的斯地也许是闹中取静、经书尽览、文墨飘香、修身养性、士之所向,是另一番的“洞天福地”吧。
“招仙观”为何改名“紫霄观”?是什么时候易名的?时光回溯到1000年前。那时,北宋立国已有四十余年,宋真宗在位(北宋第三位皇帝)。宋朝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尤其是真宗帝采纳宰相寇准之谏,亲征北伐,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结束了宋与辽的长年战争,大宋经济得到发展,社会和谐安定,呈现歌舞升平之象。“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柳永《望海潮》)。此时的真宗开始长骄逸之心,后来在那帮宠臣近侍的奉承下,更是热衷于祥瑞活动,令天下普建道观,在京城大兴土木建玉清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正月,有天书见于承天门南鸱尾”,“缄有‘大中祥符’三篇”。于是,改年号为大中祥符,天下争言祥瑞。真宗搞祥瑞之行自有自己的动机,而纯朴的百姓是真心求福。“紫霄”,既有道观之义,又有天地起源之意,紫气东来是祥瑞之征兆,于是可能有了“招仙观”改名“紫霄观”之举。清康熙《永康县志》有载:“紫霄观,县东三十里,又名招仙,梁大同二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易今名。”由此可见,胡公作《紫霄观》诗的时间不会早于宋大中祥符元年。
(三)
正是在宋大中祥符元年,胡则的母亲应太夫人去世。据宋代进士周偘所撰《达人公墓志》,应太夫人“纯而笃学,尤谨于妇礼,和而约己,仪范克著于家”。
“恩莫大于父母”“百善孝为先”,是胡则的醒世恒言。母亲去世时,正值胡则46岁,任太常博士、提举两浙榷茶事、知睦州。他闻噩耗即向朝廷请辞回老家,为母丁忧。胡则庐于墓侧,以终丧纪,有草木之祥,受到州郡表彰,感动圣上,赠封其母为“永乐县君”。
上述《达人公墓志》,乃为胡则父亲之墓志。胡则父亲胡承师,字元祖,号达人,其墓在永邑北镇坊(今永康中学一带)。胡承师一生行善积德,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胡则聪颖早慧,孝敬长辈,从小受道家文化的耳濡目染,《紫霄观》一诗就抒发了他的感怀。从此可推断,《紫霄观》诗当写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胡则回永康,为母治丧期间。《大宋胡公》(胡联章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有这样的章节:丁忧期如满,胡则就得马上回岗。趁还有点间隙,永康本邑有几个地方得再去看看。听说要体察本邑的地理风情,最踊跃的是东来,最高兴的是馨兰。夫人陈思兰(婺州医家之女)一大早就准备了胡则喜欢吃的角干麦饼,以备路上当点心。胡则一行首先来到芝英,这是他的外婆家。他依稀记得自己小时候在芝英的情景:最喜欢的是在外婆家附近的溪里捉小虾;最爱吃的是外婆做的角干麦饼和小麦饼;最爱听的是外公讲先贤的故事;最怀念的是紫霄观的读书声……胡则考虑到芝英亲戚、熟人多,不宜多打扰,得低调行事。于是,一行人以普通香客身份参谒紫霄观。胡则少时曾在紫霄观读书,故地重访,忆往思今,不胜感慨!思兰、淑贞已准备了文房四宝,胡则挥毫赋诗《紫霄观》。胡则作诗引起了旁人的围观,他担心身份暴露会麻烦地方,就带着思兰、东来他们悄悄离开了芝英……
上下逾千年,弹指一挥间。再回首,我们返程的车子已来到身边。车外,冬雨已歇;车内,我们的怀古之绪未息,《胡公谣》之声仿佛在耳畔响起:在浙江,有永康;方岩美,库川祥;八一三,胡公降;紫霄观,书声朗;喜经史,好学郎……
(2022.12.8于胡公书院)
芝英宝时公园
胡公文化 总第106期 主办:胡公文化研究会 胡公书院 主编:胡联章 支持:古山镇党委政府
芝英古镇风采
壬寅年十一月初八(2022年12月1日),气温骤降,细雨绵绵,似乎是入冬的见面礼。应芝英镇党委书记陈新智、镇长叶黎勇之邀,这天上午,我同市文联主席王洪伟,胡公书院王燕燕、关莉娜等一行,前往芝英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再次寻访胡公的足迹、探秘古镇的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