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制止家暴并非家务事
“国际反家庭暴力日”姐妹花记者就家暴问题展开调查
![]() |
![]() |
![]() |
![]() |
![]() |
![]() |
![]() |
预防和制止家暴并非家务事
“国际反家庭暴力日”姐妹花记者就家暴问题展开调查
近日,一则高中女教师在家上网课时遭家暴的新闻引爆了互联网。据报道,全国妇联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暴力现象在我国较为普遍,其中夫妻之间施暴最为严重。你是否见过或者听说过身边的家暴案例?每年的11月25日是国际反家庭暴力日,反家暴是社会的重点问题。什么是家暴?如果遭遇家暴应该如何求助?今年,全国妇联提出了“不要暴力·反家暴有我”的主题活动。11月25日,针对这一话题,永报姐妹花记者展开了调查。
反家暴打卡签名
反家暴有我
童年遭受家暴 午夜梦回依旧心有余悸
家住东城街道的小张是家中的次女,虽然她今年已经34岁,但一提到小时候的经历,依然瑟瑟发抖。小张的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大部分时间都在料理家务事,偶尔会帮父亲一起干农活。父亲脾气暴躁,稍有不顺就会训斥妻女,讲话很难听,到一定程度还会动手。小张每次犯了错都不敢回家,害怕母亲骂她、父亲打她。
小张最害怕的就是父亲喝酒,每次父亲喝醉,全家都会遭殃,不管是姐姐和她还是母亲,父亲打人从不区分,嘴里含糊地骂着“败家子”“赔钱货”,一手抄起身边能拿的椅子、酒瓶就砸向她们。不止喝酒的时候,有一次,小张只是坐在桌子旁吃饭,父亲看着看着突然很生气,说她整天只知道好吃懒做,抄起厨房的铲子就打了她一顿。小张的额头被父亲打破皮。她慌忙之中逃跑,直到夜幕降临才敢回家。
至今,小张的手臂上还有被啤酒瓶划伤留下的疤,较为显眼,小张也不打算消除。问及童年经历的家暴对她现在是否有影响,小张苦笑着点点头。她告诉记者,比起身上的伤疤,这些童年阴影更是她心头的伤疤,一辈子都去不掉,即使父亲现在老了,也不再对她动手。但父亲打骂她和母亲的样子还历历在目,午夜梦回时依旧心有余悸。
家暴并不少见 市妇联开展反家暴宣传
家暴在我们身边其实并不少见。事实上,凡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都是家庭暴力,不管是身体暴力、情感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还是丈夫对妻子施暴、妻子对丈夫施暴、父母对子女施暴、子女对父母施暴、对自己的亲兄弟姐妹施暴都是家庭暴力。
家暴也不是家务事,而是一种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近几年,我市的反家暴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比如,市公安局将家暴警情单独列项,打造妇警联动“情变”系统及时锁定家暴信息;市法院今年发放人身安全保护令2条;市检察院等6部门打造“885”未成年人保护联动平台,及时锁定未成年人家暴案件等。7月份,市妇联联合政法委、司法局等部门举办了“法助共富法护平安”电视知识竞赛,线上线下观看人数破万,反家暴氛围日益浓厚。
11月21日,市妇联举办的永康市平安家庭创建暨“双百下基层”反家暴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在龙川公园开幕,旨在通过反家暴宣传周活动,增强广大妇女和家庭的反家暴意识,进一步凝聚社会合力,倡导全社会一起关注家庭暴力,抵制家庭暴力。启动仪式上,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贾益微提出,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反家暴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宣传,进一步营造反家暴工作良好氛围;凝聚合力,进一步提升反家暴工作实效,表达了抵制家庭暴力的决心。
市妇联还将通过持续开展反家暴“七个一”宣传,提升妇女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构建由妇联执委、调解员、心理咨询师、律师等多个行业组成的反家暴专业队伍,用好法律的武器,维护好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如果遭遇家暴 如何寻求帮助或自助
“忍一忍就过去了”“家暴就是个家务事,别人别插手”“为了孩子,多多忍耐”“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些话,你是不是也听过?实际上,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忍让并不能让家暴消失。在家暴事件中,该受到指责的是施暴者,而不是受害者。如果你遭遇家暴,必要之时,请寻求帮助。
在龙川公园内,市妇联开设的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调解室现在已经重新装修,很快将再次开放。今年,市妇联成立了首批6家丽州和姐“龙山经验”家事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有律师、心理咨询师,建设“共享法庭”,积极对接公安、法院、司法等力量,主动为受家庭暴力侵害妇女提供婚姻家庭辅导、危机干预服务。
如果你遭受家暴,想要寻求帮助或咨询调解,或者只是想要倾诉、想找个人说说话,可以拨打全国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12338,或者拨打永康妇联电话:0579-87015709,线上热线24小时开放;也可以前往市龙川公园内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调解室咨询,开放时间为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时间。
对家暴“零容忍”,努力消除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让我们齐心协力,参与反家暴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记者手记
面对家暴行为
不能一味忍让
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以为“只要忍一忍就能过去”,也有很多施暴者会“保证下次不会再犯”。实际上,每一次的忍让都可能让施暴者愈加暴力。
面对家暴行为,不能一味忍让,家暴受害者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根据《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遭受家暴或者面临家暴的现实危险,也可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是特别程序,不依附于离婚、抚养权等相关诉讼。
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内心的牵挂,是我们的避风港,家不应该充满暴力、让人害怕。预防和制止家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对家暴“零容忍”,努力消除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为建设幸福家庭、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平安和谐永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巾帼文明岗
监督电话:87126426
既服务到人
更服务到心
YBJMH
融媒记者 陈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