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肿瘤牢牢抓住“痰”和“瘀”
中医肿瘤专家孙彩珍:解郁、通络、软坚、排毒,对抗肿瘤缺一不可
![]() |
![]() |
中医治疗肿瘤牢牢抓住“痰”和“瘀”
中医肿瘤专家孙彩珍:解郁、通络、软坚、排毒,对抗肿瘤缺一不可
一些患者往往有“为什么偏偏是我得了肿瘤”的疑问。西医认为,肿瘤是一种细胞的异常增生,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有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而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肿瘤是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瘀血、积滞、痰饮、热毒等相互交错而成的结果。
西医治疗肿瘤有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大家相对熟悉。中医治疗则有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从整体出发,根据患者个体实时变化辨证组方。目前,中西医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堡垒攻坚力量,帮助患者抗击肿瘤。
今天,我们邀请到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中西医肿瘤防治技术创新联盟副会长、杭州种福堂中医医院院长、金华艾克医院创始人孙彩珍,来聊聊她抗击肿瘤30年总结出来的经验。
孙氏中医创始人孙彩珍(右)和金华艾克医院院长杨德志(左)讨论患者病情
人为什么会患肿瘤?归结为气滞
血瘀、痰凝毒聚
对于肿瘤,我国历代医书早有明确认识。《外科金鉴》中“生于耳前及项间,起初如粟子,按之硬无情,推之不肯移动,如钉着肌……渐渐破烂……肉腐,形如潮石,名曰失荣”,此所称的“失荣”相当于淋巴肿瘤、甲状腺肿瘤。《内经》记载“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是对“积聚”的描述,而“积聚”相当于胃肿瘤、肠肿瘤。宋代古医家对“噎膈反胃”描述:“其稿在上,近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入,名之曰噎;其稿在下,与胃为近,食虽可入,良久复出,名之曰膈。”此“噎膈反胃”即相当于食道肿瘤、喉肿瘤、贲门肿瘤。
而人之所以会得肿瘤,中医认为是痰、瘀、毒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医有一种证型叫痰瘀互结,就是一个人体内既有痰湿又有瘀血。当发现自己的舌苔厚而且是滑滑的腻苔,这就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提示体内已经有痰湿了。嘴唇发暗,脸上有黑斑,身体的某个部位有疼痛感,像针扎一样,白天轻、夜里重等,都是瘀血的表现。
痰湿瘀血是怎么来的呢?很大程度是从气上得来的。人生气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胸口堵得慌,用手揉一揉,顺一顺,感觉会好一点,实际上这就是个气结。好比在绳子上打了结,摸上去就不那么顺畅了,津液、血液走到那里,堵住了,过不去,慢慢地在局部形成痰湿,形成瘀血。
痰湿和瘀血搅和到一起了,最终导致身体出现各种包块,如结节、肌瘤、囊肿、息肉、肿瘤等都可以看成是包块。当然,如果仅是痰和瘀,包块可能还是良性的,但若有毒助攻,就容易恶变。
癌毒又从哪里来?各种原因使五脏蓄毒不流就说明癌毒已经产生了。这些原因包括内在(先天)的和外在(后天)的。简单地说,有不良饮食习惯、忧郁恼怒烦闷、过度劳累、跌仆瘀血日久、其他慢性病演变(如乙肝、萎缩性胃炎),以及物理因素、化学因素、辐射等。
概括来说,肿瘤发病机理就是气滞血瘀、痰凝毒聚。
痰湿、瘀血、毒患逐一攻破,多采用大剂攻下方法
找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中医治疗肿瘤是扶正还是攻邪,不同中医师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有“宁可误补、不可误攻”的,有“扶正、攻邪两不耽误”的,也有“扶正即是祛邪”的。我是坚定的“祛邪”派。
肿瘤是癌毒高度集中之处,就像是一座顽固的堡垒,堡垒不能攻破,就谈不上治疗肿瘤,更谈不上清扫体内的毒患。对于肿瘤病人来说,实质表现为抗癌力和癌毒之间的斗争。在此期间,毒患作为一种长久蓄积于人体中的邪气,也迅速地消蚀了人体的精血阴液,导致正气的衰竭。由此可知,治疗肿瘤首先要控制毒患的蔓延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地保存人体的精血阴液,保存正气。
结合30年经验,我们牢牢抓住“痰”和“瘀”两个主要矛盾,总结出解郁、通络、软坚、排毒的“孙氏4步”手段。
在化痰化瘀方面,我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并常常重用某些中药材,采用大剂攻下法。比如夏枯草、白花蛇舌草有散结、清热解毒之效,药性比较温和,我会在临床上轻药重投大剂量使用,并以此为君药来配伍其他臣药。肿瘤病人的药方,仅把一些抗肿瘤的中药材堆在一起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没有解决痰和瘀的问题,药效就到不了病所。
病所就是西医说的肿瘤所在的具体位置,中药得先打通“郁结”,药效才能像靶向药一样直达病所。
针对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引经药,我们由此总结出了各个经验方。清肺消结汤,以清热解毒化痰药为主,主要针对尚未手术的,火气相对比较旺,咳痰等肺肿瘤病人;针对肺腺肿瘤的湿重患者加猫爪草、半夏、滴水珠等;针对肺鳞肿瘤患者易咯血的加仙鹤草、白茅根、金荞麦;针对肺肿瘤胸水的加桑白皮、葶苈子、米仁、龙葵。而养肺消结汤偏滋阴清肺,适合手术或者放化疗后阴津耗损的病人,我们会加入半枝莲、麦冬、北沙参等养阴药材。
肝肿瘤病人刚确诊时,如果肿块大、黄疸高,还伴有发烧,我们运用疏肝消结汤,重用白花蛇舌草。如果病人已经做过手术了,或者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容易引起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脾胃虚弱的病人,就很少用白花蛇舌草或者干脆不用,而是用软肝消结汤,里面会加入健脾利湿的药材,比如半夏、砂仁、白术等利水药材。
旋覆花是极好的化痰利湿药,但中医很少会用来治疗肿瘤,因为它是一味比较厉害的药,古药书记录“虚人忌食之,食之如杀人”。但万花皆升,唯旋覆花独降,化顽固老痰效果确实很好,我会拿来用,但不是随便用,往往以鳖甲、牡蛎等中药材配伍牵制。
道地中药材的选用,对肿瘤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肿瘤病人来说,道地药材的选用至关重要。我从小上山采药,对中药材的习性了然于心。为了更好地熟悉药性和作用,2004年,我专门考取了执业药师证。
白花蛇舌草,既可以软坚散结,又能提高免疫力。但因为加工方法不同,有绿色、黑色或褐色之分。我们认为,绿色的更好,因为绿色说明加工前没有经过水洗,药性保持得较好,所以我们用的都是绿色的白花蛇舌草,且采用丽水、江西出产的。
用川贝也很有讲究。川贝止咳化痰,属于同类药中的贵重药材,但肿瘤病人往往身体虚弱,为了不伤正气,我们只用四川松潘产的松贝,苦中带甜,要数千元1公斤。经过多年反复实践,我们只选黄豆大小的,再大一点的效果就会差些。另外,四川产的青贝、梭砂贝或芦贝也一律不要。
再说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贵州正安县的最为道地。有个患者因咳血被查出肺肿瘤,肿瘤较大且靠近肺门,无法手术。来就诊时,患者咳血已非常严重。我采用医院自有的“肺原方”加仙鹤草60克、桑白皮30克、白芨粉6克冲服,对其进行治疗。
连续用药3个月,该患者不再咳血,复查发现原本肿瘤的位置变成了一个“空洞”。患者儿子又着急地来问我,我告诉他,这是肿瘤瘀血排尽的表现,于是在原有药方上调整,并加入白芨煎汤服用,发挥其生肌作用。两年后,患者回院复查,看到肺部“空洞”被填补,他高兴得不得了。
中医治疗肿瘤,心理治疗不可少
到我们医院来看诊的肿瘤患者多以中晚期为主,他们心理往往比较脆弱,对于肿瘤的恐惧我也很能理解。要治病,先治心。我常告诉患者,要从战略上重视它,从战术上藐视它,把肿瘤当成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待,才能调整好心态积极治疗。
我的体会是,患者走进诊室那一刻,就要给他们一个微笑,问诊时要多摸摸他们,并给予坚定的眼神和语气。
以切脉来说,不仅是我了解病情、判断病症的过程,还是一个心理治疗的过程。切脉时,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要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寸、关、尺的距离也有讲究,“沉取”和“轻取”均不可缺。医生是不是专注,是不是在用心思考,患者是能感觉到的。
如果医生自己都没有打好这场攻坚战的底气,说话也冷冰冰的,让患者如何信任?战胜肿瘤最终靠的是患者自己,我们医生输送的是“打仗”的装备和方法,还有就是给患者信心和正能量。
因此,面对肿瘤患者和他们的家属,我哪怕再忙,也不急于开药,而是先聊上几句,且要真心。多交流沟通,一方面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另一方面能增进医患间的了解。只有双方相互信任,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付肿瘤,只要治疗方法对了,道地药材有了,心结打开了,打赢这场肿瘤攻坚战也就不远了。
口述 孙彩珍
整理 融媒记者 胡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