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社会·看点

从球员到助教,时隔八年再战

省运会上,队员称他“知心大哥哥”

  从球员到助教,时隔八年再战

  省运会上,队员称他“知心大哥哥”

  9月6日15时30分,在金华市体育馆内,第十七届省运会五人制篮球比赛男子乙组决赛正火热进行中,场上的篮球少年们全力拼搏,场边的金华市篮球队主教练廖俭颖、助教吴一博也紧密关注着场上的一举一动,并根据场上的局势及时调整战术。

  谈起两次参加省运会的经历,年轻的吴一博热血沸腾。2014年,吴一博以金华市篮球队主力队员的身份参加浙江省第十五届省运会。八年后,他又以助理教练的身份参加浙江省第十七届省运会。

  八年参加两次省运会

  倍感光荣

  今年23岁的吴一博是我市西城街道潜村宅树下自然村人。他和省运会的结缘要从对篮球的热爱说起。吴一博从小痴迷篮球,儿时的他常常将报纸揉成一团,用胶带缠成一个球,对着水桶练习“投篮”。后来,在父亲的支持下,吴一博开始进行系统训练。

  颇有天赋的吴一博很快成为了金华市篮球队的一员,在恩师廖俭颖的带领下,吴一博崭露头角。2014年,年仅15岁的吴一博首次参加省运会,还是金华代表团的旗手,获得了篮球男子乙组第三名的好成绩。2017年,吴一博作为主力参加浙江省篮球锦标赛,获得了男子甲组的冠军。2018年,吴一博就读于宁波大学运动训练专业。

  在上大学期间,吴一博一有时间就回到金华市篮球队打球,还时常帮廖教练带队员们训练。因此,吴一博十分熟悉此次参加省运会的篮球小将的个性特点。“从没觉得自己离队过,只要有假期,我就会回去帮忙带队,或跟着大家去比赛。篮球队就像是我的第二个家。”他说。

  今年,吴一博从学校毕业后,成为金华体校的一名篮球专业老师。备战省运会期间,他与廖俭颖一起每日指导队员训练,并将自己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篮球技巧及多次参加大型赛事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队员。

  教练和队员亦师亦友,吴一博时而在场边严厉教学,时而上场与队员打一场,在传授技巧的同时舒缓队员赛前紧张的心理。“为备战省运会,我们整整集训了一个月,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习。虽然过程坎坷,但所有队员都没有放弃。”吴一博说。

  值得一提的是,9月1日,省运会五人制篮球赛开赛当天,也是吴一博的生日。当晚,金华队以一场大比分赢得比赛。赛后,吴一博与队员们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吴一博动容地说:“八年参加了两次省运会,我倍感光荣,没想到比赛第一天正好遇上了我的生日。省运会接待服务组为我准备了生日贺卡和礼物,队员们则为我准备了篮球造型的蛋糕,真的很惊喜。”

  从持球到执教

  角色转换初心不变

  虽然是首次以助理教练的身份带队参加省运会,但吴一博与主教练廖俭颖配合得极好。赛场边,廖俭颖大幅度地做指挥动作调整战术,吴一博也会在一旁大声提醒队员注意防守。“廖教练临场指挥极其沉稳,我在一旁学到不少。”吴一博说。

  作为新人教练,吴一博坦言自己大赛执教经验太少,还需要多向廖俭颖学习。“廖教练曾经是浙江女篮的主力,她执教金华篮球队多年,带出了许多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她对队员的要求很高,训练时十分严格,但我们都明白她的良苦用心。”吴一博说,廖俭颖是自己心中的榜样。

  成为教练对吴一博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做运动员时,只要认真打好每一场比赛,专注场上的每一秒就可以了。成为教练后我才发现,从饮食起居到心理疏导,再到训练计划的安排,要事无巨细。”吴一博说,教练更需要综合素质,不仅要把控场上的情况,更要关注场下队员的生活状况。

  除了负责带队员训练,吴一博还兼职“知心大哥哥”,照顾好每一个队员的情绪。在比赛之余,吴一博常带着队员一起玩剧本杀,因此,教练和队员间的情谊也十分深厚。“队员更像是我的兄弟朋友,他们私底下都亲切地叫我博哥。”吴一博说。

  积极拼搏的金华篮球小将在廖俭颖和吴一博的带领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9月6日下午,金华男篮勇夺省运会篮球男子乙组亚军,创造了金华男篮参加省运会的历史最佳成绩。金华市体育馆内欢呼声、呐喊声不绝于耳,第十七届浙江省运会篮球比赛圆满落幕。

  两次参加省运会,吴一博也见证了金华市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我感受到篮球赛事越来越成熟了,配套设施也愈发完善。省运会挖掘和培育了青少年体育力量,我相信今后会有更多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吴一博说。

  融媒记者 王佳涵

  吴一博(右)在比赛现场为运动员作指导


永康日报 社会·看点 00005 省运会上,队员称他“知心大哥哥” 2022-09-09 永康日报2022-09-0900006;永康日报2022-09-0900007;永康日报2022-09-0900009;永康日报2022-09-0900008;永康日报2022-09-0900010 2 2022年09月09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