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建绿色家园 共创宜居世界
明珠建设集团领军人陈福生与胡公文化的不解情缘
![]() |
![]() |
多建绿色家园 共创宜居世界
明珠建设集团领军人陈福生与胡公文化的不解情缘
H
“胡公精神在身边”采撷报道
若把明珠建设集团比作一条腾飞潜渊的蛟龙,那么集团董事长陈福生就是当之无愧的龙头。多少年的风雨兼程,他始终坚守崇善本心,秉持战略视野,构建得力团队, 打造出了建筑行业的这颗亮眼“明珠”。
陈福生的成功也许很难复制。他是艰辛的:出身寒门,少年贫学,迫于生计,不得不当泥水匠;他是幸运的:穷则思变,长年奋发图强,终见春华秋实,宏业有成;他是赤诚的:诚心敬胡公,一心做善事,以胡公精神为明烛,照护人生前程。
从“砌砖小卒”到“建筑将军”,他究竟是怎样走过来的?近日,记者与陈福生面对面,领略了他的传奇人生。
陈福生为十岁学童点蒙励志
明珠建设集团领导骨干参加胡公文化活动
走南闯北初创业 涌泉相报助学人
1963年,陈福生出生在花街前柳一个贫民之家。身为长子,他底下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家庭生活拮据,陈福生少年读书很难,只能过着半工半读的艰苦日子。后来去学泥瓦工,他当时的初衷是:“一家七口人挤在一间黄泥屋里,太难了,应该造房子。自己做泥瓦活,可以省很多钱。”在长辈的指点下,那年他上方岩拜胡公,许了愿;回来后就动手,找建材……陈福生几乎一人包揽全职,终于给家里盖起了三间新土房。
通过这次尝试,陈福生发现自己在造房子上有些天赋,信心大增,此后跟随施工队走南闯北。他凭着实干、善干、能干,不久就当上了施工队队长。
行路渐远,陈福生越发感受到文化知识的重要。“胡公曾在胡氏家训中立言‘读书至乐、教子至要’,强调要重视读书学习和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他沉思片刻后,和记者讲起了创业初期的一幕幕场景。
那会儿,陈福生带领的施工队接到了一个粮仓工程。正当大家欢欣雀跃时,一张张如“天书”般的建筑施工图纸,让他陷入了手足无措的尴尬处境。陈福生文化水平不高,更没有受过专业的建筑学教育,以往接手的也通常是盖农房之类的基础活,可以“摸着石头过河”。这次该如何是好?为了弄懂图纸,陈福生立即拜托在供销社上班的朋友买来三四本专业书籍。他白天在工地干活,晚上打着手电筒,窝在拥挤的工棚里夜读攻关……
求知若渴的往事历历在目,也鞭策着陈福生不忘桑梓、反哺教育。为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发展,帮助山区学子改善就学环境,明珠建设集团向八字墙学校捐赠了助学基金。站在家乡的土地上,陈福生作为杰出校友代表动情地说:“教育乃万业之本,我愿为家乡办学尽绵薄之力;也期望借此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力量资助教育、振兴家乡。”同时,他鼓励同乡学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中的磨难是精神上的财富,身处艰难更应坚韧成长;美好未来属于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
铭记恩师一席话 务实守正攀高峰
明珠建设集团数十年勇立潮头,与该团队“每建必优”的信念密不可分。聊起企业的发展史,“品质”是陈福生强调最多的用语。尽管在有些人眼里这支团队有点“傻”,但陈福生内心坚定:要以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去造好每一栋房子。在他看来,这和“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的胡公精神是契合一致的。“胡公施惠于百姓,百姓敬仰着胡公。对于我们而言,每一项承建的工程,都承载着业主对我们的信任,所以我们每建一项工程,都要对得起那份信任与嘱托。”
陈福生的行事准则,深受其恩师影响。“我的师傅要求十分严格,不轻易收徒弟。他说人品可靠是根本,同时还要有在工程质量上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说起恩师,陈福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恩师的引路之情、严格之威令陈福生感激感恩。这句“人品与精品同在”的告诫也始终铭刻于陈福生心头,一路伴随着他人生发展的每一个脚印。
1994年,陈福生创立永康市群楼建筑工程公司(明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次年承接市劳动局劳动大楼工程,并提出创省“钱江杯”优质工程奖的目标。只有四级资质的建筑企业想问鼎“钱江杯”,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陈福生憋着一股劲儿,苦干实干、严格管理,1997年,永康实现了“钱江杯”零的突破。
2004年,二级资质的明珠建设集团承接了市一医迁建工程,并打算创全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消息一出,震动业界。陈福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在压力下攻克个个难关,在严苛中锻造座座精品。有志者事竟成。敢想敢拼的“明珠建设人”在这场“勇敢者的游戏”中拔得头筹——2007年,明珠建设集团成为永康市首家拿到“鲁班奖”的本土企业,再度刷新纪录。
今年6月26日,明珠建设集团承建的义乌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荣膺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在领奖台上,陈福生沉稳持重、信心满怀。
近30年的风雨兼程,“明珠建设人”始终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勇立潮头。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攀升为国家建筑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企业、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先后获得国家级“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省级“钱江杯”和地级市、县级市等多个奖项……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凝聚着“明珠建设人”的辛勤汗水;“明珠建设人”的每一次跃升都昭示着丽州建筑行业的信誉高峰。
陈福生说,明珠建设集团领导层多年来都有集体上方岩拜胡公的传统。“为官看重清誉,营商看重信誉。胡公是一名清廉爱民、善治益邦的清官好官,胡公精神可以感召我们的管理人员务实守正、为民造房。”
福由心生人如名
饮水思源报桑梓
陈福生与建筑业结缘已有40多年,从“砌砖小卒”成为“建筑将军”;从半工半读的山区孩子成为金华市建筑业协会副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但其朴素务实的作风分毫未改。他爱到工地现场“遛弯”,实地掌握工程建设的进度情况,及时规范完善项目管理流程。
陈福生对来自各地的员工嘘寒问暖、仔细关照;对管理人员既严格要求又关心备至;对已告老还乡的老员工记挂心头、关爱不减。他说:“明珠建设的江山就是靠大家的‘泥腿子’打下来的,要饮水思源、固本强基,不能忘记历史、迷失初心。”
五年前,央视品质栏目来拍摄纪录片,明珠建设集团“干干净净”的建筑工地让摄制组难以置信,他们要求还原工地的真实状况。殊不知,这其实就是明珠建设工地的常态:减尘降噪、整洁环保——昔日漫天粉尘、遍地泥浆的建筑工地已不复存在。得知实情的央视摄影人赞叹不已!
“福由心生”。陈福生人如其名,其面面善、其心心慈、其行行端。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他深感肩上的社会责任更重了。不论工作多忙,他都不忘慈善公益事业,时常为有需要的人“搭把手”。
从明珠建设集团的爱心履历中可以看到,“资助百名孤儿爱心单位”“浙江省建设行业抗疫先进单位”“慈善爱心企业”等一系列奖牌闪闪发光。以近三年为例,明珠建设集团积极参与东西部协作,每年对口支援四川理县;武汉突发新冠肺炎疫情,集团组织爱心募捐,将紧缺防护用品送往灾区;台风“黑格比”肆虐,集团及时资助受灾严重的唐先镇石湖坑村;向应急管理部门捐赠应急指挥车的改装经费;斥资建立明珠文博馆和摄影艺术馆,助力文化润康;向市慈善总会捐资,定向设立“胡公书院明珠建设·胡公文化基金”,以进一步弘扬胡公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助培后起之秀、致力时代伟业。
这些年来,陈福生积极参与“寻访胡公路 致力新时代”探源行动、“十岁上方岩 励志敬胡公”薪火活动等胡公文化系列活动。走进一座座历尽春秋的胡公祠,祭拜一尊尊庄严的胡公像,聆听一个个饱含温情的胡公故事,他感叹胡公生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身后“为人们称神,为历史称道”,进一步感悟到了千百年来百姓敬爱胡公的缘由,经历了一次次心灵净化之旅。
忧民者民忧之,爱民者民爱之。先贤胡公,因其爱民为民而成为古代为官者的楷模、当今从政者的榜样、古今百姓的“神明”。新时代有新目标、新使命。如何带领“明珠建设人”务实创新、与时俱进,实现新跨越、为民新奉献,成了陈福生与其团队当下和今后的必答题。明珠建设领军人陈福生脑子是清醒的、心窝是火热的、拳头是紧握的:见贤思齐,厚德载物;多建绿色家园,共创宜居世界。
融媒记者 马忆玲
胡公文化 总第99期 主办:胡公文化研究会 胡公书院 主编:胡联章 支持:古山镇党委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