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勇探生命禁区
稳解“头等难题”

—记永康市名医、
市一医神经外科主任叶汝勇

  勇探生命禁区

  稳解“头等难题”

  ——记永康市名医、

  市一医神经外科主任叶汝勇

  大脑——人体“司令部”,稍有损伤,轻则功能缺失,重则危及生命。游走在大脑内的神经外科手术,是高精尖、稳准险的代名词。在26年神经外科从医生涯中,叶汝勇在毫厘之间的“战场”上与死神搏斗。他的手术刀游走在生命禁区,妙手回春解决“头等难题”。有时他刚下“战场”,又因为一名新收治的患者而回到手术台,一站又是几个小时。他就像一位在钢丝绳上行走的侠客,一次次精准出刀,一次次改写生死结局。

  精进医术

  守护人体“司令部”

  叶汝勇介绍,他1995年从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加入市一医。1996年市一医神经外科单独设科,他从普外科被“借用”到神经外科时,心里很不情愿,因为那时他的梦想是当一名普外科医生。

  很快,叶汝勇发现,神经外科的病人多是颅脑损伤、脑血管病,而大脑血管众多、神经密布,每个部位都与人体器官关系密切。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有了这一认知,他收起了不情愿的态度,对待每名患者都打起十二分精神。

  神经外科患者往往起病急、变化快,发病不分白天黑夜。为了第一时间接到手术电话,叶汝勇的手机从不关机。只要有重症病人,他无论何时都会立即赶回医院,连续在医院彻夜工作也是常有的事。

  “说实话,有时一连几台手术,说不累是骗人的。但我觉得患者需要我、信任我,我就不能让他们失望。”在一次次生死营救中,叶汝勇爱上了神经外科。他身上这份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促使他把“头等功夫”练得炉火纯青,迅速成长为神经外科的顶梁柱。

  这些年,叶汝勇填补了我市脑血管疾病诊治领域的多项空白。2014年,他在我市率先应用脑室型颅内压探头进行脑室积血术后监测;2015年,他率先开展显微镜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2016年,他完成我市第一例脑动脉瘤夹闭术。在他的带领下,市一医神经外科朝着显微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神经重症方向发展。2022年上半年浙江省三级医院DRGs重点监控术种中,市一医神经外科4项手术进入全省前20强。

  真情服务

  书写浓浓医患情

  除了因脑血管疾病前来求医的患者,来找叶汝勇的其他患者也五花八门。前几日,叶汝勇接到这样一个电话:“叶主任,我家孩子最近咳得厉害,您看怎么办才好?”向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咨询儿科疾病?这着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叶汝勇笑着说,电话那头的人叫陈功(化名),今年30岁,20多年前曾因脑血管畸形并发脑出血被送到市一医抢救。为了根治脑血管畸形,陈功的家长选择开颅切除病灶,这也是神经外科最棘手、风险最大的手术之一。术中,叶汝勇耐心细致地为陈功分离神经与血管,全力保护正常脑组织。经过近4个小时的奋战,他终于切除畸形血管团并清除颅内血肿。

  因为这救命之恩,陈功一家与叶汝勇结下了不解之缘。20多年来,陈功一家人身体有什么不适,都习惯性地先咨询叶汝勇,而叶汝勇也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或者告知他们该到哪个专科就诊。

  这样的医患情,在叶汝勇的执医生涯中不胜枚举。一名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脊膜膨出,叶汝勇及时为孩子进行手术,挽救了一个家庭;一名来永务工的江西人因车祸导致重度颅脑损伤,叶汝勇24小时内为他进行了3次手术,让这个家里的顶梁柱重新站了起来……一提及叶汝勇,这些家庭都是发自肺腑地感谢。

  叶汝勇说:“医患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大家都是过命的交情。我与许多患者都保持着联系,能够为他们答疑解惑、解除病痛,感到很满足也很幸福。”

  融媒记者 李梦楚 通讯员 施王喆

  叶汝勇在读片


永康日报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00004 勇探生命禁区
稳解“头等难题”
2022-09-07 永康日报2022-09-0700006;永康日报2022-09-0700008;永康日报2022-09-0700012;永康日报2022-09-0700014;永康日报2022-09-0700010 2 2022年09月07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