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社会·看点

历时一个半月打造 总长达88米

“巨龙”风筝放飞文化传承梦

  历时一个半月打造 总长达88米

  “巨龙”风筝放飞文化传承梦

  头层竹皮竹条做的龙头骨架,胶化尼龙布做的身体,118个腰片串联在一起总长达88米……9月1日,风筝爱好者陈庆峰精心制作的“巨龙”风筝放飞成功,引起众多市民追捧。

  平地上的“巨龙”风筝

  陈庆峰在放飞“巨龙”风筝

  兴趣使然从小喜欢制作风筝

  陈庆峰是土生土长的永康人,家住丽州北路,从小就喜欢放风筝、制作风筝。“小时候出去春游、秋游就自己动手做风筝、放风筝。这么多年最喜欢玩的还是风筝。”提起风筝,陈庆峰便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讲述自己和风筝的不解之缘。

  孩子上高中后,闲来无事的陈庆峰就天天琢磨风筝,一有时间便在丽州广场放风筝,形形色色的风筝没少玩。“在孩子上高中前,没那么多时间,但是这个爱好一直就没放下过。”陈庆峰说。

  风筝放得多了,认识的人也多了。与专业“大神”相比,陈庆峰感到自己的风筝是小巫见大巫。渐渐地,他放的风筝从1.5平方米的小风筝变成了3平方米,再到30平方米的大风筝。

  2018年,全国各地夜光风筝比赛开始出现,当时流行的是在传统大三角风筝的基础上加灯产生夜光效果。陈庆峰则有与众不同的新想法:“能不能把夜光效果与传统风筝结合在一起?”有了这个想法之后,陈庆峰开始试着自己动手制作风筝,后来发现制作风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于是,他开始认真研究,同时还向有经验的朋友请教。

  “喜欢风筝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动手做的并不多。”谈及风筝艺术的传承,陈庆峰认为,好的东西、传统的文化必须要保留。“和其他工艺不一样,风筝属于民间艺术,技艺靠传承。既然自己有兴趣,更应该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陈庆峰如是说。

  用时一个半月制作“巨无霸”风筝

  在陈庆峰看来,夜光风筝虽表现力丰富,但外形比较小,唯有龙风筝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说干就干,陈庆峰马上投入到龙风筝的制作。为了快速准确地制作出满意的作品,他还让有着设计经验的朋友徐兴荣参与进来。

  为制作出满意的风筝,徐兴荣费尽心思网购龙头、腰线、主线、头层竹皮竹条、高档胶化尼龙布、包边万能胶等一系列材料。他还精选出最轻最牢固的碳钢作为龙风筝的脚,脚两边的羽毛也是经过千挑万选。

  “这种材料有好坏之分。高档胶化尼龙布做腰片、万能胶包边,这样缝制出的腰身更秀气、质地更坚固。线不能有弹性,要防火、耐热,用前拉直拽上一天。”徐兴荣向记者介绍。

  在现场,记者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龙头,且龙头的嘴巴、眼珠都是可以活动的。徐兴荣说,这样设计是为了更好贴合永康的传统民俗。“这是我们特地找一位老师傅制作的,就像我们舞龙灯的龙头一样,龙嘴巴可以一张一合,就像真龙在张嘴吐气一样。”

  徐兴荣还向记者展示了龙头的内部结构。从龙颈的位置,可以看到整个龙头的内部构造,里面用一根根竹条扎出了龙的轮廓和龙头的形状后,再用白色的尼龙绸包裹在竹条外,用紫色、绿色的油漆给龙头上色。他告诉记者:“龙头采用头层竹皮竹条做骨架,一个龙头要用几百根竹篾。腰片和龙头都要手工制作,根本急不来。”

  就这样,用时一个半月,徐兴荣和陈庆峰一起完成了118个腰片的制作。龙头蜈蚣身的“巨无霸”风筝才算彻底完工。

  国庆前改造升级成108米长

  “巨无霸”风筝,一个人怎么放上天?陈庆峰笑着说,风筝不重,加上龙头总重也不过6公斤,一个人就能拿得动。稍微麻烦的是,风筝太长,为了方便收拿,他用节扣将风筝分成了两段。

  陈庆峰说,因为他制作的风筝精确度高而科学,只要将前面的腰片摆好,有二三级风,风筝自己就能飞起来。“飞起来后,一个人可拽不住,必须得两三个人,并且一定要戴着手套。收风筝时,更需要两个大人分别拽两侧腰线,合作完成。”陈庆峰强调。

  放风筝是个技术活和体力活。起飞时,需要小跑上几步才能把风筝送上天。放飞时,放线松紧的控制尤其重要,风筝是顶风飞的,放风筝的人把风筝在空中一抖,一边顶风向后走动,一边松线,风筝就越飞越高。当风筝在空中突然左右摇晃时,可能是高空风力过大,这时不能紧收线,否则风筝可能一个跟头栽下来,得赶快松线,它会立刻浮起。

  陈庆峰笑言,风筝在天上遇到的险情还有多种,各有应对的方法,技巧说起来简单,要灵活运用也不太容易,只有长时间玩才能体会。“我的颈椎不是很好,现在通过放风筝腰部得到拉伸,双臂、脖子也变得灵活,放风筝还让我收获了良好的心态。”陈庆峰说。

  据了解,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陈庆峰准备在国庆之前将目前的“巨龙”风筝进行升级改造,届时风筝的长度将升级为108米,腰片也将升级为168片,腰片图案也会全新设计,并将国旗插在风筝两侧。

  谈及接下来的打算,陈庆峰表示自己对创新的追求还没有停止。他透露,自己现在仍然在对“夜光龙风筝”进行专门研究。“未来,打算把更多永康元素融合在风筝技艺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熟悉的材料和技法,而是要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把传承与创新融合在一起。”陈庆峰如是说。

  融媒记者 吕晓婷

  永康达人秀

  Y


永康日报 社会·看点 00007 “巨龙”风筝放飞文化传承梦 2022-09-06 永康日报2022-09-0600006;永康日报2022-09-0600008;永康日报2022-09-0600011;永康日报2022-09-0600013;永康日报2022-09-0600010;永康日报2022-09-0600012;永康日报2022-09-0600014;永康日报2022-09-0600015;永康日报2022-09-0600016;永康日报2022-09-0600020;永康日报2022-09-0600019;永康日报2022-09-0600021;永康日报2022-09-0600023;永康日报2022-09-0600022;永康日报2022-09-0600024;永康日报2022-09-0600026;永康日报2022-09-0600025 2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