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华:群众冷暖挂心间
![]() |
吕建华:群众冷暖挂心间
好民警好故事
今年57岁的市公安局东城派出所民警吕建华,十几年来坚持每天早晨四五点起床跑步10公里,只为具备人民警察应有的身体素质,高质量地开展工作。1987年入警后,吕建华先后在交警大队、行政服务中心、东城派出所工作,拿得起笔、审得了嫌疑人。
2017年,吕建华调到东城派出所,从事社区警务工作。和蔼的面容亲切的微笑是吕建华给人最直观的印象。作为一名社区民警,他喜欢骑着摩托车在辖区巡查,遇到认识的居民就会放慢速度打招呼,聊聊近况,询问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从事社区警务工作的5年里,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给辖区群众讲反诈、调纠纷、解难题,用自身行动系紧警民联系的纽带。
到辖区企业宣讲
扎实工作勇担当 捂紧群众钱袋子
山川坛社区位于城市中心,周边分布有学校、商场、多家银行总部以及国企等单位,人口众多但诈骗发案率连续三年逐年下降,今年1月-8月仅发生5起,发案率同比下降80%。这离不开吕建华扎扎实实的反诈宣传工作。为提升社区群众的反诈意识,吕建华经常联系辖区内的企业、医院、学校,主动上门宣讲反诈知识,仅去年7月-8月,吕建华开设了40多堂反诈课,宣讲受益3000余人。
反诈宣传做得好,离不开吕建华的日常积累。时下的诈骗热点和新奇案件,他都了解,每日都会汇编一些反诈小贴士分享到朋友圈和各大商场、企业的工作群里。他还经常深入群众与他们聊反诈、讲防范,并发动群众力量跟他一起开展宣传。他说,这样多渠道去宣传效果更好。
“华哥,我刚接到一个客服电话,要我按他说的操作才能退款。我吃不准,所以问问你。”去年9月,吕建华接到辖区群众小李的求助电话后,第一时间找到了小李,并成功劝阻其转账。在和小李道别后,吕建华又拿起反诈宣传单,到附近的店铺做起反诈宣传。
调解纠纷解民忧 民警充当解铃人
“我喜欢老百姓芝麻大小的事情都来找我,他们找我越及时,说明发现的问题越早,小事就不容易变成大事。”吕建华喜欢把反诈工作做在前、想在前。辖区群众的家长里短,吕建华也喜欢管在前。
今年1月28日,吕建华与市民高女士聊天时,了解了她的烦心事。
高女士和租客俞先生在租房电费问题上产生了矛盾。高女士气不过,在合约还未到期的情况下,要求俞先生搬离。俞先生认为高女士不讲理,与她大吵一架。
此后,只要俞先生开门,高女士就上前阻挠,还说要报警。两人闹得不可开交。了解缘由后,吕建华多次上门调解,还向双方普及房屋租赁相关法律知识。之后的每次走访,吕建华必到高女士家,站在朋友的角度劝她,还发动邻居一起劝说。在吕建华的多次劝说下,高女士和俞先生终于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在居委会商量解决方案,圆满解决了纠纷。
群众期盼回应好 帮其实现返乡梦
2020年9月,吕建华在一次走访中发现河头上台门一废弃楼梯间住着一名流浪汉阿华(化名)。
吕建华问不出阿华任何相关身份信息后,联合平日关照阿华的邻居多次登门开导。阿华终于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离开云南老家漂泊的经历,虽然很想回家,但碍于面子不敢回家。
在吕建华的劝说下,阿华打开心结说出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决定返乡,但经查询,该户口已被注销。为帮阿华顺利回家,吕建华联系了阿华原户籍地的派出所,并多方打听,联系上阿华远在云南的弟弟,让他来永康接阿华回家。由于阿华户口注销且没有健康码,阿华的回家路并不顺畅。吕建华咨询了相关部门后,给阿华办理了乘车证明,并带他去医院进行了核酸检测。
当年11月22日下午,吕建华备齐所有材料后,把阿华及其弟弟送到了车站。阿华紧紧攥着乘车证明,向吕建华深深鞠躬、大声致谢,因为他深知为了让自己回家,吕建华不知打了多少电话,操了多少心。
吕建华说,人民警察就是要讲担当、扛责任。5年来,他调解纠纷上千起,帮助困难群众200余人。日均2万步奔走在辖区的各个角落,一次次调解、一次次帮忙,承载了无数家长里短和群众的殷切期盼,记录了柴米油盐里浸润的人生百态,更浓缩了警民之间的满满情谊。
通讯员 朱珂平 田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