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景观丰富 人文历史厚重
老区儿女多壮志 红色动能谱新篇
![]() |
自然景观丰富 人文历史厚重
老区儿女多壮志 红色动能谱新篇
唐先镇金坑下位村金坑自然村位于我市北部,是永康、东阳、义乌三市分界处。该自然村在永康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首任中共永康中心县委书记金丁亥就是金坑人。1927年5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永康早期党员之一。1929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暂时取消浙江省委,成立6个直属中央的中心县委。8月,中共永康中心县委成立,下辖永康、东阳、缙云、义乌、武义、宣平6个县委。由于金丁亥入党早、革命意志坚定,被推选为第一任书记。10月,中央巡视员卓兰芳巡视永康,发现金丁亥不识字,无法阅读党内文件,改选应焕贤任书记、金丁亥任常委。金丁亥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体现了共产党干部不忘初心、能上能下的革命胸怀。
1930年7月,金丁亥积极参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的组建。9月5日,红三团攻打缙云壶镇失利,金丁亥潜回金坑,与义乌鱼曹头的朱金则联络红三团和工农军的余部60余人,活动在金坑下位和鱼曹头一带,在血雨腥风下坚持艰苦斗争。敌人对金丁亥部和他的家庭实施残酷打击,金丁亥被迫离乡,赴江西寻找红军未果,滞留浙闽边区数载。1946年春,他返回永康,找到党组织,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48年春,金丁亥任路南地区党组织与中共浙东临委的政治交通员。同志们敬佩这位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走过来的老党员,亲切地称他为“老丁伯”。永康解放后,金丁亥任永康县救济院院长,后于1950年9月逝世,被追认为烈士。
与金丁亥相对的,金坑有个“著匪”金坑标。虽然金坑标曾有过抗击日寇义举,为人却残忍顽固。1949年国民党军溃败之时,封其为“青年反共救国军浙东戡卫总队”第三支队长。后见大势已去,走投无路的金坑标于1951年4月某夜开枪自毙于家中。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以金丁亥为代表的金坑人民,不畏困苦、不屈不挠,为追求幸福和信仰奋勇拼搏,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1986年,金坑被永康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老区村。
时代的大浪永远奔涌,考验总是突如其来。2020年8月,受台风影响,金坑自然村唯一进村公路多处塌方,山体滑坡,河岸冲毁,村庄被淹,400多间老房倒塌,90%田地被损。全村党员干部再次发扬不怕苦、不畏难的奋斗精神,立即投入灾后自救和重建家园中。
按照“先急后缓、先主后次、先生活后发展”原则,饮水、用电、道路等设施依次重建,第一时间解决了群众急需的饮水和通行安全问题。党员干部的行动迅速、高效,很快稳定了村民情绪和社会秩序,为全面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创造了条件。
“这次洪灾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支持金坑的改造工作,并且对未来面貌一新的金坑充满期待。”面对满目疮痍,村民保持着乐观开朗的态度。
金坑自然村自然景观丰富,人文历史厚重。该村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近千年树龄的银杏树、野生的千年红豆杉、石井瀑布、石牛山、三界石、古道,村里还有“蒋氏宗祠”“金氏宗祠”等一批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由于海拔有500多米,该村温度比城区低,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晚上睡觉不需要空调电扇,后半夜甚至还要盖被子。
“灾后重建,我们绝不是简单恢复原貌,而是进行全面提升,实现‘版本升级’。”村干部们对此信心满满。市委、市政府以及唐先镇党委、政府都十分关心金坑自然村的重建工作,下一步将进行统一规划,把灾后重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与产业发展、群众致富结合起来,提档升级基础设施,按照特色旅游思路,保护开发村里的老房子,建设成依山而建的特色民宿,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努力创建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融媒记者 吕晓婷 通讯员 卢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