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永撑:高墙内的“疗心者”
![]() |
好民警好故事
孟永撑:高墙内的“疗心者”
今年37岁的孟永撑2007年从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毕业后,进入浙江省十里丰监狱工作了6年。2013年,孟永撑调回市公安局石柱派出所担任基层民警,2019年调入市看守所,成为一名监管民警。凭借着在监狱的管理经验和在基层派出所的工作经验,孟永撑迅速成长为看守所里的业务骨干,成为一名高墙内的“疗心者”。
孟永撑在监室进行集体谈话
用滴水穿石的韧心感化囚心
从静默抗罚到认罪悔过,孟永撑总能用“滴水穿石”的耐心和决心感化在押人员。
2021年4月,湖北籍男子李某因涉嫌诈骗罪被收押入所。在看守所,李某总是沉默不语,消极抵触,态度很差。孟永撑坚持每天找他谈话,甚至周末不值班也要回所里找他聊几句,但李某对他的不间断谈话无动于衷。
直到去年5月9日,孟永撑再次找李某拉家常时说,准备下班后回乡下看望老母亲,顺便又说了几件自己和母亲之间的趣事。“孟管教,可以帮我打个电话给我妈妈吗?一年多没有和她联系,不知道她身体好不好,过得怎么样……”当天,李某的情绪终于有了变化,满脸愧疚地说。
次日,李某迫切想知道孟永撑和他母亲通话的结果,主动要求谈话。在谈话室里,孟永撑先给李某倒了一杯开水,然后说起他的母亲得知他关押在看守所后安心又担心。安心是因为知道了他的下落,担心的是怕他在看守所里吃不饱、睡不好。听着母亲对自己的思念与担忧,李某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孟永撑默默递上纸巾,拍拍他的肩膀,任由他宣泄情绪,并告诉他:“尽孝,什么时候都不晚。”
就这样,从最初的“一言不发”,到后来的“有问有答”,李某终于敞开了心扉。在一次次的交流中,孟永撑给他讲纪律、讲法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逐渐产生了效果。“我愿意签下认罚具结书,争取早日改造出去,好好孝敬老妈。”终于在后来的一次谈话中,李某对自己的犯罪和不服从管教的行为感到深深的忏悔。
用不抛弃不放弃的真情化解戾气
“孟警官,谢谢你对我的照顾。如果有来生,我一定做个好人。”今年5月的一天,作为金华市集中过渡隔离监所,市看守所内原有在押人员都将分流转押至临近县市看守所。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而被关押的方某,在转押之前特意要求与孟永撑谈话,并表达感谢之情。
看守所的同事们都知道,这是孟永撑一年多来对方某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用自己的满腔真情管教感化的结果。方某入所后,自知罪孽深重,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经常不服管教、违反监规。孟永撑拿出“啃硬骨头”的精神,主动向所里申请监管方某。
有一次,方某的腰疼老毛病又犯了,孟永撑及时带他去医务室进行检查治疗。没过几天,他又自费为方某网购了一条羊绒护腰带,并且在每天谈话期间用药油为他按摩腰伤处。一周下来,方某的腰不疼了,心也被捂暖了。通过和方某的聊天,孟永撑得知方某的母亲信奉佛教,于是他找来《金刚经》《心经》等经书,引导方某每日抄写,既可为家人祈福,又可平心静气。孟永撑就这样一步一步化解着方某内心深处的戾气和煞气,使其内心逐渐平静,变成服从管教、遵守监规的“好学生”。
长期获得“文明监室”红旗
在日常管教工作中,孟永撑认真履职、主动担当,一年到头都是紧绷监所安全这根弦。每天,他都会认真排查监室内各项安全隐患,对监室的每一个角落,家属送来的每一件衣物都细心检查。他管理的监室从无打架闹监事件发生,常常在监室评比中名列前茅。
因为长期获得“文明监室”的流动红旗,孟永撑还获得了“孟文明”的外号。有新来的民警向他取经,他笑着说:“我只是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每天多进监、多谈话,把牢每个在押人员的心理变化,用真心帮助他们纠正走错的路。”
正是坚守着这份忠诚与担当,孟永撑先后多次被嘉奖,荣获优秀公务员等称号,被金华市公安局评为抗疫成绩突出个人,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把灿烂的阳光引入灰暗的高墙,用温润的春雨洗涤蒙尘的心灵,以忠诚的坚守传递人间的温暖。作为一名80后党员民警,孟永撑在看守所管教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三能”要求,恪守着为民初心。
通讯员 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