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时政·要闻

这两家店都曾承载我市青年的美好记忆

江滨南路上的那些小资店为何消失不见?

  江滨南路上的那些小资店为何消失不见

  这两家店都曾承载我市青年的美好记忆

  ?

  C

  城市向新的可能·系列报道①

  开栏语

  为进一步营造“人人知晓城市更新 人人支持城市更新”的氛围,自今日起,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城市向新的可能》系列报道,广泛倾听群众声音,深度挖掘城市更新背后的各类故事,思考当前永康的城市格局、城市变化,进一步推动城市更新工作提质增效。

  2011年,ET书吧创始人王晓江在江滨南路租下了一间店面,准备为附近英语角的会员提供一个根据地;同年,他的同学施晓俊在同一条街的不远处也租下了几间店面,和我市本土甜品店“贝甜”的创始人一起,准备做一个以“家”为主题的时尚餐厅……

  十年间,两家店都收获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其中一家曾一度将店面扩大4倍,另一家长期租用的店面达到10间。

  去年8月,施晓俊的餐厅正式关张;就在一年多以前,曾拥有1000多位会员的ET书吧也消失了……在这条街上,有很多个如施晓俊和王晓江一样的年轻人,他们在这里奋斗,在这里收获,但最后都和这里依依不舍地告别。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江滨南路是南苑区块商业街的一个缩影。从这两家曾经红极一时的店面最终走向消亡的结局来看,我们似乎可以瞥见——那江畔的南苑,如同时代发展大潮中的一叶扁舟,很难再安放下年轻人的梦想……

  从1000名会员走向消亡

  ET书吧承载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

  “书吧一开始经营得蛮好的,我曾两次扩张店面。”8月4日,记者找到王晓江时,他正以工作室的形式经营线上婚恋平台。“那时候每到暑假,有不少大学生过来兼职,但还经常忙不过来。”聊起ET书吧创立初期的日子,王晓江感慨道。

  2011年,ET书吧在王晓江的手上诞生了,由于前期就有几百名英语角的会员作为基础客源,书吧的经营可谓非常顺利。没过多久,书吧就从一间店面发展为两间,彼时的王晓江看好书吧未来的发展,又一口气租下2间店面。

  “那时候只觉得人越来越多,希望给大家提供更多元的空间。”王晓江说,但一下子有了4间店面的ET书吧并没有就此顺风顺水发展下去。

  ET书吧位于江滨南路,紧邻永康江,距离西津桥大概100米,南苑路上的繁华和江边的休闲惬意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里一度开了很多小资店,颇受我市年轻人的喜爱。但随着城区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一区块停车位的供需矛盾不断加重。

  “因停车不便和设施老旧失去了一部分客流,但即便如此,我还是一直乐在其中,做书吧的意义不是在于赚多少钱,而是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王晓江告诉记者,在江畔开店本身就是一件令人享受的事情。但是后来,这条路上的商业氛围慢慢变味,书吧两边都开起了棋牌室,书吧处在其中似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2020年,疫情成为压倒ET书吧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江滨南路上开了十年的ET书吧悄悄关了店。很快,这条街上又多了一家棋牌室。

  因为承载了很多回忆,所以倘若还能坚持,王晓江都不会放弃。当记者问起南苑区块改造后如果有机会,是否愿意回去重新开始时,他笑着说:“当然愿意,即便不是我,也会有别人去。”

  从17名店员减员到老板娘亲自上场

  贝悦家餐厅还是没有熬过那个夏天

  为了深入报道江滨南路的商业业态,记者又辗转找到了施晓俊,如今她正和另一位朋友一起筹建一家咖啡店。

  和王晓江一样,施晓俊也觉得,江滨南路的环境是独一无二的。

  “那边可以看到夕阳落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的水面非常美丽。”施晓俊回忆道,“江边给人的感觉就像快节奏城市中难得的慢生活,自在又悠闲。”

  因为自身性格文艺,施晓俊把餐厅打造得与众不同。翻看过去的照片,就能很直观地感受到:餐厅卡座上方挂着梦幻的星星灯,暖黄色的墙壁上挂着各种油画,坐在桌边的布艺沙发上就餐还可以欣赏到一线的江景……整个餐厅温馨而有格调。

  “坐在落地窗前吃饭,向外看去,眼前的江景就像一幅画。”施晓俊告诉记者,凭借着好的就餐环境和口感,贝悦家餐厅常常满座,最多时大堂和后厨加起来共有17名店员,“生意不理想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情,停车位这些基础设施是一方面,客流量是另一方面。”

  施晓俊坦言,近两年,她发现早年间常常在这几家店里就餐的年轻人都“消失”了,她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城区商业中心分散,南苑区块的区位优势不够明显了;二是南苑区块的年轻人变少了。

  “换句话说,就是很多年轻人虽然从这里成长起来,但出去后都不愿意再回来了。”施晓俊补充道,随着生意的不景气,自己无奈辞退了多名店员,忙起来时自己也上场帮忙,可就算这样,也没能阻止这家餐厅走向衰败。

  “商业就是商业。如果不能很好盈利,那么对员工也不负责任,再坚持下去也没有意义。”尽管万般不舍,但用如今的眼光来看,施晓俊依然觉得关店是最正确的决定。

  2020年9月,施晓俊和相处了十年的店员们一一告别,江滨南路上的贝悦家餐厅最终锁上了大门。

  “店里所有东西都清空了,店员也都各自离开了,只剩我和门口那一堆建筑垃圾。我在等工人来清运时,突然感到非常伤感。”施晓俊说,“最后,我为自己和餐厅留下一张合影,这里的时光最终在夏天结束之前画上了句号。”

  □专家解读

  从以上两位经营者的角度来看,商业经营中的共性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虽然一个地方的商业地理位置从优势变成劣势的原因肯定不止“停车难”这一个,但“停车难”的确是全国很多商圈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且难以解决的问题。

  国内的大小城市不同程度都存在“停车之痛”,但停车泊位在不同区位产生的原因是不尽相同的。

  从南苑区块的现状来看,造成该区块商户和群众普遍反映停车难的主要原因是其建设时间久。早年间尚未将停车问题纳入建筑物和城市功能定位所考虑的需求范围之内,因此很多楼房之间的预留空间狭小,区块内的停车资源供应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百姓日常购物的停车需求,因此造成了商业空间萎缩、经济活力低下的现状。这样的现状从该区块经营店铺的状况和消费群体的变化中也可以发现。

  永康人口数量大,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但一些土地的低效利用导致当地的商业空间不能与经济发展相匹配,这也是城市功能缺失的体现。当前的城市更新工作正是对城市功能的持续完善和优化调整。

  但城市更新工作又不能只是解决商业问题。既然政府花大力气在做了,一定要考虑到生态、人文、居住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整体考虑城市蓝绿空间的通风、缓解城市热岛等生态调节功能,处理好城市防洪与城市滨河亲水空间的关系。滨河区域规划设计一定要以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综合考虑居住、商业、游憩和综合交通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宝贵的城市空间,为更多的人民群众造福。可喜的是,这在前段时间出的规划中都有所体现,所以家乡当前的城市更新工作引人关注,更令人期待。

  □记者手记

  承载珍贵回忆 托起美好未来

  从两家曾风靡一时的小资店店主口中,我们不难发现,江滨南路上的那些小资店会消失不见的原因。“南苑路上的店面一开始比江边贵几倍,后来差距慢慢缩小,但空置的店面却越来越多。”与王晓江的交流过程中,他也向记者说起这十年间他所看到的一些现状。这段时间,融媒记者也以走访调查的形式在这条路上探寻那些小资店的痕迹,这里曾开有吉他店、书店、甜品店等,但如今都已搬离。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老照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即便是三五年前,这条街上的风貌与现在大为不同。很难想象,这片曾经令永康年轻人们向往的诗意之地,如今已逐渐斑驳,甚至被人遗忘。

  当下,城市更新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我们也非常期待,这片承载着许多珍贵回忆的土地,将在不久托起永康更美好的未来。

  融媒记者 胡锦 吕笑佩 池欣桦

  扫一扫 大家谈

  昔日的ET书吧

  曾经的贝悦家餐厅

  浙江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某永康籍专家观点:


永康日报 时政·要闻 00003 江滨南路上的那些小资店为何消失不见? 2022-08-09 永康日报2022-08-0900016;永康日报2022-08-0900024;永康日报2022-08-0900006;永康日报2022-08-0900009;永康日报2022-08-0900011;永康日报2022-08-0900010;永康日报2022-08-0900018;永康日报2022-08-0900015;永康日报2022-08-0900017;永康日报2022-08-0900019;永康日报2022-08-0900020;永康日报2022-08-0900021;永康日报2022-08-0900023;永康日报2022-08-0900025;永康日报2022-08-0900028;永康日报2022-08-0900029;永康日报2022-08-0900031;永康日报2022-08-0900027;永康日报2022-08-0900030;永康日报2022-08-0900026;永康日报2022-08-0900012;永康日报2022-08-0900007;永康日报2022-08-0900013;永康日报2022-08-0900008;永康日报2022-08-0900014;永康日报2022-08-0900022 2 2022年08月09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