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巡山4次 每次步行10多个公里
“森林守护神”用爱守护野生动植物
![]() |
![]() |
每周巡山4次 每次步行10多个公里
“森林守护神”用爱守护野生动植物
“暑”你最美·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
夏天的早晨天亮得早。7月27日清晨4时,伴着蝉鸣鸟叫,家住石柱镇新市街的夏仲如简单洗漱后准备出门。一身迷彩长袖长裤、一把长柄砍刀、五台野生动物监控设备、一把水壶、两个馒头是他所有的装备。
今年58岁的夏仲如是市野生动物保护队的一名队员。2018年,夏仲如被分派到石柱片区值守。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每天坚持巡护,不留任何死角,用脚步丈量着森林里的每一寸土地。
工作内容不复杂
肩负的担子可不小
当日4时50分,夏仲如背着10公斤重的迷彩背包,沿着曲折的山路开始巡护。“我们一个片区有8名野保队员,基本上每周会巡山4次,直到下午4点才会回家。夏天天气热,早点出门不会遇到蛇,上山也凉快一些。”夏仲如笑着告诉记者。
虽说工作内容并不复杂,但夏仲如身上肩负的担子可不小。“我们巡山的目的,主要是做好野生动植物疫源、疫情的监测,还有就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夏仲如一边巡逻一边说。
石柱片区包含江南街道、东城街道、经济开发区、芝英镇、石柱镇、前仓镇、舟山镇,山林面积广阔,即使选最近的一段巡护山路,每次来回也得近10个小时,步行10多个公里。
在不少外行人看来,山林茂密的地方应该是避暑胜地。烈日下的山林深处,看似凉意沁人,实则闷热难当。在一条狭窄崎岖的山路上走了一小段,记者的脸就被汗水浸湿了,眼镜片还起了一层白雾。见到记者的这般囧样,夏仲如不自觉地放慢脚步说:“休息一下吧,越往上越难走。每年夏天,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山路狭窄陡峭,沿路草木茂密,面对复杂的林区环境,夏仲如必须时刻关注四周的情况。“我们上山怕的就是眼镜蛇和五步蛇。有时,五步蛇盘踞在地上一动不动,脚踩上去才能感觉得到。”说完,夏仲如顺势坐在路边石头上大口喝起水来,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不断往下流。
临近中午,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洒下一片斑驳,山林间蒸腾起一股更旺盛的热浪。夏仲如用山溪水洗了把脸,开始前往另一座山头。途中,他也没有闲着,不仅仔仔细细检查了几处野生动物监控点,还对着几处野猪留下的痕迹拍了几张照片。通过观察脚印,夏仲如就能区分野猪的性别,甚至判断野猪的重量。这种技能,来自他多年来和野生动植物打交道的经验。
“母的脚印分得更开,公的脚印合得比较拢,像这只脚印,应属重达50公斤的公猪。” 夏仲如指着一处脚印说。
坚守这份工作
是对这片土地有感情
时近中午,气温越来越高,汗水透过短袖,打湿了夏仲如穿在外面的马甲。行至一段树桩前,夏仲如坐下喝了口水,吃了两口馒头。“巡山就是这样,多数时候我们都是背着干粮进山。”夏仲如告诉记者,夏天天气炎热,汗水将裤腿浸湿后贴在小腿上,他一般会将裤腿卷起来透透气,但在这样的环境下,外露的皮肤难免被叮咬得满是红肿。
野保队员长年累月在野外工作,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首先要保证充足的饮水。但这些对夏仲如来说,是小事一桩,容易解决。“我们直接喝山泉水。只有土生土长的人才这么喝,有些人喝了会闹肚子。”在远离溪水时,夏仲如还会想别的办法解渴。
夏仲如说,他小时候跟随大人上山,就知道五味子科的三种藤里有丰富的汁水,大家会直接砍断取水。山林中不少竹子里也有水,只需敲敲竹子,就知道里面的含水量。
行至龙溪山山坳,望着绵绵山峦,夏仲如绕着一棵松树仔细看了又看。“主要是看看这些树有没有生病。”夏仲如拍了拍树身说,“我刚来的时候,这棵树还没长得这么粗。”
“我们队员之间经常会分享一些巡山视频。山里的树长得太高,稀稀疏疏的阳光洒下来,根本分不清方向,很多时候光看照片,根本不知道在哪里。但是,只要我在视频里说了这个方向通向哪个出口,其他队员就知道大概位置在哪儿。”夏仲如如数家珍,“我太熟悉了。这么多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我都基本走过了。哪里有珍贵的树木,哪里的路不好走,我都清清楚楚。”这片山林,没人比夏仲如更熟悉,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是他最亲密的伙伴。
除了负责巡山、监测野生动物之外,野保队员还承担着许多责任。如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记录野生动物轨迹,制止盗猎、乱挖野生植物等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因此,春夏秋冬,夏仲如都扎根在山林,用脚步丈量,一趟又一趟穿行于寂寞的山路间,守护绵绵青山。
虽然野保队员所做的,是不被“看见”的工作,但不论酷暑还是严寒,他们巡山护林的身影,始终穿梭在大山之中。对于这些,夏仲如并不在意。他告诉记者,坚守这份工作是因为对这片土地有感情。“我从小在石柱长大,周围的山林是儿时玩耍的地方,现在我用最朴素的方式来守护,感到很幸福。青山无恙,我便无悔。”说完,夏仲如擦了擦脸上的汗水,他的外套上已经漾出一圈圈灰白的盐渍,但他满不在乎,重新起身继续向山间深处走去。
融媒记者 吕晓婷
夏仲如在检查野生动物监控点
夏仲如向记者介绍山林状况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