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乏力也许是缺盐惹的祸
![]() |
夏天乏力也许
是缺盐惹的祸
进入三伏天,总有人感到头昏乏力胃口差,做啥都无精打采,去医院检查,除了血压低,也没发现什么问题。营养专家告诉你,如果没什么疾病,这就要考虑一种可能性:身体缺盐了。
别小瞧盐的能量
盐是氯化钠,钠和氯都是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尤其钠,对神经和肌肉的紧张性有着重要贡献,对维持体液的渗透压也是必需的。没有足够的盐,肌肉紧张度下降,人就没力量。神经紧张度下降,人就无精打采。体液渗透压太低,身体就无法维持水分。
三伏天气候炎热,出汗会损失大量的盐。如果出汗量大,含盐食品摄入又偏低,会导致肌肉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头痛、脉搏细弱等症状,甚至发生低血钠昏迷。
按《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的数据,我国对钠制定的成年人预防慢性疾病的建议量是5克盐(2000毫克钠),适宜量是3.5克盐(1400毫克钠)。各国营养专家从未提倡完全不吃盐。
过度减盐就是“灾”
我国盐资源丰富,海盐、湖盐、岩盐、井盐市场供应极为充足,人们做菜加盐几乎是随心所欲。我国的钠摄入量平均值换算成食盐已接近10克,北方地区超过12克。
健康界号召的“三减三健”中包括减盐行动,就是希望人们把日常过高的盐摄入量降下来。适当降低吃盐的量,有利于降低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肾结石等疾病的风险。
降低到多少呢?对大部分人来说,即每天5克盐。不过这个5克盐的前提是,环境温度适宜,没有大量出汗。
冬天冷出汗少,多数人口味重,吃盐太多,容易造成血压上升;夏天热,出汗损失的盐多,人们经常用瓜果、饮料、甜食凑合一餐,使盐摄入量较低,从而出现缺钠现象。
实际上,每天5克盐有利于防病的证据很充分。有研究表明,低于每天3克盐,乃至低到0.5克盐的饮食,并不会给预防心血管疾病带来好处,甚至还有些负面结果的报告。
天热要适当给身体补盐
气候炎热,出汗多,钠损失大,必须要每天吃咸味食物,只吃水果、喝菜汁是不行的。如果出汗多,摄入量还必须增加。汗液中的钠浓度平均为2.5克/升,在炎热环境下中等强度劳动4小时,可丢失盐7克至12克。所以高温作业人员和暑期坚持户外训练的运动员,都需要补充含有电解质的液体,因为他们的出汗量都很大。
每餐喝些咸味的蔬菜汤会很有帮助,它既能补水,又能补钾,还能补钠;如果带点酸或带点辣,就更开胃了。这里必须提醒一下:只要是咸、鲜味调味品,都是含钠的。包括酱油、蚝油、鸡精、味精、市售各种调味酱等,都可以起到补盐的作用。
总之,盐吃得太多会成为慢毒,盐吃得太少也会致病。身体出汗多就多吃点,出汗少就少吃点。千万不要陷入“要么拼命吃随便吃,要么一口都不吃”的极端行为中。
(市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