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收获百万粉丝 雕刻之路比想象中艰辛
再普通的材料 他都能变出花样
![]() |
![]() |
![]() |
短视频平台收获百万粉丝 雕刻之路比想象中艰辛
再普通的材料 他都能变出花样
近日,周杰伦的新专辑发布,广受追捧。而在一个短视频平台上,我市一位“剑走偏锋”的手艺人,因创作了一幅以周杰伦为主题的字形画,收获数十万人次的点赞。他就是芝英镇莲湖村39岁村民王伟挺。
光提名字或许陌生,但如果以“食材雕出明星脸”来介绍他,相信不少永康人都会有印象。此前,王伟挺用豆腐、苹果等食材雕刻出当红艺人面孔,受到众多网民关注,收获超过上百万人的点赞,上过微博热搜,还得到众多新闻媒体报道。这位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素以“万物皆可雕”出名。他无师自通,擅长把触手可及的材料,融入稀奇古怪的创作灵感,让生活中的凡物化为神奇。
昨日,记者走进王伟挺的家门,对话这个有趣的灵魂,寻觅“百万粉丝网红”这层瞩目面纱下的艰辛历程。
一时兴起玩雕刻
吸引第一波粉丝
记者抵达王伟挺家时,他正在楼上的工作室忙活。这位80后手艺人个子不高,着装简朴,留着长发和胡子,装扮颇有几分艺术家的样子。
顶层的3个房间加上露天阳台,构成了王伟挺的工作室。恰如其人,这方创作空间也颇具艺术气息。大开间的毛坯房里摆满了各种机器、磨具,几张长型木桌靠墙立着,桌上略显凌乱地堆放着王伟挺各个时期的作品。有花生刻的达摩、石头刻的玉米、口红雕的菩萨、胡萝卜雕的关羽,还有废砖刻成的房子模型、旧报纸雕成的钟南山半身像……不大的工作室被填得满满当当。
厚重的工作台摆在最显眼的位置,王伟挺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在这块大台面上完成。一旁架着的那台单反相机则是他的得力助手,每回创作,他都要来来回回地调试镜头,多角度录好视频,随后再将视频素材剪辑成片。
光看王伟挺的雕刻、字画作品,很难相信他竟然是个毫无美术基础的理工男。如果追溯他踏足这一领域的契机,还得多亏2012年的一个突发奇想——他打算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做张婴儿床,于是上网到木工论坛翻阅教程边学边做。“玩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蛮有趣的,索性开始创作更多木制品。孩子出生时,我刚好雕完一块猛犸牙牌,看过的人都夸我雕得好。”如此一来,王伟挺潜在的雕刻天赋也展露出来了。
尽管在杭州经营过主题餐厅,去拉萨做过广告设计,但最终王伟挺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在家成立工作室开办手工体验课。2019年,王伟挺瞄上了短视频这个风口,决定靠雕刻试试水。“木雕、石雕等传统领域高手云集,我并非专业出身很难出圈。要想在短视频平台抓人眼球,材料上得有突破。”考虑到成本和趣味性,王伟挺决定从一些常见的食材下手。
食材雕刻属于浮雕,对刀法的要求更高,“稳、准、快、柔”缺一不可,轻微手抖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王伟挺显然在雕刻上很有天赋,豆腐雕刻才练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有模有样了。上传至短视频平台上的作品引来不少关注,经过半年多时间经营,他的账号拥有了几万粉丝,视频一上传总能获得上千条点赞评论。许多网友在评论区留言鼓励他,他便热情地挨个回复评论,还尽可能满足网友要求,陆续尝试用火龙果、花生米、番薯等大小不同的食材,雕出了刘德华、张国荣、古天乐等人像。自此,王伟挺的粉丝团可说是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庞大。
短视频平台“第二春” 竟因一根羊骨头而起
让王伟挺没想到的是,网友一句笑谈为他带来了短视频平台创业的“第二春”。
2019年11月8日,我市举办第十四届农展会。王伟挺在展会上买了一根硕大的羊腿,刚发了视频“炫耀”,就有网友笑问:“能用牙齿在羊骨头上刻出花样吗?”王伟挺却当真了,转念一想:“对呀!我为什么不创新试试用牙齿雕人像呢?”
不经意间找到这样一个稀奇的“卖点”,王伟挺欣喜若狂。他连忙买来一大袋苹果练习,很快,一只只普通苹果在他的唇齿之间变幻出了各种模样。记者找到此前一个浏览量较高的视频,只见王伟挺瞄一眼图片,认真地啃了起来。时间流逝,啃得坑坑洼洼的苹果被一束光照亮,女艺人迪丽热巴的侧脸剪影出现在了幕布上,让人不禁直呼惊奇。
将这些化腐朽为神奇的牙雕人像作品上传后,王伟挺迅速收获了50多个万点赞和上万条评论,粉丝数量上涨近30万。紧接着,各大平台、广告商也纷纷向这位新晋“网红”递出橄榄枝。新点子受到大众认可,王伟挺的喜悦毋庸置疑,可随之而来的还有创作压力。
“短视频浪潮下,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我不想框住自己,希望能挖掘出更多新意。”在人像视觉艺术这条路上,他不想拘泥于食雕、牙雕,又试着创作了天花板系列、酱油画系列、坚果系列等作品。
纷繁变化中唯有一点不变,那就是他的“画布”始终是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物件。“家里的旧报纸、废纸板、闲置口红、肥皂等东西都留着,因为对于他来说都是可以用的原材料。他脑子灵活,无论什么东西到他手里都能变出花样来。”作为王伟挺最亲密的人,妻子赵洁颖言语里充满钦佩与赞赏。
两人是大学校友,从校园携手走入家庭,12年的婚姻生活让赵洁颖对丈夫再熟悉不过。在她看来,丈夫这门“万物皆可雕人像”的手艺,不只是有天赋那么简单。“他是个好学勤奋的人,雕刻完全是自学的。一有空就逛论坛,最开始是捡路边的树枝,天天拿着刻刀练。他还善于观察,摸索出门道后再不厌其烦地改进。我觉得他身上有手艺人的那种韧劲。”
流量变现并不容易 不畏惧第三次出发
最近,王伟挺的创作重心转移到了纸上。前段时间,一段“福建舰”的视频在市民的朋友圈刷屏,几经巧笔勾画,“福建舰”的花样字体跃然纸上,更神奇的一幕还在后头,纸张角度一旋,舰体栩栩如生。这就是今年上半年王伟挺开始钻研的字形画——正看是字,反观成画。“人像可否借由这种形式呈现出来呢?”这个灵感再一次鞭策着这位39岁的“民间艺术家”下狠功夫。
在工作室的台面上,一张董宇辉的字形画新鲜出炉,可说是准确把握了各个相貌细节。王伟挺挠挠头,连连感叹“这张线条简单的画实在折磨人”。其间,他看过不计其数的肖像,只为寻找最能体现人物特色的角度,再细心临摹轮廓比例、设计字形结构。在长达4个小时的反复写写画画后,“董宇辉”三字伴随着其面孔特写惊喜呈现。
到目前为止,王伟挺已创作了近30张字形画。他善于“蹭热度”,通常取材于社会热点,因此也爆出了几个高浏览量的视频。然而,在精彩如“万花筒”一般的短视频领域,任何一个热视频很快就被淹没。即便王伟挺的粉丝数量早已突破百万,尽管他在创作道路上步履不停,却仍旧难逃大部分视频引流有限且流量不易变现的残酷现实。
当王伟挺提到“收益不稳定”这个痛点时,坐在一旁的母亲应彩维开口了:“你自己有兴趣、做得开心是最主要的。”她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全家人都很支持王伟挺的这份爱好,并鼓励他以此谋生。对于儿子所投入的心血、所收获的满足,她看在眼里并引以为豪。
王伟挺的家庭氛围很好,家人包容的态度无疑给他注入了“强心剂”。他说,量产卖货不是他的创作追求,“我享受这种原始的创作模式和作品的诞生过程,并从中感受到创作、创造本身的快乐,有足够时间去欣赏艺术的魅力”。当下,王伟挺的这份快乐又通过短视频的形式传递给越来越多的人,同时他也希望带领更多的本土手艺人加入短视频创作行列。“永康的艺术能人很多,非遗艺术丰富,但传播度却不够广。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帮助一些传统行业的能工巧匠学习运用自媒体平台,用一种与时俱进的方式留住古老乡愁。”
融媒记者 马忆玲
王伟挺展示“董宇辉”人像字形画
旧报纸雕成的钟南山头像
木刻作品
Y
永康达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