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社会·看点

一竿为桨 一苇渡江

水上运动爱好者大秀“独竹漂”绝技

  一竿为桨 一苇渡江

  水上运动爱好者大秀“独竹漂”绝技

  在我市,有这样一位“水上达人”,他仅凭两根平常的竹竿,便能浮于宽阔的水面来去自如,颇有武侠小说中“一苇渡江”的大侠风范。他的这项绝技究竟是如何练成的?7月25日,记者走近这位“独竹漂”达人,了解他苦练绝技背后的故事。

  应航展示“独竹漂”绝技

  新奇的运动方式吸引他学习“独竹漂”

  当日,天气炎热。在石柱镇姚官村华山自然村的新塘水库,一名男子双手端着一根长约4米的竹竿,脚踩一根长约8米的粗壮毛竹,缓缓地漂浮于水面上。远远看去,仿佛在水面上漫步一般,令人啧啧称奇。男子名叫应航,今年42岁,是千喜救援队的一名水上救援人员。应航说,这项脚踩毛竹漂浮在水面上的绝技叫做“独竹漂”,是一项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古老民间运动。

  “独竹漂”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的黔北地区盛产楠木。朝廷派出采木官,到赤水、习水一带采办楠木等,由于过去赤水河不通航运,楠木又很珍贵,遂每一棵木料委派一人或多人运送,到长江边再绑成排或用船运至江南,转运京城。在漫长的运木工作中,人们逐渐习惯站在独木上撑竿运送楠木,并竞争嬉戏、打闹,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水上游戏。长此以往,这项活动作为民间娱乐游戏的形式固定下来,称为“独木漂”。

  清初时,人们发现楠竹比木料更适合在水中漂浮,于是将“独木漂”改为“独竹漂”。每年端午节时,赤水、习水流域的百姓们都会以“独竹漂”比赛的方式来庆祝节日,这项习俗一直流传至今。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时就曾以独竹为舟横渡赤水河;2009年,“独竹漂”正式入选贵州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谈及自己学习“独竹漂”的缘由,应航说:“我本来就是一名水上运动爱好者,尤其擅长桨板运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桨板老师在练习‘独竹漂’,这项新奇的民间运动瞬间就吸引了我,于是我开始向他学习‘独竹漂’的技艺。‘独竹漂’对于水上的平衡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能提升我在水上开展救援的能力。”由于是玩桨板出身,对于“独竹漂”技艺,应航上手很快。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现在的他已经可以在毛竹上保持站立、平稳划行了。

  永不言败的毅力让他逐渐掌握技艺

  尽管有一定的水上运动基础,但是应航在学习“独竹漂”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学习时,他要先在陆地上练习平稳地站立在毛竹上。由于竹子是圆柱形,初学者很难在上面保持长时间的站立,更不用说在水中由于水流的作用,毛竹很容易发生翻滚。这就需要在平稳站立的同时,用双脚稳定毛竹防止翻滚,这对初学“独竹漂”的应航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经历了无数次重心不稳跌落水中的失败之后,凭借着永不言败的毅力以及对水上运动的热爱,应航逐渐掌握了正划、上竿等技巧,甚至在一些水流较为湍急的地方仍旧能够游刃有余。

  说起自己学习“独竹漂”的经验,应航的脸上浮现出了些许自豪的神情:“‘独竹漂’和桨板其实还是有些相通之处的,这两项运动都十分强调运动员的‘水感’。”

  看到记者疑惑的眼神,应航笑着解释,所谓“水感”,就是对水流适应能力,在保证自己身体平衡的前提下,尽量放松,不要总想着和水流对抗,要慢慢地去适应它、融入它。这个道理类似于太极中的以柔克刚,这样在比较湍急的水流中,才能保持自己不被冲走同时还能自由行动。

  “除此之外,要想平稳地站立在毛竹上,站姿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点。现在我们常用的站姿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一只脚脚尖朝前,另一只脚垂直九十度站立的‘T字形’和双脚平行的站姿。不管是哪种站姿,都要记住保持自己身体的重心垂直于毛竹之上,不然就会落入水中。”应航如是说。

  看着应航如武侠小说中轻功盖世的大侠一般乘“独竹漂”浮于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与岸边茂密的灌木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不禁让人联想到了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传说,不得不感叹这一民间传统运动的神奇。

  利用水上技能投身公益救援事业

  2016年,爱好水上运动的应航加入千喜救援队。这是一个由一群户外运动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公益救援团体。一次偶然的机会,应航看到了关于救援队成员勇救落水群众的报道,深受触动。身为退伍军人,心中的那份社会责任感驱使着他加入了千喜救援队。由于救援行动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有的队员选择了退出,而应航却坚持了下来,这一晃就过去了六年。

  在六年中,应航参与了大大小小数百次救援行动,挽救了不少群众的生命,并连续多年保持着在队内名列前茅的高出勤率。他的能力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出色的表现也让他获得了“勇士”的称号。

  “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在救援过程中会在保证群众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救援的时间。”应航说。

  通过不懈努力,应航获得了由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桨板运动员称号。因为救援技术过硬,他还担任了队内的技术培训教练,并到绍兴等地向当地的消防员们传授急流水域救援知识。除了对队员们进行救援技术的培训,应航还常常为前来参观的孩子们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讲座,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孩子们讲授一些通俗易懂的防溺水小知识、小技巧,获得了孩子和家长们的好评。

  在一次次的救援行动中,应航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一次成功的救援都能带给他很大的成就感。应航说:“在救援队中,我觉得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每当我成功地救起一个人,都能体会到自己参与公益救援事业有着非凡意义。”2017年,市关爱退伍军人协会通过综合考量,聘用应航做专职管理员。他不仅收获了一份工作,也得到家人的认可与支持。“我女儿也为我感到自豪,有时还会在学校向同学‘炫耀’自己的父亲有多么了不起。”说到自己的女儿,应航的脸上露出了笑意。

  融媒见习记者 任昕科

  Y

  永康达人秀

  扫一扫

  一起看“独竹漂”


永康日报 社会·看点 00005 一竿为桨 一苇渡江 2022-07-27 永康日报2022-07-2700006;永康日报2022-07-2700010;永康日报2022-07-2700009;永康日报2022-07-2700011;永康日报2022-07-2700012;永康日报2022-07-2700013;永康日报2022-07-2700018;永康日报2022-07-2700019;永康日报2022-07-2700021;永康日报2022-07-2700022;永康日报2022-07-2700023;永康日报2022-07-2700024;6592535;永康日报2022-07-2700025 2 2022年07月27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