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烟火 一半清欢
乡村女达人装饰别样生活
![]() |
![]() |
![]() |
![]() |
![]() |
![]() |
![]() |
Y
永康达人秀
开栏语
大隐隐于市,高手在民间。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在我们身边隐藏着许多能人异士。他们或许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却在某一领域崭露头角;他们能从日常琐碎中发掘情趣和塑造经典,让生活变得轻松有趣,以行动彰显他们的工匠精神以及生活态度。今日起,本报推出“永康达人秀”专栏,一起挖掘“永康达人”背后的故事,体会他们不一样的人生。
一半烟火 一半清欢
乡村女达人装饰别样生活
一个钟情于洗衣液瓶,在上面雕刻出各式图案;一个喜欢与多肉打交道,将多肉融入生活……在西溪镇,有两位对爱好痴狂、生活热情的达人。她们在生活中坚持自己的爱好,在爱好中感悟人生,向大家展示了永康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昨日,记者先后来到西溪镇寺口村、三联村金园自然村,去探寻她们从“小白”变身达人的故事。
雕刻的作品得到肯定 增强了创作的信心
人物:应秋霞 年龄:52岁 职业:餐馆业主
过了饭点时间,餐馆逐渐安静下来。阳光均匀地撒在窗边一排精美雕刻过的空瓶上,透过缝隙,一个渔夫在柳絮下撑着船的图案印在地面上。在冷风机朝着吹的收银台前,应秋霞正拿着雕刻刀对一个画好天鹅样式的洗衣液空瓶仔细地雕刻着。
今年52岁的应秋霞,在寺口村经营着一家餐馆。在这种热浪滚滚的氛围下工作的她,有着一个需要十分耐心平静的兴趣爱好——雕刻空瓶。
“这个空瓶浑身白色,那就刻一只白天鹅吧,再加两朵小花,会不会更生动立体?”早在前一天,应秋霞就已经对它细细琢磨了一番。不一会儿,白天鹅标志性的长脖子就显现出来。她接着开始雕刻翅膀。“天鹅的翅膀是一层层地堆砌在一起的,而我的空瓶子只有一层,怎么雕刻出那种层次感呢?”正当记者好奇之时,应秋霞已经雕刻出细细的一丝缝隙,再刻出几条弯弯的线条,白天鹅的羽毛瞬间就丰满了起来。再装饰上眼睛、嘴巴,还有身上的小花。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出现了,眯着眼睛似乎在水里悠闲地游来游去。
四年前一个闲暇的下午,应秋霞在看视频时,偶然间刷到一个网友将废弃的洗衣液瓶子雕刻成梳理毛发的天鹅图案。那个成品图案非常美丽,而且用的工具和材料也很简单,这深深地激起了她的兴趣。没有任何雕刻基础的应秋霞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一把雕刻刀和黑色记号笔,拿来家中准备当废品卖掉的空瓶,开始了雕刻之旅。
“我们经常会来这里吃饭,看着窗户边摆着的这些艺术品,感觉很有情调。”顾客李女士说,尤其是看着挂在假树枝上,用橘色洗衣液空瓶雕刻的“大吉大利”,心情也会很愉悦。看到来店里吃饭的顾客对自己雕刻的作品感兴趣,还时不时地得到他们的夸赞,应秋霞感到很有成就感。这也增强了她想创作更多作品的信心。
“如果作品比较简单,那全部雕刻流程下来,大概两个小时就能完成。”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应秋霞一般只会在经营饭店的空余时间,才能进行雕刻,这也导致了一件作品得花费好几天才能完成。
“刚开始创作时,经常因为没有控制好下刀力度,所以手上有好几道伤口,有一次还流了很多血。”应秋霞说,她一直以来都没有做过这方面的事情,由于缺少经验,常会因为瓶子表面太光滑、无法准确控制力道等原因而划伤手。说起手上的一道道疤痕,应秋霞神情淡定自若,这对她来说,似乎只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因为雕刻空瓶是我的兴趣,是我自己选择的爱好。”应秋霞说,喜欢一件事,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不能因为它可能会割破手指而放弃,不能用工作忙、没时间当借口……而对她来说,她的坚持,换来的是家人对她的支持,是亲戚朋友看到空瓶就会想到她,是来自顾客的称赞。这些就如同生活奖励给她的一朵朵小红花,奖励她积极努力向上的生活态度。
花团锦簇的多肉人生 需要一种执着精神
人物:吕淑华 年龄:56岁 职业:退休人员
初见吕淑华,一身干干净净的白衣白裤,大方清爽不失少女感,完全不像一个天天跟泥土打交道的人。
废弃牛仔短裤里种多肉、旧旅行箱里种多肉、酒瓶里是多肉、腐朽的老树桩上有多肉、石头堆砌的墙上有多肉、菜地上也是多肉……住在三联村金园自然村山脚下56岁的吕淑华,自退休后,跑到乡下种起了多肉。这一种就是100多个品种1000多盆多肉。
“我家有很多‘肉肉’,除了摆在外面的,楼梯上也摆着许多,有些喜阴的,我就会把它们搬进来。”吕淑华向记者介绍多肉时的神情,极像一位母亲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眼里满是宠溺和自豪。在她这里,多肉有着可爱又亲近的称呼——肉肉;在她这里,每一盆多肉都能被细心照料;在她这里,每一盆多肉上都有着她的一些小巧思,比如放着狐狸小摆件的九尾狐多肉、在多肉下乘凉打坐的小和尚、勤劳耕耘的小兔子等,无一不在展示着吕淑华对生活的热爱。
从小跟着父母生活在城市的吕淑华,被父亲爱兰花、爱生活的态度感染。那时,父亲总能在家中有限的空间里,挤出合适位置摆放兰花的场景,深深烙印在她的心上。这让她觉得,人总会有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只要你去尝试,去乐观地看待生活,事情总能成功。
“看着她种的多肉很漂亮,我们也会到她这里学习。她熟悉各种多肉的习性,我们遇到种多肉的困难也会来请教她。”在村民徐女士的心中,吕淑华是经验丰富的种多肉大师,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情况,都能轻松给出处理方案。殊不知,这都是吕淑华用实践换来的经验,用时间试验出来的结果。
“绝大多数经验都是从失败中得到的。”谈起种多肉的经验,吕淑华说,她曾经为了种好人见人爱的多肉“美杜莎”,先后买了好几盆作试验。但因为该品种对温度、湿度的要求较高,所以实践之后,等待她的常常是多肉出现各种病症的结果。她不言放弃,在不断试错中,才积累到了种植经验,种出了人见人爱的“美杜莎”。
“有时候人要执拗一点,不服输,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吕淑华谈起种多肉的经历时说,种多肉并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每一次都顺利种好,但不能因为遇到失败,就不愿再去尝试,或许每一次与多肉的相遇不一定有美好结局,但一定会有意义。
融媒记者 李徐晖 应桃蕊
雕刻作品《花瓶》
雕刻作品《白天鹅》
雕刻作品《大吉大利》
多肉种在高跟鞋里
多肉与竹匾组成的盆景
应秋霞认真雕刻空瓶
吕淑华细心打理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