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松阳遇见美好
德茂文兴夏老师
□程望槐
敬爱的夏老师,以德铸魂、以文育人,您把诗歌写在广阔的大地上,真实、自然、震撼、大气。我们永远怀念您,来生再做你的学生!
前些天的一个上午,得知92岁的夏茂兴老师仙逝的消息,我不觉泪目!
夏老师的音容笑貌,恍如昨日。哀叹之余,我写了一首诗《悼念夏茂兴老师》:“飞凤山下书声琅,鲤鱼塘前忆恩师。杏坛从教四十载,文苑沁芳万千诗。海纳百川浩气存,神游八表白云栖。鹏程万里鸿鹄志,百年树人桃李谊。燕然勒功耸丰碑,方岩传奇觅仙迹。鸥盟鹭约慕清华,松身鹤骨归桑梓。英才济济满天下,哀思绵绵长相知。遥闻驾鹤西去兮,我心茫茫何所依?”
夏老师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典型,无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他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夏老师是徐可儿、徐程文母女两代人的恩师。1963年,他指导徐可儿写的高三作文《看戏》,先后入选《习作之花》《笔尖下的青春》。1974年秋,徐程文刚上初一,恰逢县里开大会,她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夏老师给予精心指导。初中毕业时,夏老师还送给徐程文一本笔记本。在夏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徐可儿、徐程文都成为永康教坛的“孺子牛”。
夏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长者风范,令人可敬。他的学生赵康雄回忆,毕业40多年来,他与夏老师常常互赠贺年卡,千里寄深情。校友吕观德回忆:高考前一个多月,在夏老师主持的学生座谈会上,他直率地提出“希望食堂给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多加点菜”的意见,夏老师采纳了他的意见。第二天,学校食堂菜量就增多了,让他很感动。
夏老师尊重人才,求贤若渴。1978年,他在永一中校务会上强烈要求把朱章台老师从乡下调到一中工作。当得知当地领导因“人才难得”不肯放行的消息后,夏老师亲自下乡与区委书记面商。虽然朱老师后来没有成功调动,但他一直对夏老师感激不尽。徐天送也对夏老师甘当“伯乐”的精神赞叹不已。当时,徐天送在乡下教书,也是在夏老师的力荐下才进城任教的。
2018年7月,我在永一中文科班同学应碧映那里看到她的公公程忠福珍藏的《永康文艺》(创刊号)。在永康文史专家应宝容、林克成等指导下,我从这本饱经沧桑的文学刊物上搜寻到永康上世纪50年代文学发展轨迹,也追寻到了夏老师在文艺之路的足迹。
1957年3月16日,夏老师怀揣着文学梦参加永康县业余文学创作者代表会议。随后,永康县业余创作委员会应运而生,该委员会主任郑政卿、副主任郎君照和委员谢乡灿、李仲融、朱章台、夏茂兴、吕金照、程忠福、朱鸿宪等一起积极组稿、编辑,终于在4月10日这天迎来了由永康县文化馆、业余创作委员会编印的期刊《永康文艺》的诞生。《永康文艺》走过了20多年曲折发展的岁月。1980年,《永康文艺》更名为《方岩》,成为永康文艺的一张“金名片”。
2019年5月10日,我和朱章台、徐天送积极联络有关永康文史方面的专家,最终促成召开了永康民间文艺沙龙。我还和原永康县业余创作委员会委员、《永康文艺》编辑朱章台、程忠福一起走访了委员、编辑李仲融,可惜当时夏老师在金华行动不便,未能参加创刊60多年后的聚会。
夏老师从1949年9月起,直至1990年8月退休,初任小学教员、教员主任、校务负责人,历任永康中学教员、县干部职工文化学校教员、永康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永康一中教导主任、政教处主任、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兼任县教育学会副会长、县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县文联副主席等职。曾当选为中共永康县委委员(第五届),二届、三届、四届县政协常委,县九届、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数十年来,夏老师笔耕不辍,从参与编辑《永康文艺》、创作文学作品、教研文章到参与编辑《习作之花》、关注《华溪犊》的成长、当好编修《永康教育志》的顾问等,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瑰宝。
敬爱的夏老师,以德铸魂、以文育人,您把诗歌写在广阔的大地上,真实、自然、震撼、大气。我们永远怀念您,来生再做你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