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科学把握“稳”和“进”的辩证关系。“稳”是为了更好地求“进”,“进”是为了更好地促“稳”。我市启动城市更新、五金产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以大气魄推进大改造,以大改造形成大声势,聚焦重点推进连片区块改造提升,大开大合推进攻坚行动。相关部门结合实际,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全力以赴打好稳进提质组合拳,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成效。
稳中提质
“三驾马车”齐发力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落实打造世界级五金产业集群的使命任务,谋求更高水平、更快速度、更强竞争力的发展。
稳定投资促增长、促转型。我市全力推动制造业项目招大引强,新签约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个,其中30亿元、50亿元项目各1个,总投资额116亿元。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4个。政策引导增强企业意愿,鼓励企业启动智能化、数字化等技改项目。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项目7个,数字化生产线项目11个,首批10家电动工具轻量级数字化试点企业完成改造并通过验收。
破难攻坚,引导五金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我市深入实施五金产业低效整治攻坚行动,坚持“提升发展一批、政府收储一批、兼并重组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原则,明确整治对象、整治内容、整治标准。截至目前,全市整治低效企业143家,涉及土地面积1374亩;累计完成低效企业整治303家,涉及土地面积3064亩;完成“低散乱污”企业整治提升567家,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32家。
全面谋划长三角五金研究院,稳步推进省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工作,筹建杭州、深圳科创飞地,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不断建链强链补链,壮大延伸产业链……我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实施五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累计发榜281个,推动解决行业共性难题4个、企业个性难题56个,兑现榜金6715万元。全市高新企业持续壮大,创新主体不断涌现,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速稳定保持在17%以上。
稳投资的同时,不断激发消费活力。露营经济、夜经济……一个个火起来的新词,折射出政府赋能下的消费升级。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我市鼓励商贸企业结合消费券活动,推出促销活动,强化消费杠杆力度。全市累计发放消费券近9000万元,拉动消费18.21亿元。
从每周一列到每日一列,我市构建海铁联运模式,先后开通永康至宁波舟山港、温州乐清湾班列,开行班列197列。今年上半年,我市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13.17%,快递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4%。
稳中向好
突破关键提升发展劲头
行稳致远,五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当前,我市以五金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化重塑迭代,扛起工业大旗,挑起转型重任,推动五金产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优化软环境,强健市场主体。落实国家、省、金华市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方案,以真金白银助力企业降本减负。持续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聚焦企业发展需求,“连续贷+灵活贷”确保企业拥有充足的流动资金。继续深化审批流程改革,全方位应用数据化体系,实现“最多跑一次”到“零次跑”转变。
紧盯硬环境,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我市聚力打造永武产业飞地、国家林草装备科创园、农机产业园等,积极争创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深伟业、联信康的引进,拉开我市发展新能源和储能产业项目的序幕。
如今,中兴工业区块、陶瓷厂区块、飞鹰工业区块等21个大面积区域的改造提升如火如荼,通过设定控制性指标,建设特色产业园。很快,一批配套设施完善、标准化智能化的新型厂房将陆续投入使用,为成长型企业、整治腾挪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市委、市政府正带领全市人民,上下同欲、干在当下,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加快建设“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
融媒记者 吕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