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了,请上好这堂防溺水课
家长做到“四个知道” 孩子做到“六不三要”
![]() |
![]() |
![]() |
![]() |
![]() |
暑假来了,请上好这堂防溺水课
家长做到“四个知道” 孩子做到“六不三要”
水域边放置救生圈
孩子上网课学习防溺水知识
安装防溺水宣传警示牌
暑假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暑假是防溺水教育的迫切期。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占56.04%。6月27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中国教育电视台制作播放了暑假安全第一课——《珍爱生命,严防溺水》。同日,“浙江消防”微信公众号推文《痛心!短短两天,6人死亡1人失踪!》再次为防溺水敲响警钟。
防溺水安全教育,是市教育系统每年不变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4月以来,市教育局及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专项教育活动,将防溺水专项教育覆盖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和每一位家长。暑期已至,在此再次提醒,广大家长要做到“四个知道”,孩子要做到“六不三要”。珍爱生命,严防溺水,从你我做起。
学生溺亡事故存在“六多”现象
市教育局提前谋划落实防溺水“八个一”活动
每年暑假,全国各地学生溺水事故频发。溺水已成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
根据往年案发规律,我市学生溺亡事故存在“六多”现象:暑期居多、农村学校居多、中小学生居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居多、无成年人监护的居多、结伴同行的居多。
从人群来看,小学生、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临时来永探亲儿童是发生溺水事故的重点人群。从时间来看,放学后、节假日、暑假是发生溺水事故的主要时段,其中7月是溺水事故高发期。从地点来看,农村无人看管、未设立禁止游泳警示牌的河道、池塘、水库等水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区域。从原因来看,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自救互救能力弱,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缺乏安全教育和有效监管,是导致溺水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为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市教育局在今年4月下发《关于开展2022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防溺水专项教育活动的通知》,明确“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活动从4月下旬持续到10月上旬。
市教育局要求各校充分认识防溺水工作的重要性,全面启动防溺水专项教育活动,以防溺水“八个一”活动(一次动员大会、一次主题教育活动、一封告家长书、一堂主题班会、一期黑板报、一次家访活动、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和一部宣传片)为载体,将防溺水安全教育做实做细。该局还动员各校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形成教育、水务、关工委、镇(街道、区)、村社等多部门单位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同时,该局指导校企合作,加强“小候鸟”的安全教育,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减少溺水事故发生;发挥党员、志愿者的作用,在危险水域进行巡逻,及时劝阻、制止学生玩水行为,为学生撑起安全保护伞。
近期,市教育局还专门派出10个安全督查组,对我市各校防溺水专项教育活动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仔细查阅各校防溺水专项教育活动台账资料,电话询问学生家长防溺水安全教育落实情况,实地察看校园周边水域防溺水警示标志及救援设施设备等,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建立台账、列出清单,明确整改时限、要求责任到人,筑牢防溺水的“铜墙铁壁”。
各校开展多形式专项教育活动
家校合力共筑学生防溺水安全屏障
事实上,自今年5月以来,我市各中小学、幼儿园纷纷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防溺水专项教育活动。其中,解放小学开设了“家长课堂”,邀请市骨科医院医生为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演示,邀请市慈善总会雄鹰应急救援队防溺水宣传员为学生讲解丰富又实用的防溺水知识。
为了让学生真切认识溺水的危害,方岩小学联合方岩镇政府及辖区派出所开展了体验式防溺水演练,强调了校园周边危险水域,告诫学生不要在危险地带逗留玩耍。活动现场,学生们把头浸在水盆里,憋气、再憋气……抬头的那一刻,大家都心有余悸地说,“溺水太可怕了,今后我一定会注意”“当水没过头顶,我感觉全世界都是水,这种感觉可真不好受”“如果不能抬头,真的会窒息”。
在永康二中的防溺水专项教育活动现场,该校政教处专门通报了今年全国各地发生的多起学生溺水事故,用真实的案例敲响防溺水安全教育的警钟。该校还专门邀请了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志愿者利用绳子、救生衣等,演示了遇到溺水事故的正确应对方法,帮助师生掌握防溺水知识。
家长监护职责的落实,是减少学生溺亡事故发生的关键。自今年6月以来,我市各校陆续开展“学生安全千万家”家访活动,对学生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本地留守儿童及其他重点关注学生进行家访,引导家长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通过家访,各校向家长发放了《防溺水安全告知书》《教育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确保防溺水宣传不漏一人。同时,各校还通过宣传窗、黑板报、微信群、校讯通等平台,将防溺水安全教育渗透到学生及家长的学习生活中,家校合力共筑学生防溺水安全屏障。
市教育局提醒,孩子的人身安全、身心健康是家校共同关注的头等大事。学生不在校期间,家长一定要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经常对孩子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要教育孩子,当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应立即报警并寻求成人帮助。如果群众发现有未成年人私自在池塘、河边、水库等水域戏水、玩耍,也请及时制止。
融媒记者 李梦楚
家长做到
“四个知道”
知去向(知道孩子去了哪里)
知内容(知道孩子去干什么)
知同伴(知道孩子和谁在一起)
知归时(知道孩子什么时候回来)
孩子做到
“六不三要”
六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不擅自下水施救。
三要——
要警惕和辨识可能发生溺水的危险;
要学会游泳技能,掌握在水中漂浮的方法和窍门;
要掌握在水中自救自护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救助他人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