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社会·看点

高考填志愿咨询暗藏套路

准大学生填报志愿时要注意防范

  高考填志愿咨询暗藏套路

  准大学生填报志愿时要注意防范

  本报讯(融媒记者 李一正) “考得好更要报得好”“名师指导弥补分数不足”……连日来,各种高考志愿填报广告铺天盖地,令考生和家长眼花缭乱。市公安局发布预警,提醒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

  机构瞄准填报商机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都是第一次与孩子一起商讨填报高考志愿,难免会有些盲目和焦虑,一些机构正是瞄准了这个商机。”市公安局民警金玉澄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志愿填报是高考之后的又一场大考。目前,志愿填报软件和一对一咨询辅导是机构提供的两种最常见的服务。

  据了解,填报软件价格从几百元至千元不等,广告宣称涵盖近几年来数千所大学的录取数据,可依据考生成绩综合大数据分析,精准预测录取概率,提供填报建议。一对一咨询辅导价格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服务通常包括2次到3次2小时的线上或线下面谈,由规划师为考生出具个性化的志愿填报方案或代为填报。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志愿填报咨询机构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根植该领域多年的专业机构,长年做升学指导的分析,数据主要是基于往年各地的高考成绩和各所高校的录取分数。第二类是商业机构,主要是售卖历年的高考录取数据,利用考生掌握信息的不对称,赚取“信息费”。第三类则是套路机构,以提供所谓内部数据为卖点进行虚假宣传,考生与家长上当受骗后投诉困难。

  注意这些虚假套路

  日前,市公安局梳理汇总了近年来一些虚假志愿填报咨询的套路。

  所谓的内部数据多为忽悠。填报软件依据的大数据其实都是学校官网、教育部网站和阳光高考平台上的公开信息,提供的只是往年的录取数据,无法提供当年的报考数据,所以只能作为参考。

  一对一咨询服务“含金量”存疑。有的志愿填报辅导软件动辄上万元的一对一咨询,内容往往包括兴趣测试、性格测试、人生规划等。业内人士透露,这些环节的设置,说白了就是增加内容、时长,便于收费。

  帮你填报志愿的“专家”未必是真。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所谓“从业数年”“经验丰富”的“名师”可能只参加了三四天培训就上岗。“熟知招录规则”“了解院校和专业”的“专家”可能是利用课余时间短期兼职的大学生。

  擦亮眼睛谨防诈骗

  对于那些五花八门的志愿咨询App,永康一中教务处副主任章鸿翔说,考生和家长要理性看待这些东西,特别是一些收费较高的咨询服务,更要擦亮眼睛,谨防诈骗。现在,不少互联网平台都汇总了各地招生政策的权威信息和解读,并免费提供智能填报志愿。“互联网+”时代,填报志愿绝不能“两眼一抹黑”。

  市教育考试中心主任吕天圭也表示,考生和家长要理性看待填报志愿App,不要轻信一些所谓“专家”。近期,市教育局与多所学校联合开展多场志愿填报咨询讲座,邀请权威专家到场指导。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加强招生政策的学习,多听听高校的宣讲和多参加官方安排的咨询活动。


永康日报 社会·看点 00005 准大学生填报志愿时要注意防范 2022-06-29 永康日报2022-06-2900013;永康日报2022-06-2900014 2 2022年06月29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