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飞:用热爱谱写特警人生
![]() |
好民警好故事
郑晓飞:用热爱谱写特警人生
“警察是守护在人民身边的英雄。”带着这个想法,大学毕业的他毅然加入公安队伍。从一名派出所普通民警成长为特警的领军人物,警服一穿,就是30年的时光。他就是郑晓飞,现任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
几十年如一日,郑晓飞始终冲锋在打击犯罪、抢险救灾第一线,成功处置了上百起突发重大警情和灾害事故。6月1日,市委、市政府授予郑晓飞“永康市劳动模范”称号。此前,他已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两次,获评“全省优秀人民警察”“金华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郑晓飞(图右)在指导队员训练
自学成才 智力并举巧破局
“特警会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只靠武力是不够的。”深知心理学在实战中的重要性,郑晓飞从1997年就开始自学心理学和谈判技巧。平时一有空,他就积极参加学习讲座或研读相关教材。刚入门时,专业术语对他来说晦涩难懂,但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加上实战中的不断练习,郑晓飞成为一名全市屈指可数的谈判专家,参与过的上百起谈判,无一起失误。
在2011年的“清网行动”中,郑晓飞带队奔赴全国各地,千里追逃两个月带回25名在逃人员,战果不凡。其中,在云南抓获逃犯王某无疑是漂亮一仗。面对抓捕行动中亲属不配合这一常见的棘手情况,郑晓飞真诚的沟通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成为破局的关键。追逃组到达云南后,由于线索不多,王某家族中最有威望的三叔成为行动的突破口。“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怕做思想工作,只要说服王某三叔,劝投就成功了一半。”郑晓飞连续十多天往返数十里山路,一次次登门与王某三叔促膝交谈,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交谈的各种信息。一天又一天,郑晓飞用心感动着老人。终于,王某三叔的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他认识到,永康民警这样锲而不舍,其实是在帮侄子。在其动员下,王家人开始配合民警主动寻找王某下落。最后,追逃组成功将王某抓获归案。
砥志研思 打造破拆金名片
“以往抓捕行动中,遇到防盗门锁都得找开锁师傅来开,时间往往被耽搁,影响了行动。”2016年,针对抓捕行动、抢险救援中常遇到防盗门窗难突破的实际问题,郑晓飞带领攻坚团队在全国首创以“绝对静、相对快”为核心理念的防盗门窗破拆突入技战术应用体系和教学体系。
为研究出更高效实用的战术,郑晓飞常利用空余时间远赴各地取经,向开锁高手及门锁企业拔尖专业人士等学习,实现了不少技术难点的突破。他时常废寝忘食地调研市场、收集数据,在研发中不断攻克难关。一次,他去朋友家做客发现了全新锁体,在门外驻足观察了很久竟忘了敲门,被保安人员误以为是小偷,闹了个大乌龙。对技术研究的痴迷让郑晓飞迅速从入门到懂行,他还自费考取了高级锁具修理工证、“中国锁匠”等相关资格证书。今年3月,破拆团队受邀参与中国防盗装甲门行业标准制定,与企业建立“制造-破解-改良”的锁体研究良性互动模式,联手打造防盗门窗破拆突入金名片。
截至目前,郑晓飞已带领防盗门窗破拆团队成功协助完成60余起省内外大型专案抓捕,累计破门窗320多樘(扇),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690余名,参加抢险救援58起,服务群众开门65次,破拆成功率达100%。
热爱为引 勇当特警领军人
“晓飞非常热爱公安特警岗位,只要是他想做成的事就从不退缩。”对于郑晓飞,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教导员卢杰这样评价。1997年主动申请调入巡特警大队,郑晓飞就在这里扎了根。在其他队员眼里,年近50岁的郑晓飞依旧像个铁人,随时待命是他的常态。日常训练之余,他还会主动加练,单位里250公斤左右的轮胎,他能翻上几十次。
持之以恒的训练是为了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在抗疫抗灾赛道上,郑晓飞带领巡特警大队始终冲在第一线。
今年1月5日,石柱镇出现新冠肺炎阳性病例,郑晓飞立即进入战时状态,第一时间组织集结动员,收到指令后迅速前往。连续作战16天后,他又带队增援外地战疫情。6月,雨水渐多,郑晓飞闻“汛”而动,结合往年抗击台风等极端气候的经验,提前制定防台救灾预案和应急疏散方案,开展水上救援演练,做好随时增援抗台防汛的实战准备。为求真实,他选择在降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下训练,以确保措施在实战中的有效性。
“我愿把一生献给挚爱的特警事业。”30年的党员民警生涯,造就了这位巡特警大队大队长,他将青春和热血注入公安事业,以信念和担当铸造自己的公安生涯,在推进平安永康建设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讯员 朱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