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 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共同富裕‘永’争先”融媒新闻行动⑦

  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 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共同富裕‘永’争先”融媒新闻行动⑦

  {

  年岁将半,阳光鼎盛。六月,裹挟着夏意如期而至。

  连日来,市融媒体中心“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共同富裕‘永’争先”融媒新闻行动第七采访小组先后走进江南街道园周村和古山镇后塘弄一村,探寻这两个村是如何抓住“稳创收就是稳民心”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产业,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多渠道、多层次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

  共富大赛道

  园周村:人气汇聚财气 风景蕴含共富“钱”景

  这几天,江南街道园周村村民郎思珍忙着给自家的小卖铺备货。

  郎思珍的小卖铺开在小长城上的一号烽火台,如果天气好,一天至少有1000元收益。她说,以前村里大多数年轻人外出谋生,现在有不少年轻人回来就业、创业,参与村庄建设,“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也捧上了‘金饭碗’,根本不愁吃穿。”

  郎思珍口中的“金饭碗”是指该村大力发展的乡村旅游业。近年来,园周村村民开出了各类店铺,售卖肉麦饼、馄饨、雪糕、鱼饲料、玩具等。真可谓是推开家门即可邂逅商机。

  20多年前那个杂乱无章、负债累累的园周村,如今仅留存于村文化礼堂的一组老照片里。现在的园周村,是令人向往的山水田园,是共同富裕的具象呈现。

  村两委带领村民奔共富的转机出现在2006年。当时,园周村通过盘活存量土地,获得5100万元资金。这笔巨款对于当时的园周村村民来说极具诱惑力。但园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双政硬是把钱留下作为第一笔村庄建设款。“如果当时就把钱分掉,无异于把昂贵的瓷罐砸碎,让村民分一时的碎片。”

  得益于这笔启动资金,凭借东临南溪、南倚白云山的优势,园周村大踏步走上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共富路。村里先后打造了以滴水岩石窟、映湖公园、莲泉为主线的自然景观,建成了以小长城、轩辕洞府、周氏御史府邸为特色的人文景观,构筑了“居住区、度假村、景点区、教育区”四大功能区块,走出了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宜居示范村、国家级生态示范村等国字号荣誉。至此,园周村的美名彻底打响,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有人来,意味着有钱赚。小长城、映湖公园等“网红”打卡点,带动了村民创收。如今,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5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一众乡贤也察觉到园周村的勃勃生机,把目光投向书画、婺窑、茶文化等新业态的打造。2年前,书画家徐惠春在村里开设书画班,筹办书画展;由御史故居改造而成的江南艺术馆,成为文人墨客的聚会厅;精品私厨、奶茶店、游泳馆、连锁茶楼接二连三在此落户……村集体年收入也水涨船高,突破了1000万元。

  文化氛围浓厚,送到园周村村民面前的“精神文化大餐”也更加丰盛了。书画展、诗词朗诵会、胡公文化研讨会等文艺活动层出不穷。村民在富了口袋的同时,也富了脑袋。

  2018年底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园周、东村、山后卢、周元等四村合并。合并之初,其他三个自然村的集体资产、年收入总和不及园周的四分之一。并村后,园周的品牌溢出效应明显,周元自然村农田招标价格从每亩600元猛增到3000元。

  园周村还斥资50多万元,在园周自然村和山后卢自然村之间修通了“连心路”。东村自然村刚好位于两点之间。“这条路串的是三个村,聚起的是一片心。”园周村村委会副主任卢兴赵说,接下来,园周村将对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布局、连片开发。

  目前,水乡古镇旅游综合体、美丽田园综合体、农业观光体验项目等一批项目已逐步落地,总投资超10亿元。预计再过一两年,园周村的集体资产可达20亿元,村集体年收入超2000万元。

  周双政常爱把“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挂在嘴边。他坚信抱团取暖可以大大加快共建共富进程,凝心聚力、同频共振的园周,让村民们在物质精神“双富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从容。

  园周村一景

  后塘弄一村:盘活自然人文资源 打造共富新动力

  从高空俯瞰古山镇后塘弄一村,一片“绿色帷幔”格外显眼。走近些,一派火热的劳作景象跃入眼帘:10多位农妇头戴斗笠、脚踩雨靴,正在田间拔除杂草。

  这片“绿色帷幔”是该村打造的“忘忧谷”项目的一部分——萱草园。这些农妇都是村民,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以前,我们村大部分人靠卖菜籽为生,种菜都是一把好手,照料萱草没什么难度。”谈起这份活,村民吴丽红笑得合不拢嘴,“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在家门口赚工钱,我很满意。”吴丽红今年60岁,原来赋闲在家,听说村里新种植的萱草需要日常打理,便毛遂自荐加入这支“夕阳红”养护小队。

  萱草园的工作,给村里老人带来了一笔不错的收入。老人们一边干活,一边热情吆喝:“这批萱草是今年3月种上的,8月份记得来赏花。”

  400亩的萱草园,给后塘弄一村村民带来的幸福感远不止于此。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一旦走通,这些萱草将成为村民增收的“共富花”。在此基础上,后塘弄一村正在逐步铺开山地骑行道、自行车波浪道、滑索等一大批生态景观旅游项目,有效盘活农村自然人文资源。

  “市城投公司帮助我们完善了基础设施,乡伴文旅开发公司负责包装运营,村集体则通过入股方式开发旅游产业。”后塘弄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响强说,在政府提供配套设施、村民入股、专业公司运营等一系列“组合拳”下,村集体年收入可达200万元。

  村集体经济壮大为村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发展成果也理应由村民共享。萱草园右侧,一条总长约4公里的绿道盘旋而上,一头牵着寻绿而来的周边游客,一头连着生活环境升级的村民。“我们一家人最喜欢饭后来这里散步,走完全程差不多1个小时。越往前风景越好,道路宽敞平坦,两侧山林花繁树茂,爬到至高点还能俯瞰全村。”70岁的村民施妙宁对绿道赞不绝口。他还特意指了指绿道对面那片秩序井然的联排别墅发出感叹:“经过农房改造后,这里真是大变样了。原先前店后厂又脏又乱,现在多整洁,看着就舒服。”

  后塘弄一村以前是远近闻名的“小冶炼”村。从上世纪90年代起,该村就陆续出现了80多户家庭作坊。村民的腰包鼓了,可环境却受到了影响。2017年,该村将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老工业功能分区统一收回,全面拆除“低小散”聚集区,重新规划为农房改造新址。去年,该村集体收入达300万元。说到这,吴响强喜不自禁:“新改造的70余幢在建民宅地理位置优越,有望成片开发民宿项目。出租房需求旺盛,计划打造外来人口之家。电商大楼建设可以配套周边乡村的电商经济。一大波项目将继续发力,让村民享受青山绿水的同时,也能保住金山银山。”

  实打实的共富项目、产业园区纷纷落地扎根,为后塘弄一村集体经济不断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带来新希望。

  后塘弄一村一景

  共富小故事

  党员干部主动拿

  自家房子“开刀”

  这几天,在后塘弄一村的新住宅区,几户人家正忙着粉刷新房,场面热火朝天。

  作为该村农房改造项目的第一批受益者,吴赵江2019年初就住进了新房。说起如今的生活,吴赵江的嘴角尽是藏不住的笑意。

  近年来,脱胎换骨的新农村吸引了很多在外打拼的村民回到家乡。吴赵江便是其中一员。吴赵江在福建做生意,原本很少回家,近年来在后塘弄一村住的时间越来越长。

  吴赵江是该村第一户签订拆迁协议的。2016年,村里启动道路拓宽工作。吴赵江家的老房靠近路边。村干部入户摸底排查时,原以为要费一番口舌,谁料吴赵江一听,竟主动请求先拿自家房子“开刀”。

  “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村娃,除增收外,最关心的就是房子。”当着大家的面,吴赵江吐露了深藏心底多年的苦楚:全家三口挤在父辈留下的土坯房里,空间局促,遇暴雨天气屋顶还会漏水,门前就是狭窄的村道,一辆轿车和一辆摩托车都无法交会通行。因此,他一直梦想能有栋新房。

  2017年,“轰隆隆……”随着阵阵轰鸣声,这座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土坯房重重倒下。一年后,吴赵江一家就搬进了新房。从泥瓦房到排屋,从一层楼到三层楼,从80多平方米到400多平方米,居住上的舒适自然不必多说。吴赵江开心得直念叨:“我终于有个像样的家了。”

  村干部吴志仓也是带头自拆的行动派:“村里实施农房改造后,我就带头拆,不能耽误村民住进新房。”像吴赵江、吴志仓一样拿自己老房“开刀”的,还有10多位党员干部。改一所危房,建一道风景,安一抹乡愁。后塘弄一村一幢幢镶嵌在山野乡间的新房,让老百姓深刻体会到共富路上的阳光雨露。共富对他们而言,就是最直观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智慧安防赋能社会治理

  共富数字化

  “天眼园周”

  共富小圆桌

  多元发展

  答好共同富裕必答题

  园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双政:

  近年来,园周村积极探索“党建+生态旅游”模式,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20年,全村接待游客数量突破60万人次,村集体年收入超10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5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

  园周村村民周武斌:

  10多年前,我们村大多是土坯房。如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洋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晚上,我妈妈会去村文化礼堂前面的广场跳舞,奶奶去练太极,小朋友们在廊道上嬉戏,别提多惬意了。村里还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们提供营养可口的饭菜。

  后塘弄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响强:

  后塘弄一村是古山镇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起点村。通过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如今,“山水后塘”发展模式为村民带来了新的红利。我们村的第一桶金来源于村里农房改造的择基费。也正是有了这笔启动资金,村庄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后塘弄一村党支部副书记吴振祥:

  作为一名村干部,虽然有时候会感到做村民思想工作的不易。但是看到村民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也跟着高兴。有一些在外经商的村民,得知“山水后塘”项目落地后,纷纷回村生活和创业。

  共富新征程

  迈向宜居宜业宜游

  美丽新农村

  园周村小长城

  俯瞰古山镇后塘弄一村

  园周村作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样板村,下一步将把景区入口往新330国道边迁移,努力擦亮“御史周琦”的金名片;借鉴“后陈经验”,加快建设创新引领产业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乡土特色风貌美、人文和谐风尚美、业新民富生活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休闲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后塘弄一村将以“吴绛雪文化”为内涵,打造文化核心。萱草花被称为“母亲之花”。村里提出打造“生态古韵+萱草花开”为特色的原味乡村,带动餐饮、民宿、体育赛事等产业融合发展。村里还将山体地形优势和现有的休闲步道结合,投资400余万元,打造山地骑行道、自行车波浪道、骑行速降赛道、滑索等项目,拓展市场空间,吸引人流。

  融媒记者 王贻江 胡华超 蒋立峰 马忆玲 章芳敏 田佳琪 程卓一 苏鹏

  “你好,我的车钥匙丢了,可以帮我找找看吗?”5月26日下午,游客黄美坚急匆匆地赶到园周村党群服务中心寻求帮助。

  青莲义警队值班人员陈冲一边安抚她的情绪,一边从电脑上调出该区块的监控录像。通过视频回放,陈冲清楚地看到,黄美坚从卫生间出来时手里就没有钥匙。随后,他陪着黄美坚来到景区洗手间,果然找到了车钥匙。这一过程用时不到5分钟。

  近年来,园周村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手段。2021年9月,园周村依托“智慧安防”创建工作,打造“天眼园周”系统,安装了人脸识别、监控探头共462个,开展无人机定时巡航,构建“空地一体”全域智能防控体系,精准掌握村况,为游客提供帮助。该智慧系统高效解决游客难题的同时,对村庄人居环境提升也颇有帮助。依托“天眼”,青莲义警队值班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乱倒垃圾、损坏花草、车子乱停乱放等不和谐现象,真正实现了警情联同处置、基础信息实时更新、矛盾纠纷闭环化解。

  截至5月,园周村发案率同比下降54.3%。


永康日报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00004 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 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2022-06-03 永康日报2022-06-0300008;永康日报2022-06-0300010;永康日报2022-06-0300012;永康日报2022-06-0300011;永康日报2022-06-0300007;永康日报2022-06-0300009;永康日报2022-06-0300016;永康日报2022-06-0300015;永康日报2022-06-0300019;永康日报2022-06-0300020;永康日报2022-06-0300028;永康日报2022-06-0300033;永康日报2022-06-0300037;永康日报2022-06-0300038;永康日报2022-06-0300046;永康日报2022-06-0300017;永康日报2022-06-0300014;永康日报2022-06-0300023;永康日报2022-06-0300031;永康日报2022-06-0300035;永康日报2022-06-0300032;永康日报2022-06-0300041;永康日报2022-06-0300018;永康日报2022-06-0300013;永康日报2022-06-0300021;永康日报2022-06-0300022;永康日报2022-06-0300024;永康日报2022-06-0300025;永康日报2022-06-0300026;永康日报2022-06-0300027;永康日报2022-06-0300029;永康日报2022-06-0300030;永康日报2022-06-0300036;永康日报2022-06-0300034;永康日报2022-06-0300039;永康日报2022-06-0300043;永康日报2022-06-0300040;永康日报2022-06-0300044;永康日报2022-06-0300045;永康日报2022-06-0300047;永康日报2022-06-0300042 2 2022年06月03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