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数字化 建好透明“驾驶舱”
——六论深入开展五金产业转型升级
全面推进数字化 建好透明“驾驶舱”
——六论深入开展五金产业转型升级
本报评论员
数据一屏展示、指标一屏分析、指挥一屏联动、场景一屏透视……不管是企业管理还是社会治理,数字化改革带来的透明“驾驶舱”已呼啸而至。作为全省“一号工程”,数字化改革在经济社会各个层面全面铺开,给生产力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带来重大意义。
我市数字化改革起步并不晚。2018年以来,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指导组进驻我市,吹响了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的号角。从那时候开始,数字化改革开始影响我市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打造了分行业信息化、“一企一线”数字化改造等一系列样板。但是,总体来看,我市五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明显滞后,还有不少人存在“转型是找死,不转型是等死”的悲观想法,奉行“拿来主义”,导致错过了不少机遇。反观绍兴、柯桥、上虞等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牺牲眼前、局部利益,在破解工业发展瓶颈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今,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是优解五金产业转型升级这道必答题的秘钥。准确识变,方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科学应变,方能抢抓数字技术变革新机遇;主动求变,方能增创数字经济竞争新优势。唯有大胆尝试,一鼓作气强力推进,方能有效破除我市五金产业发展困局。
(下转2版)
抓好数字经济发展,要构建完善数字化平台。五金产业要实现集团化作战,最大限度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高水平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不可或缺,其中包括基础性数据平台和服务性数据平台。“数字五金”AI综合应用平台、五金区块链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正当其时。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意识,既要高标准高质量搭好平台、织好网络、建好体系,更要彻底打破条块分割、各行其道的信息“孤岛”,加快实现数据融合共享,让数字政府、智慧社会建设跑出“加速度”。
抓好数字经济发展,要精准服务五金产业转型。当前,我市部分龙头企业主动适应数字化发展潮流,实施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改造,搭上了“数字快车”。6个行业完成“一企一线”改造试点,首批轻量级数字化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实践证明,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能够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企业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激扬发展新动能、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