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胡公文化

文章导航

大宋清官永康胡公

  大宋清官永康胡公

  □应雄

  胡则,字子正,浙江永康人。公生于公元963年,公元989年(宋端拱二年)登进士,开宋代八婺科第之先河。公及第时,宋太宗御笔削去“厂”,赐名“则”。公为官47年,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节,选曹计省,历践要途,一心为民,深得民心,“天下有胡公庙三千”,民间尊称为“胡公大帝”。公元1039年,胡公逝世,墓葬杭州老龙井。公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生前受到宋太宗、真宗、仁宗的6次褒奖;死后得到宋仁宗、徽宗、高宗、光宗、宁宗、理宗和元成宗、明太祖的9次封赏。生前,忘年交范仲淹作《贺胡侍郎致仕启》称:“高尚之风”“景仰之至”;死后,范仲淹作《兵部侍郎胡公墓志铭》:“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

  ①

  ②

  ③

  ④

  ①遣返役夫

  ②整治钱荒

  ③重辟平反

  ④治理钱塘

  本版图片均来自《胡公圣迹图》

  张明弘 作

  伟人盛赞永康胡公

  1959年8月21日下午,毛泽东同志从庐山返京途经金华时,在专列上召集地县负责人座谈。毛主席问时任永康县委书记马蕴生:“你说,你们永康什么最出名?”马蕴生脱口说道:“五指岩生姜很有名。”毛主席摇了摇头,说:“不是什么五指岩生姜。你们那里不是有块方岩山吗?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的了!”毛主席接着说:“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罢了。”随后,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

  2003年6月12日,习近平同志视察永康,他在方岩胡公祠广场西面镌刻毛主席语录的照壁前深情地说:“在宁德当地委书记的时候,我提出来的号召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它作为座右铭。”

  胡公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立德立功。胡公是北宋两浙儒学复兴思潮的引领者。《胡公墓志铭》:“钱氏为国百年,士用补荫,不设贡举。吴越间儒风几息。公能购经史,属文辞。”南宋陈宗仁《龙井源墓祭文》:“二浙儒风坠于晚唐,逮我圣宋统一万方,公独以儒,昌率东阳,出藩入从,吾道寖昌。”从“三不朽”标准看,胡公算不上圣人,却是百姓心中的圣人。从立德看,公有大德,德惠百姓。范仲淹赞公,“出处三朝,始终一德”。公有大义,义在千秋。《胡公墓志铭》通篇贯穿了一个“义”字,大义凛然,正气浩然,风义自然,“义可书,石不朽”。南宋赵立夫赞公,“庶几盛德,必百世祀。”从立功看,公之勤政,天下皆知。王侯将相、文臣武将千千万,胡公大帝只有一个。从立言看,公会写诗作文但没有著书立说,只留下九诗三文一家训。“三立”中,立德立功难,立百姓满意之功德最难。胡公没有什么立言,但做到了立功立德。元王袆赞公“全身而退,有功有德”。

  实事实功。胡公官宦生涯中,只有5年在京城为官,40多年在州县工作,善用务实手段解决实际问题,为浙东事功学说的先驱。边境战事急,公督运粮草,浔州生虎患,“胡则祷虎”,两浙茶市不畅公知睦州,国家钱荒公任铸钱监,温福两州百姓受难公解危,运河漕运不畅公两度治河,钱江水患公知杭州修水利,全国盐荒公权计相实行改革。公元1026年,64岁的胡公知杭州,上任第三天就带人勘察钱塘江。他发布的第一道知州令,就是修筑钱塘江堤防。《咸淳·临安志》曰:“守杭有惠政,在郡时独无潮患。”当年,杭州百姓就建有胡公生祠。

  富民强国。据《胡公墓志铭》:“公领三司使,宽于财利,不以刻下为功。时上方以二京、陕西官盐岁久,民鲜得食,而日以犯法,命通商。有司重其改作。公首请奉诏,其事遂行。”此事发生在公元1030年,“通商五利”被宋仁宗采纳。“通商五利”,一利解盐荒,二利增税源,三利惠百姓,四利通有无,五利保安定。“通商五利之法”最大的价值是朝廷开始重视商业流通,让天下的物品流动起来。据《宋史》记载,当年光盐税就增收了15万贯。自此,宋朝的商品经济开始繁荣,商人地位开始明显提升。史称,中国文明造极于大宋,仁宗朝是大宋的巅峰。“通商五利”实则是重商主义,胡公是功利儒家。《库川胡氏宗谱》可见这一思想渊源:“族中子弟当各勤生业,士者攻其学,农者力于耕,工者专于艺,商者蓄其贷。”

  睦邻抚远。据《胡公墓志铭》:“在广南西路,有大舶困风于远海,食匮资竭,久不能进。夷人告穷于公。公命琼州出公帑钱三百万以贷之。吏曰:‘彼本忘信,又海舶乘风无所不之。’公曰:‘远人之来,不恤其穷,岂国家之意耶?’后其人卒至,输上之货十倍其贷。朝廷览奏而嘉焉。”胡公冒着巨大风险出面担保,借给外商三百万在中国采购,外商重返中国时,还钱三千万。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1019年。在当年陆上丝绸之路被西夏打断的情况下,海上丝绸之路是大宋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

  凡人成神。凡人成神是我国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部分。永康方岩胡公庙会已有千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胡公被百姓敬若神灵,农历八月十三胡公生日那天,举办源于宋代的“打罗汉”等民俗活动,“七十二个胡公上方岩”,祭拜胡公大帝。胡公信仰,绝不只是永康风俗。宋代陈宗仁《龙井源墓祭文》:“浙水之东,祠宇相望。”元代黄溍《胡侍郎庙碑阴记》:“凡村墟里社,必为祈报之所。故公别庙布满郡境,不啻数十百区。”清代应宝时《重建胡公庙记》:“浙东千里,几无一乡一邑无公庙。”胡公工作过的地方,皆有胡公庙,有的保留了除夕“请福神”的习俗。

  胡公百年之为兮千载后

  “以天下为己任”的报国之志。宋代,兴起反思唐朝积弊、倡导天下为己任、君臣共治天下的大潮流。胡公就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好榜样。《库川胡氏宗谱》修身篇:“为人应以忠孝仁义为上,当以家国为重;先忧后乐,鞠躬尽瘁。”胡公“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为官有则、为民有则、处世有则,堪称百官楷模。

  “以德正心、始终一德”的忠诚之理。范仲淹《胡公祭文》曰:“惟公出处三朝,始终一德。”胡公崇尚“以德正心、以义济世”的儒家思想,三朝元老,始终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忠于朝廷。

  “以百姓之心为心”的爱民之心。无论在什么地方任职,胡公都把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尽力为百姓办实事,“所至一处,戴若福星”。特别是,当时江南百姓,不仅要缴纳皇粮国税,还要缴纳“身丁钱”(人头税)。公元1032年,江南大旱,“百年之积,惟存空簿”。年已古稀的胡公又斗胆上奏“永免江南十四州的身丁钱”。仁宗感怀这位三朝老臣的苦心,诏令免除衢州、婺州的身丁钱。民心民愿,古今一同。

  “以乌纱帽为身外物”的为官之道。据《胡公墓志铭》:“在福唐,有官田数百顷,民输租食利旧矣。至是计臣上言,请就鬻之,责其估二十万贯,民不胜弊。公奏之,未报。章三上,且曰:‘百姓疾苦,刺史当言之;而弗从,刺史可废矣。’乃得俞诏,减其值之半,而民始安。”笔者每次读到“百姓疾苦,刺史当言之;而弗从,刺史可废矣”,宛如巨钟撞击心灵,这是胡公版“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问心无愧”廉治之则。公为文官,善于理财且长期担任筹运军饷粮草,经手钱财数以亿计,总是两袖清风、毫厘无沾。胡氏家族秉承“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的祖训,进士及第多达54人,涌现了一批清官好官。胡公知道自己问心无愧,一生过得很坦荡。范公羡慕胡公的逍遥晚年:“西湖天下绝,今日盛游遨。”“退居西湖,乘画舫,击清波,深樽雅弦,左子右孙,与交亲笑歌于时岁之间,浩如也。”若问心有愧,哪来一生坦荡。

  (作者为永康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组组长)

  胡公文化   总第91期   主办:胡公文化研究会 胡公书院   主编:胡联章   支持:古山镇党委政府


永康日报 胡公文化 00003 大宋清官永康胡公 2022-04-22 永康日报2022-04-2200006;永康日报2022-04-2200007;永康日报2022-04-2200008;永康日报2022-04-2200010;永康日报2022-04-2200009;永康日报2022-04-2200011;永康日报2022-04-2200012;永康日报2022-04-2200016;永康日报2022-04-2200013;永康日报2022-04-2200017;永康日报2022-04-2200014;永康日报2022-04-2200015;永康日报2022-04-2200018;永康日报2022-04-2200019 2 2022年04月22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