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科技·教育

文章导航

学无定法 贵在得法

——中考社会法治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学无定法 贵在得法

  ——中考社会法治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今年,中考社会法治学科总分由80分提高到100分,加之依标施考,今年的社会法治中考必然存在着变与不变。本期“师长说”邀请永康市实验学校初中社会法治教师吕丽娜、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初中社会法治教师景小杭做客,与考生分享中考社会法治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吕丽娜:洞悉规律,把握先机,勇夺高分

  谁能洞悉规律,顺应变化,谁就能把握先机,获得高分。考生要想取得高分,就必须分析中考的方向:考什么、怎么考,然后思考应该怎么复习。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谈如何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聚焦复习方法,精准备战中考,实现心中有本,胸中有法。

  紧跟中考步伐,研究中考试题:考什么?

  仔细研究近3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有以下命题导向和特点:

  1.依标施考,注重考查主干知识。知识立意试题重在考查主干、核心知识。能力立意试题重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落实核心素养,设问层层递进。近年来的金华中考试卷及相应模拟卷,越来越多关注和体现核心素养立意。所以,“体现综合特色,关注核心素养”无疑是我们中考复习的发展趋势和关注焦点。

  3.创新主题情境,呈现多元形式。情境选材范围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考生应更多侧重国际、国内重大时政热点,地方色彩鲜明的地方热点和贴近考生群体的生活热点。

  探索命题规律,琢磨试题特点:怎么考?

  分析近3年金华市中考试题,我们发现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从题型上看,今年中考稳中有变。不变的是:试题难度结构稳定;主观题风格比较稳定;考试形式不变,还是开卷的。变的是:试卷分值有所变化,由80分提高到100分;考试涉及课标增多,范围有所扩大;非选择题随着分值增加,设问与采分点会有相应变化。

  2.从“热点素材”上看,今年中考热度依旧。以时政热点、乡土素材为背景材料的试题分值所占比重超过50%。考生除了要关注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间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政外,还要重视以时政热点素材作为背景材料编制的相应试题。最好是能够围绕当前热点,结合我们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性的专题复习与梳理。

  聚焦复习方法,精准备战中考:怎么复习?

  在有限的时间里,拥有好的复习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构建思维导图法。该法着眼于核心概念,旨在思维训练,按照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用图表的方式进行内容梳理。考生在构建时要根据内容选取图幅,充分利用图形和色彩,采用层次和排序方式将重点知识和核心知识有序、有形地呈现出来,以上海气候类型的思维导图为例(见上图)。

  2.核心知识梳理法。核心知识主要是指学科主要概念、主要理论、主要观点等。考生复习时应对核心知识进行归类,以便提高复习效率。核心知识可以按含义、原因、作用、做法、关系、特点、容易混淆概念等进行分类整理。

  3.掌握具体题型的解题技巧。

  ①选择题:它是中考必考的一种重要题型,具有信息量大、知识覆盖面广、考核角度宽、迷惑性强等特点。它不仅考核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再认能力,比较、判断能力和浅显的理解、分析能力,还考查其归纳、演绎、推理、综合处理信息等较高层次的能力。考生解题时要坚持“一个原则”,做到“四审”。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这是解答选择题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做到审题干、审设问、审题肢、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从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②非选择题:题型主要有文字型、图表型、漫画型、表格型等。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SOLO题,很多考生对于此类题往往无所适从,我们平时要加强练习,掌握答题技巧。答题时,我们要先读懂材料,认真审题,从中提取关键词或关键语句,提炼观点。其次是从材料中最大化地提取有效信息。在明确观点后,要从材料中找到论证的角度,做到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全面、多角度、紧紧围绕观点展开论证,做到史论结合。最后要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做到表达科学、逻辑严密、文字流畅、段落分明、层次清晰。

  景小杭:顺中考命题趋势,揽社会法治高分

  考前最后两个月是社会法治学科快速提升的黄金时期,如何突破成绩瓶颈?如何从容地与中考过招?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基础有底

  构建核心知识体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考试题形式虽不断变化,但其根基仍在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和应用整合。

  1.死磕基础知识。考生要注重平时的“春风化雨”,改变考前临阵磨枪的投机心理。应把握复习尺度,把有限的精力花在核心知识和高频考点的反复梳理、理解和背诵上。如地理部分,重点掌握地理位置的描述、自然环境三要素(地形、气候、河湖)的应用、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人文环境等,部分内容只需观其大概,如意大利威尼斯,知其水上都市的名称、位置和地中海气候即可。

  2.区分相似知识点。如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民主共和与民主科学;武昌起义与南昌起义;土地革命与土地改革;宪法与普通法;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监督权与决定权;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等。

  3.提炼基本结论。如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坚持绿色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立足国情走适合的道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加强团结合作;闭关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等。

  训练有方

  反复吃透典型试题

  考生在复习阶段,突出“有效”二字能够事半功倍,经典试题则能触类旁通。

  1.选择题侧重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呈现出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考生在解题技巧上应注重排除法的应用,排除与课本知识不符的选项;与社会现实不符的选项;与材料题意不符或无关的选项;与材料因果倒置的选项。

  2.非选择题解题时要理清试题内在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考生要学会应用“五子登科法”:“标号子”,根据材料表述意思用符号进行分层;“画圈子”,圈定知识范围;“采点子”,根据每层意思迁移到教材知识;“挂钩子”,准确、有序组织专业术语、材料用语;“扎辫子”,分点答题,答案紧扣主题。

  3.典型试题反复做,错题巩固要加强。考生要精选中考或模拟卷中的典型试题,分不同题型反复训练,如关系题、比较题、分层赋分题、角度题、人物言行评析题、综合概括题、启示题等;对于错题,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定期予以整理,或做好标记,或专门摘抄,定期复习,反复巩固。

  开卷有法

  合理运用考试规则

  今年中考延续往年开卷形式,若开卷不得法,则起反作用。

  1.有效的开卷要建立在熟背基础上。开卷考试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会麻痹考生“背诵”的动力,从而降低答题的速度和准确度。考生若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依靠手忙脚乱地翻书、抄写答案,想得高分是痴人说梦。翻书的比例应尽量控制在30%以内,重点用于解决时事、地图、时间、大段表述及冷门知识等。

  2.巧妙的开卷要充分利用课本目录。目录不仅是纲,是清晰的版块框架,而且还是开卷搜索的路径。考生对社会法治内容框架结构要胸有成竹,平时的练习要养成按目录查找的习惯;涉及历史事件的时间,可直接查找“中外历史大事记”,一目了然。

  3.合理的开卷要精选携带的资料。开卷考试允许携带除电子产品外的任何资料,如教材、教辅资料、练习卷、笔记本、地球仪等。但过多的资料会严重扰乱考试心理,因此考生需要对资料进行筛选分类:必带资料一样都不能少,如《课标解读·复习提高手册》《中考热点(时事)》等;备用资料,如历史与社会课本、笔记本、练习卷等,使用概率极小,更多的是起到心理暗示作用。

  融媒记者 何悦 潘燕佳 整理


永康日报 科技·教育 00004 学无定法 贵在得法 2022-04-19 永康日报2022-04-1900006;永康日报2022-04-1900007;永康日报2022-04-1900008;永康日报2022-04-1900009;永康日报2022-04-1900010;永康日报2022-04-1900011;永康日报2022-04-1900012;永康日报2022-04-1900013 2 2022年04月19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