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科技·教育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

——中考科学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

  ——中考科学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初中科学知识覆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门学科体系。中考进入倒计时,考生怎样把握宝贵时间,把这些庞大的知识点再做一次梳理,做好最后冲刺呢?本期“师长说”邀请永康中学初中科学教师邵正、永康市第三中学科学教师朱剑做客,与考生分享中考科学复习策略。

  邵正:归其类尽其用

  复习科学时让考生和教师很苦恼的,一是查漏补缺往往查出了漏却总补不了缺,同一个错误会以不同方式反复出现;二是明明很仔细审题,还是大量失分在难度中等甚至容易的题目上。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考生没有学会科学分类。

  共同归因:未科学分类

  1.审题不清。为什么有的考生对关键词敏感,而有的读了多遍还是找不到答题的切入口?比如,“人工种子是先将组织培养成胚,胚外包裹一层能提供养分的胶体,问提供养分的胶体相当于天然种子的什么结构(2021金华)”一题,能迅速圈出“胚外”这个关键词的考生,对种子的结构层次很清晰:胚和胚乳并列都包在种皮内,子叶在胚里;而有些考生把“胚、胚乳、胚珠”混为一谈,做错了表面上看是审题不清,其实是考生对种子和子房的各结构未能分辨清楚。

  2.概念不清。一部分原因是各概念间或前概念的干扰。比如,“消化产物”和“代谢产物”如果不进行有意识的分类对比,很容易混淆。右表中的各知识点若单独记忆则非常容易产生概念冲突,可以在对比分类中记忆(见右上表)。

  3.分析方法问题。很多科学问题张冠李戴地分析都在于没有先正确分类或缺乏分类能力。比如,当天平的指针指在图a的位置时,该如何操作?很多考生纠结于调砝码、游码或加减物体或调平衡螺母,从而无从着手,其实只要简单分类就可轻松解决(见图b)。

  a 指针未正

  b 分类解决

  分类归位:分析模式化

  一个知识点可以演绎成百上千个问题,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考生一定建立了问题解决体系,关键就是分类整理各种问题,并形成相关的解决策略。比如,摩擦力是初中力学的重点和难点。摩擦力的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力的问题一定伴随着运动状态的问题或伴随着二力平衡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将摩擦力问题按中考要求分成三大类七个子类,每个子类对应一个程序化的分析模式,将问题带入即可轻松突破(见图c)。

  c 摩擦力模式化分析图示

  聚焦标准:辨析形变或质变

  不同的问题表述有时一字之差却是旧瓶装新酒,有时通篇不同却换汤不换药。辨析归属要聚焦分类标准。比如,分析透彻鸡蛋在水中和盐水中的浮力情况,可将其抽象成一个解题模型,其他比如“轮船从海洋开到长江”“人漂在不同的水里”“密度计问题”“不同液体中的同一木块”等都可以用同一解题模型解决,只要将轮船、人、密度计等类比成鸡蛋即可。适用这一问题的标准是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只将轮船换成潜水艇,从东海潜航到长江属于同一类问题吗?我们聚焦在标准,潜水艇是不是同一物体?潜水艇通过改变自生重力实现沉浮控制,所以重力已变,不属于同种问题类别。再比如,捕蝇草能捕食的是动物还是植物?海洋化能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植物吗?我们还是聚焦分类的标准,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的才是植物,所以捕蝇草是植物,海洋化能微生物不是植物。

  朱剑:目标精准,过程高效

  中考考什么?怎么考?这两个问题,只有进入试场,看到试卷才能给出答案。

  如何能让考生在短时间内取得高分?重点要做到复习目标精准,复习过程高效。

  目标精准

  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

  如何做到国家无纲,心中有纲?一是紧跟国家政策,明确学业水平考试选拔功能,根据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结合金华市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的最新要求,做到稳中有变,即题型不变、题量不变,但考查的素养导向有变,更加注重考生思维过程、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二是精细化解读、研究金华市近五年中考真题,了解命题趋势、试卷结构和核心考点。

  中考命题有一定连续性,遵循一定规律,多做真题能帮助大家把握命题方向。因此,考生通过反复训练,熟悉吃透真题才能做到心中有“题”,不惧中考。此外,以题代练、以题提能,能综合提升考生知识迁移能力、领悟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应试心理素质。

  过程高效

  中考的提分诀窍:基础题会就不丢分,失分题不会也得分。

  首先是基础题得分策略。中考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解答题四部分构成,知识覆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门学科体系,全卷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7至0.75之间,大多数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均为基础题。解答基础题的诀窍:细审题、慢做题、求全对,一分不浪费。

  1.审题要仔细。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必须仔细审题,圈出关键词,熟题要新做,切忌思维定势干扰。

  2.限时训练要重视。考生平时训练就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试卷,并且保证准确率。

  3.评分标准要明确。科学的计算题和说理题评分都是按步给分、按点采分。考生平时训练就要厘清解题思路,规范解题过程,清楚哪些步骤会得分。

  其次是失分题得分策略。中考的失分题主要是:探究题和说理题。

  科学探究题是中考的经典题型,是全卷控制难度系数最重要的考点,也是考生最主要的失分点。解答探究题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设计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仔细研究,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1.提出问题的解题策略。仔细审题,获取有用信息,明确此题想探究的问题,切忌没有目标,胡乱提出问题,表述时一般采用的是疑问语句。提出的问题和后面的探究过程密切相关,考生可通过仔细研究探究过程,来验证提出问题是否精准。

  2.建立猜测与假设的解题策略。建立的猜测与假设必须与提出的问题以及后面的研究过程相吻合,表述时一般用“可能”之类字眼,用陈述语气。

  3.设计方案的解题策略。一是设计的方案需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探究目的性要明确。二是设计方案步骤有以下几步:①分组、编号;②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需要控制什么量,怎么控制,改变什么量,怎么改变;③控制无关变量,怎样设计相同且适宜的无关变量,如何设置对照组;④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利用多次实验排除偶然因素,最后表述时将探究结果用转换法显示。

  4.得出结论的解题策略。①明确结论和现象的区别,现象只是表象,结论是现象的提升,结论与探究的问题要紧密联系。②得出结论要明确此结论的条件和范围。如果是定性实验,一般格式为XX条件下,XX与XX有关;如果是定量实验,一般格式是XX条件下,XX与XX有正(负)关联。

  5.评价与交流的解题策略。关注探究原理是否正确、方案是否完善、是否存在偶然性、探究过程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环保理念等方面,对探究的方案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说理题是一种要求推理过程严密,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题型,是近几年中考的新题型,考生得分率较低。以下题为例,阐述说理题的解题技巧。例如:现代生活已经离不开电炉、电饭煲等家用电器,为什么这些用电器能产生大量的热量,而与其相连的导线却感觉不到热呢?如何解答这道说理题?①要明确研究对象是谁,有什么不同现象。本题的研究对象是电炉(用电器)和导线,他们最终的区别是产生热量不同,导致温度差异。②分析过程就是找到题干中的结果,运用书本的基本知识分析,得出科学原理。本题中“热不热”涉及的科学原理是焦耳定律和电流的热效应,影响因素有电流、电阻、通电时间。因为串联,I、t相同,决定因素只有R,R的大小直接影响产生多少热量,热量的多少直接决定温度的高低。③按照逻辑顺序,结合科学原理,采用规范的科学语言,清晰严密作答。本题可以如此解答: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串联时I、t相等,R不同导致产生的Q不同。因此,用电器和电线的温度变化也就不同。 融媒记者 胡美樱子 整理


永康日报 科技·教育 00005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 2022-04-14 永康日报2022-04-1400006;永康日报2022-04-1400007;永康日报2022-04-1400008;永康日报2022-04-1400010;永康日报2022-04-1400012;永康日报2022-04-1400014;永康日报2022-04-1400015;永康日报2022-04-1400019;永康日报2022-04-1400020;永康日报2022-04-1400021;永康日报2022-04-1400022;永康日报2022-04-1400023;永康日报2022-04-1400025;永康日报2022-04-1400024;永康日报2022-04-1400026;永康日报2022-04-1400028;永康日报2022-04-1400009;永康日报2022-04-1400011;永康日报2022-04-1400013;永康日报2022-04-1400016;永康日报2022-04-1400017;永康日报2022-04-1400018;永康日报2022-04-1400027 2 2022年04月14日 星期四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