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永康市科技创新十强”新鲜出炉
市科技局扎实推进创新企业培育
![]() |
![]() |
![]() |
“2021年度永康市科技创新十强”新鲜出炉
市科技局扎实推进创新企业培育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市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全市企业自主创新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去年,我市企业科技创新厚积薄发、大放异彩,王力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飞剑工贸有限公司、步阳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星月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获“2021年度永康市科技创新十强”荣誉称号。它们立足科技创新,成为各行业标杆的同时,更为打造“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输送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永康市创意设计系列沙龙活动
浩天公司员工检测汽车零部件
迭代创新
助推企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作为我市门业排头兵之一的浙江星月安防科技有限公司,早已不满足于在门的外观设计上做文章,更着重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提升门的性能和内涵。
“目前,国内铝合金门窗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铝合金门窗企业若想获得更大市场份额,最重要的是提升创新能力以及确保产品质量。”星月公司副总经理王登说。前年,铝合金门窗国家标准被再次修订,新版国标对门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包括要求门壁厚度从1.2毫米提高到2毫米。星月公司以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用心打造产品的理念和“破冰者”的毅力,创新工作所带来的效应很快就涉及到旗下各类品牌系列产品。
同时,星月公司依托省级企业研究院建立完备的企业研发管理体系,通过院士工作站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研发团队人才结构,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借智用智,加强基础研究工作,为新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该公司通过产品结构创新,增强产品的安全性以及保温隔声性能,降低室内碳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正如星月公司一般,我市一大批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屡次创新突破,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如坚锐公司研发出封闭全自动模块化抛光中心,成功突破保温杯自动化抛光工艺的技术难点;千禧龙纤公司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填补了国内超细超高强丝空白;德菲洛公司研发的果蔬AI无损检测与分选装备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道明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微棱镜型反光膜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这些企业之所以能源源不断释放创新活力,得益于我市深植于城市血脉之中的创新基因。
近年来,市科技局积极组织企业和科研院校开展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立项五金产业共建技术项目3项。同时,该局积极组织龙头企业申报省级及以上重大科技专项。
据统计,2021年,我市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数296件,创新产品入选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新增省尖兵计划1项、省领雁计划1项、省重大科技专项3项,超额完成全年任务,获得上级奖励资金783万元。
牵桥搭线 校企合作助企转化科技成果
一直以来,为促进科研院校与企业之间有效对接,打通高新成果与企业转化的路径,市科技局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切实帮助企业办实事、解难事、强创新、促发展。
“今年3月,通过我们的牵线,浙江创基电子有限公司和浙江科技学院的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项新建团队达成‘基于机器视觉植物表情特征肥力分析’合作项目。这标志着创基公司数字农业技术开发进入新领域研发阶段。”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多年以来,促进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在我市并不少见。
凭借着以互惠互利、资源互补为导向的校企联合培养方式,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我市企业科技创新;另一方面也给院校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市科技局已累计组织企业外出考察学习1200家/次,建立校地技术转移工作站18家,引进高校院所专家200多人,达成合作意向630余项,开展实质性合作123项。去年4月,该局还组织相关企业及涉企部门赴成都开展科技架桥活动。我市与西南交通大学签署了西南交通大学永康技术转移工作站共建协议书、与成都大学签署了校地合作框架协议;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南交通大学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书;浙江永康五金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与西南交通大学签署了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协议书。据统计,参加活动的企业与西南交大达成合作意向19项。
通过举办成都科技架桥、百榜进高校领军人才永康行、重点细分行业引才专场等活动,我市发布技术榜单200多项,牵引数十家知名科研院所,推动解决行业共性难题4个、企业个性难题56个,兑现榜金6715万元。其中,新多集团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攻关智能门锁案例被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报道;浩天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成立了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多措并举 建设高能级创新服务平台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我市明确提出,强化产业平台集聚提升,聚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等有关内容。对此,市科技局正在加快建设布局一批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的重大创新平台,积极培育战略科技力量。
目前,该局初步构建高能级平台体系,围绕“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目标,扎实推进长三角五金研究院及五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招引优质服务机构,丰富服务功能,力争打造全省五金产业科创高地。
同时,该局在完善永康五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服务体系基础上,推进提升现有平台能级。做好永康智能门(锁)协同创新中心后续建设工程,招引更多优质服务机构入驻,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发挥好省级工业设计基地、省级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孵化平台作用,力争到2025年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示范性的五金产业创新发展平台。
该局还将重点在杭州、深圳等科技资源聚集地区加速建设“飞地型”科研及人才基地,吸纳高新项目,共享区域外高端人才,探索“沪杭深研发、永康转化”产业孵化与转化模式。
据悉,当下,市科技局围绕产业创新链抓平台建设,构建全方位科创服务体系。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建设金华市级以上科创平台16家,数量居金华市前列。其中,浙江方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现我市创新创业平台国家级备案零突破;省五金产业工业设计示范基地被列入全省首批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五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成运营,被列入全省首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名单。
不仅如此,各类平台还展现出了极大效应。五金产业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已集聚各类设计机构40家、设计人才462名,年服务企业超2000家/次、促成设计成果转化超900多项、成果转化产值超百亿元;五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已入驻中电海康、上海电动所、苏州医工所等67家高等级服务机构,年服务企业超2.5万次、开放共享3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超100多次。
融媒记者 程明星
杭州、深圳“科创飞地”抽检工作座谈会